有关学德的作文

【篇一:诚信去哪儿了】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为了金钱而背叛诚信,最终走向深渊,这不止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当时那个“吃人”的旧社会的罪恶。可如今再读此书我不禁会问,在当今社会中,还能有几个人像当初的祥子那样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呢?

现在,诚信做人的越来越少,有的人为了名利、金钱而放弃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用一个无价之宝去换取有限的财富,还真是因小失大啊!市场上卖假酒的、假药的人多的是,一些因为买不起正品的老百姓,信那些骗子的鬼话,把他们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交给他们,等到发现真相时骗子却早就逃之夭夭。

诚信的消失使得人们不再信任彼此:不敢帮助那些路边讨钱讨饭的乞丐,不敢扶摔倒的老人,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讹上……那些尊老的美好品德也因诚信的消失而逐渐虚无。

三岁时向妈妈撒谎说没有吃糖,六岁时把不喜欢的菜,偷偷扔掉,却跟家长说吃完了,上个小学不写作业去耍,到学校去告诉老师回到家先写作业,初高中是不想写作业,第二天早上起来抄袭别人的,到了大学,早上上课装病,实际是不想起床……有的人,似乎一生都不曾拥有过诚信。

在网上曾经看到这样一段故事:一位卖假药的骗走了一位老婆婆的钱,给了老婆婆他的假药。老婆婆拿着药让医院检查得到的回答却是假药,那可是她老伴的救命钱!最终那位老婆婆的老伴因为没有钱治疗走了,那位老婆婆也因为失去老伴过度悲伤不久也离世了。

这个故事倒跟鲁迅的《狂人日记》有几分相似,不过那个是写旧社会的黑暗,这个则是新社会里人性的黑暗。它不断吞噬着人们的诚信,不断吞噬着人们的品德,最终人们就会变成祥子那般放弃自我,失去底线,坠入深渊!

“学做人前要学德,德中有信,信出于德。”诚信,乃做人的一大原则,拥有诚信比拥有千万财富还要宝贵。

欺骗少一点,诚信多一些,未来才可期。

【篇二:论语读后感】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热门推荐
1雪路小径
2遇见的
3最好的奖赏
4我和书的初见
5我眼中的最美教师
6可爱的我
7怀念我的班主任
8我喜欢的灯
9深厚的友谊
10夏天作文
11心中有盏红绿灯满分作文
12关于风的作文
13攀登人生的高峰
14幼稚
15远行虽远,吾亦往矣
16满分作文大全
17天下最美的聒聒声
18第一次坐直升机
19感动
20久违的月圆
21我家的摩登女郎
22双面派
23学会礼让
24我的妹妹
25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
26游红海滩
27爱在被子里
28《而立24》读后感
29迟到的那一刻
30家乡发展建议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