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幡杆的作文

【篇一:观挑幡】

于三月三十一日观挑幡,惊其绝妙技艺,乃记此篇。

初,未始时,吾观场地之内有三人执幡而立。手中之幡,高十余米也,直入云霄。仰头观其顶,五颜六色,有旗挂旁,架支起布,布缀金边。转视其下,有如是大抵相同之两处,形皆似宝塔,还有其余不多述。幡幅占幡长之大数,控有绿布,其中绣有字。幡杆由毛竹制成,体色翠绿,粗大。一幡重有四十余斤,常人难起之。

俄而,少时,耳边骤起鼓点,方知表演将始。看官随我,目视场中:艺人齐聚,先出二人,一黑发精烁,一发白精干,皆环抱幡杆,后单手举之,轻易不得起之幡竟被其单臂抓起,不禁令人称奇。那二人手一翻,甩得那幡如龙盘旋直上,转至背,另一手接过,绕身一周。遂转数圈,呼呼生风,迅猛且疾,有狼虎之势。一人退后,另一人将幡放于脚尖,放手,猛一踢,幡直飞而上,似倒非倒,其不慌不忙,稳稳伸手接之,博来阵阵喝彩。

少许,上一白发老妪,虽无弯腰弓背,但却令人微起疑:其可举起幡乎?俄而,那老妪竟忽地举起幡,过后缓缓放于额,那幡竟立于额上,奇哉!掌声如浪,不绝于耳。其不足于顶幡,竟腰转“风火轮”,双手旋手绢,真叫人目瞪口呆,要赞!

谁道老妪不如少,挑幡功夫绝建州。

那老妪下场,又有三人入内。转其幡,三幡齐转,看官,此真乃眼花缭乱,虎虎生风,场边叫好不绝。

前演脚踢幡之人,又出,将幡放于脚尖,可不同于前,脚尖一踢,幡起,飞天而上,又稳于另一脚,反复几次,幡在其中真乃随心所欲!

近观,那艺人手指粗大,显然乃是艺人长年累月训成。看官,久熟生巧耳。十年磨一剑,即使干将莫邪,出生不过精铁,非千锤万凿,怎能生宝剑邪?这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

【篇二:老当益壮】

昨天晚上,我在家里和妈妈精心制做了一个幡。今天,它就要闪亮登场了。

我们在路上的时候,有的人看着我们,有的人问我们去干什么……老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要去公园里挑幡。”

等我们到了广场上,我看见了一个大大的幡,长度一般为8米左右。一个完整的幡由幡杆、幡顶、幡幅、旗杆、幡箍、幡斗、幡旗7个部分组成。

表演开始了!有两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走了上来,他们先把幡放在了脚尖,用一只脚踢一下幡,幡就像小鸟一样飞到了他们的肩膀上。首先,第一位老爷爷走了上来,他先用一只手拿起幡,把幡转来转去,老爷爷的手非常的软,就像没有骨头一样。另外一位老爷爷和那位老爷爷一样,手也很软,幡就像小龙一样围绕着他转来转去。接着轮到老奶奶上场了,老奶奶长得并不高,扎着两个小辫子,看上去好像很有活力的样子。老奶奶开始表演了,老奶奶的表演更精彩,她把幡放在鼻子上,我心想:难道这样放在鼻子上不会掉下来吗?旁边的老爷爷还把一个大大的呼啦圈,递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轻轻地把脚放进呼啦圈里面,手里还有两个小手绢,同时转动。同学们看见了,纷纷鼓掌。我真佩服这位老奶奶,用“老当益壮”来形容她们,一点也不过分。

现在,轮到陈老师上场了,陈老师把幡放在了额头上,再套上呼啦圈,手里还有两块手绢,同时转了起来,旁边的人纷纷都叫“好”,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真没想到美丽的作文老师还有这一手,真是“深藏不露”啊!我看后,也试试自己的小幡,想转起来实在太难了,还需要多加练习才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挑幡绝技,真叫人赞叹不已!

热门推荐
120年后的我
2晒晒我班的“牛人”
3冬天来了
4假如给我一双玻璃鞋
5成功门后的荆棘路
6毕业优秀作文
7卖糖人
8军训的作文
9原来,有你
10就这样慢慢长大
11苹果
12不必困惑
13语文考试
14我眼中的曹操优秀作文
15我和老师的故事
16丝绸之路
17《生活》诗歌
18温暖的旅程
19我又想起了那句话
20春之美
21针线下的植物界
22新学期计划作文
23劳累的一天
24难忘的军训
25端午节
26米饭,糖果
27我的心灵憩所
28我想改变时间
29象山游记
30我来推荐她们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