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蜂的作文

【篇一:邂逅最美好的时光】

晚上临睡前,最喜欢听妈妈讲他们童年的故事。

妈妈的童年和我有什么不一样?我好奇地问妈妈。“嗯——”妈妈沉吟着,“其实都很快乐,要说不一样的地方,更多的是妈妈的童年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而你的童年则是多彩的,科技含金量高的,如此而已。”

绿色无污染?“哈哈——”我笑出声。

“那个时候啊——”在妈妈低沉的嗓音中,我的思绪也随着妈妈温柔的叙述穿越到了她的童年时代。

那个时候,电视是个奢侈品,电也是被控制的,蜡烛是很珍贵的物品,我们的晚自习好多时候是靠自己收集的蜡烛油加自制棉线的灯芯度过的。说闲话?不,谁有那个闲工夫?点着蜡烛不读书,多费油啊!

玩啥游戏?玩得可多啦!

妈妈最喜欢的是“迈沟”的游戏。所谓“迈沟”,是指飞跃过田野里的沟渠。放学后先不急着回家,三五同学相约,一起飞奔到田野。那一望无际的麦田是我们童年飞扬的舞台。春风拂面的四月天,田地里的小麦对于我们的践踏似乎一点也不在意,仍然肆意地汲取春的气息。而我们洒下一路欢歌笑语,来到新的沟渠,进行又一轮的征程。“迈沟”讲究眼疾腿快,要瞅准沟渠的位置,哪儿的沟边不会坍塌,哪儿的沟内芦苇秆少,还要心算出自己的飞跃能否跨过沟渠,要对自己腿上的力道心中有数。我们一条条沟渠的迈过来,田野里洋溢着胜利者的笑声。

偶尔也会有失误,那场面颇为惊心动魄令人难忘。我的一个妹妹你的一个小姨,她没有计算好距离,不幸掉进了沟里。伴随着她的惊慌失措,我们女孩们发出了尖叫声:“啊——”,沟中恰巧有水坑,妹妹在水坑中挣扎着,青蛙也吓得四下乱蹦,你小姨胡乱划拉的手竟抓住了一条翠绿的水蛇,滑腻冰凉的触感惊出了她高分贝的惨叫:“蛇——”。我们的尖叫引来了“英雄救美”的男生,他们迈的沟渠比我们的要宽得多。妹妹得救了,我们的沟渠游戏也到此为止。

被家长警告了的我们也没有沮丧,又精力十足的探寻其他的乐趣。很快,邻居大伟有了新的发现:他家的院墙外的土堆竟成了土蜂的大本营。放学了,大家伙儿蜂拥而至,土堆前一瞬间成了香饽饽。我们的乐子在于当土蜂钻进洞里的时候,便恶作剧地把洞口堵死。游戏就这样乐此不疲地进行了下去,每天下午都会雷打不动的在土堆前集合,比赛谁堵得土蜂多。而后兴致勃勃地欣赏土蜂从另外的地方努力打洞钻出,有时土蜂恼了,也会集体出动,举着“冲锋枪”大军压境。这时我们便一哄而散,等土蜂撤退后再重上战场。有时,我会想象土堆的下面也许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土蜂王国,它们就在这土堆下忙碌生活着。土堆上的无数的洞口连接着这个王国,是土蜂们探究新世界的出口也不一定。就这样,有一天忽然发现我们把所有的土蜂窝全堵上了,而土蜂也没有在钻出新的洞来。我不知道是不是土蜂疲倦了与我们的斗争而转而另辟了新的通道,院墙的另一侧又将会是怎样欣欣向荣的景象!

童年就在我们快乐的生活中悄然滑过,忘不了暴雨中沟渠倒灌街道抓鱼的日子;忘不了沉闷午后高举扫帚捕捉蜻蜓的日子;忘不了晴朗的夏夜席地观星的日子。童年就如那醇香的美酒,纵已远逝,却唇齿留香;童年就如那波澜壮阔的浪花,纵然淡去,却激情依然;童年就如那瀚海拾贝,颗颗隽永,识海珍藏。

“妈妈的童年这么好玩呢!”“你的也很棒呀,让妈妈不及!”我和妈妈嘻嘻哈哈地嬉闹着。

我的童年生活已经走过了小学时光的第六个年头。即使是校园的快乐生活也是妈妈那时候难以比拟的,更何况还有寒暑假呢!

还记得去年的暑假,妈妈陪我去参加夏令营。我们游览了上海的未来馆。未来馆的展示理念丰富我的视野的同时,也向我打开了一扇科技的大门。人类的行为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处处都有智能科技的影子。而这一些,未来的不久将会一一实践的一切,我何其有幸成为时代的见证者。

进入全中国唯二的上海迪士尼,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儿童乐园。大气,唯美,迪士尼的一切都震撼着我。我乘坐上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大的旋转木马,把汗流浃背的两个小时的排队抛之脑后。迪士尼向我打开了童话世界的大门,而我把那些精彩的瞬间镌刻到了时光的流中。个人相册、美图秀秀、美篇等等,每每翻阅,都让我忆起这一刻的快乐。

电视上的小燕子,紫薇格格,成了我的开心果。我坐在电视前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从没有想象过自己也有过一把紫薇格格的瘾的情形。我的横店之行,在那个惊心动魄的漱芳斋里,我化身紫薇格格,和小伙伴们客串了一部微电影,让自己也当了一回演员,体验了一次明星拍戏的感觉。

这是我童年的一部分,是我难以忘怀,又特别刺激的一次经历。我的童年正如妈妈形容的,是五彩缤纷的,是高科技的。我的童年拥有各类益智的动画片,拥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儿童乐园,拥有四季常青的植物,拥有向往即到的旅游胜地,拥有全国各地网购快递的各种物品,是妈妈那个时代想象不到的。

“我们的童年都是美好的。”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妈妈轻轻地挥舞着她的手,我伸出小手去握住,仿佛那些童年的美好时光就被我和妈妈牢牢地抓在了手心里。

【篇二:教室里飞进来的蜜蜂】

星期六早上,我来到教室,认真地读老师发下的文章《带刺的朋友》。突然,传来“嗡嗡”声,这声音在教室上方盘旋着,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近,一会儿远,一会儿慢慢地,一会儿急速。

我继续读着,转过头,突然发现窗户上有一只土黄的大蜜蜂趴着,一动不动。

“啊!”我像惊弓之鸟,大叫,“有只大蜂!”

教室里立刻乱成一团,胆小的躲躲藏藏,哇哇大叫!董恩泽喝了一口清凉的矿泉水,嘻嘻一笑:“别怕,就一只蜜蜂,看我的。”只见他从嘴里喷出一注水,像导弹一样。

蜜蜂似乎感觉到了,赶紧离开窗户,猛地向前推,像战斗机立即升空,气势汹汹飞来,并寻找目标。三十六计走为上,我赶紧跑出教室,瘫在沙发上,不禁回想起暑假的一天:

大土蜂来拜访教室,还是嗅着人参果香来?教室里炸开了锅,转移教室!

这次难道还要转移教室吗?这时,老师正走向教室,我连忙告诉他:“里面有蜂!”

“没关系。”他闪进教室,“看来没法上课了!万一被蛰了就不好交代。”有个女孩哭哭啼啼。

好像蜜蜂也累了,又回到了窗户休息。老师拿了一块抹布,把它对折,眼睛盯着大黄蜂,恨不得一口气吃了它,手指一伸:“嘘!”同学们立即安静下来。老师悄悄地靠近窗户,蹑手蹑脚踏上凳子,站在课桌上,举起抹布,来了个秋风扫落叶,一下子把那猖狂的大黄蜂罩住。抹布掉在了地上,同学们你一脚我一脚,把那只大黄蜂踩死了。

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朗朗的读书声、欢笑声又重新响起来。

【篇三:土蜂,对不起】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会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那次我和土蜂的亲密接触说起呢!

五岁那年的夏天,我回奶奶家玩。我和表妹在屋后一条小巷里追逐打闹,我们跑到了一户人家的大门口,看到一只像向日葵似的蜂巢挂在房檐下。在碗口般大的蜂巢中,正挤着许多土蜂,黑压压的一片,土蜂们不停的进出着。看着看着,我的心猛然一颤,拔腿就跑。这时,一只土蜂发现了我,“嗡嗡”地向同伴报信,可能蜂王以为我们是在向它们挑衅,就派出四个卫兵向我攻击。

“嗡,嗡嗡……”一架架“微型战斗机”向我袭来。尽管我拼命奔跑,但仍有一只尽职的卫兵把刺扎到了我的屁股上。刹那间,我感觉像冰凌扎进我的肉里,一阵刺痛。不一会儿,屁股上起了一个又红又硬的大疙瘩,我疼得哇哇大哭,满地打滚,奶奶连忙跑过来,帮我把刺拔出来,涂抹上药膏,并唱起了童谣。我渐渐感觉不那么痛了,但那个疙瘩仍然又红又硬。爷爷生气地把那土蜂窝用火烧掉了。从此,它们再也没有露过面。

我每每经过那条小巷,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不知道它们把家搬到哪里去了,现在生活的还好吗?

【篇四:我是一只小蜜蜂】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去帮助美丽的鲜花撒播花粉,自己也能收获花蜜。

有一次,我和同伴被一群黄蜂追赶,正好遇到了正在历险的两只小松鼠——曾阳子恩和曾一亿。她们决定帮助我们。她们采用了声东击西的办法。恩恩鼠飞快地跑到树上摇着树上的松果。黄蜂一听到声音,以为他去袭击自己的家了,所以他们飞回了家。亿亿鼠趁机带着我们逃到了树丛中。就这样,她们救了我们一命。为了感谢她们的救命之恩,我们带他们来到了我们的家里做客。

爸爸妈妈热情地用甜美的蜂蜜招待了他们,爸爸妈妈问他们:“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恩恩鼠回答说:“我们是从金盆山来的。”

爸爸高兴地说:“金盆山啊,我听爷爷说过那里的山美水美,空气新鲜,松鼠也很善良。”

恩恩鼠说:“是的,我们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住在那儿了。”

“那你们为什么到这儿来呢?”

亿亿鼠回答说:“我们正在森林里玩,忽然出现了一条长五米,粗一米的大蛇。他张开大嘴来要把我一口吞进肚子里。幸亏我们跑得快,要不然早就被他吃掉了。”

妈妈听了感叹道:“多危险呐,以后可得注意呀!”

没过多久,土蜂家族的组长邱小城又带着他的部队来我们家里抢蜂蜜吃了。

在爸爸妈妈的掩护下,只有我们四个逃脱了,我们又一次无家可归了。我们痛恨战争,这场战争让我失去了所有亲蜂,现在蜜蜂家族只剩下我和我的好朋友邱路梅了。

我们过起了流浪生活。五天后,我们在森林里认识了正在为失去兄弟而伤心的苹果树邱振龄,我们和松鼠朋友们在邱振龄身上安了家。大家又多了许多朋友,生活很快乐。

热门推荐
1战胜困难
2《藤野先生》读后感
3做煎饼
4我的座右铭
5不变的情思
6我的自画像
7美丽的秋天
8初雪
9母爱就在细微处
10值得珍藏的记忆
11纳税伴我们成长
12秋天的雨
13变色的家乡
14的味道作文
15读书的滋味
16我的自画像
17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
18成长中的烦恼
19我想养只鹦鹉
20中秋佳节谈婵娟
21因为有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22难忘的第一次
23同桌的你
24过去的遗忘,叫长大
25梦想盛开在心中的百合花
26遇见
27爱在细微处闪耀
28《西游记》读后感
29走读杭州
30和平中国我的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