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17的作文

【篇一:17岁的我】

17岁的天空有着许多许多熠熠发光的星星。其中,那最有特色的一颗便是我——17岁的我会带着一个插上翅膀的梦想,去翱翔那人生之中最有诗意的花季雨季。

生命之花绽放得如此旺盛多姿,17岁的我在人生的跑道上奋力追赶着。那里不会有畏惧的心态,只会有拼搏的勇气;那里不会有战败的残云,只会有自信的彩虹……17岁的我拥有一颗富有神秘感的心。鸟儿的飞翔会令我想到人生的自在,叶儿的飘落会令我想到生命的辉煌。17岁的点点滴滴,都为我的生命之歌添上了快乐的音符。那永恒、优雅的旋律会给世界带来另一份精彩!

父母的含辛茹苦令我铭记在心,父母的呵护关怀令我无限感激。17岁,我长大了,像一匹骏马,奔跑在广无边际的草原上,去寻找属于我的幸福源泉!在那奔跑的瞬间,我仿佛听到了叮咚的泉水声,水声滋润着我不羁放荡的心灵,坚定着我前进的步伐……

是谁给予我前进的动力?又是谁给予我激励的话语?

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为我清除了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他们为我准备了探索之旅的美味佳肴……失去他们,我会变成一只寸步难行的瘸脚鸭,再宽阔的湖面都不会是我人生的戏台!17岁,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正是他们那种蜡烛精神,让我享受光明澄澈的世界。

17岁,是安徒生笔下的童话故事。那天真可爱的白雪公主,善良睿智的小矮人,便是它散发芬芳的形象……

17岁,我把自己的梦寄以无限浪漫的情怀。我渴望能得到雅典娜女神的指点,去完善真实的自我。17岁的我喜欢看那窗外飘零的雨水,雨中仿佛有一个赤足嬉闹的我,在追寻着,追寻着……

17岁,带给我欢乐。17岁,赐于我智慧。17岁的我是幸福的。因为在这17岁的花季雨季中,我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人生!

【篇二:我有了17个“兄弟”】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今天,我们来到了益丰康葡萄庄园,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活动——唤醒葡萄树。一路上,我心里既开心又好奇,平时植树都是把树栽到土里,这次的主题为什么叫“唤醒葡萄架”呢?难道葡萄树在睡觉?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

来到了目的地,老师手把手的交给我们如何唤醒葡萄树。葡萄藤们都睡在土堆里,要先把葡萄藤上面的一层土用铁锨铲掉,再用铁锨轻轻地拨开它们身上的“薄被子”,最后再用手把葡萄藤拔出来,用塑料扣扣在架子上,这样就成功唤醒了一棵葡萄树。我听完讲解,领了铁锨就开工了。

“老大,我来了!”我在土里翻了几下,就看到了土下的葡萄藤,结果我用力太猛,把葡萄藤铲伤了。我心里充满了愧疚,仿佛听见它在对我说:“你的劲太大了,看把我弄伤了吧……”。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扶靠在铁丝上。轮到第二棵葡萄藤了,这次我吸取经验,小心翼翼地把“老二”拔出来,它站直了,好像在说“谢谢你叫醒了我!天气真暖和啊!”接下来我再接再厉,一共唤醒了17棵葡萄藤,其中最令我得意的是第7棵,它长得最高,与众不同,让我十分骄傲。但最令我担心的是第8棵,它天生残疾,埋在土里的时候枝桠就折断了。但我仍然没有放弃它,对它说:“加油,我相信你可以长大!”它好像听到了我对它的鼓励,在阳光中摇了摇枝身。

就这样,我有了17个“兄弟”,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直,有的弯,看着它们,我仿佛看见了它们结果子的时候,丰富多汁的葡萄在向我招手:“快来啊!快来啊!”

唤醒葡萄藤后,老师还带领我们还参观了温室大棚。大棚里面好热啊,我看到了深绿浅绿的葡萄叶,还有绿油油的小葡萄,真可爱!我的“兄弟们”啊,快快长大吧,结出美味多汁的葡萄,让我们吃个够!

【篇三:我的17岁】

这周的随笔名为“有变化才有美丽”,我的思绪又不禁飘去了很远处。今天中午的心理周活动是看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不禁觉得,这与这周的随笔很应景,相比较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来说,我不由得想要小小地自恋一下,我小时候还是长得很萌的,看着照片里那个稚嫩的我,再看看现在的我,的确是有很多的变化,但美丽不美丽我就不知道了。

还有16天,我就要满17周岁了,突然回首一下过去的17年里,我在干什么呢?有8年半我在睡觉,剩下的8年半,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突然想要这么反省一下自己,不是因为还有16天就要又长一岁了,而是因为最近看了小四的《爱与痛的边缘》,它描述了小四在高中时期所经历的迷茫,他说在过去的17年里,有16年他在迷路,还有1年他在思考他为什么迷路,我觉得我也在迷路,但是我迷得比他轻松,没有他们那种文人的悲伤,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丫头。

我是双子座的,他也是,所以我又觉得,在某些方面,我又和他很像,也许在周围人的眼里,我是个活泼爱笑的女孩,看上去很快乐,我们班主任对我的评价一直是太过活跃了,连我妈也说我的个性太过张扬。可是我觉得有时候我也很安静,可以不说一句话,当然前提是我捧着一本很吸引我的书看,我觉得那是我的小世界,是青春的秘密,是明媚的忧伤,是躲在内心深处的另一个我,在随着文字起舞,其实,我也是个很爱看书的女孩。

但是很矛盾,我喜欢文字,但我不喜欢写,可能是因为作文的关系,我想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作文的话,我的笔杆子会动的更勤快一点也说不定。我很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时候也会手痒得想写下一大推的文字,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动笔,不知道为什么,但事后没有了当时的那张灵感时,我又不禁后悔起来。这很矛盾,但我似乎一直生活在这种矛盾里,每天都这么过着。

小四在书中有提到文理分科时他所面临的问题,他觉得文科是右手,理科是左手,学校、老师、父母都在逼他砍掉自己的一只手,最后,他顺从了父母老师的意思,选择了理科,虽然他的志愿一直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看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感,当初文理分科时,我心属的一直是历史班,我一直很向往哪里的气氛,文科和理科,我觉得我的感性胜过我的理性,可是最后,我却待在这个化学班里,因为我被我父母那一大堆一本率、升学率,一大推周围同事们的好孩子都选了理科上了好大学的说辞给说服了,我想了一下其中的原因,小四是因为他没有勇气,我想我是因为懒了,我想我只是有点喜欢文科,并没有未来立志在文学界立足的念头,更没有离开了文字我便不能活的思想,我仅仅只是有点喜欢而已,然而为了我之后的生活能过得舒服点,我还是读理科吧,毕竟,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这,就是我的17岁,所想所做都符合17岁的17岁。

【篇四:17岁了,愿你不再流浪】

黑夜里,看着16岁最后一天的“我”渐渐从肉身抽离消散,我后悔没有送她一朵带露的玫瑰。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向过去告别,只清楚我的心灵还不够丰盈,我的精神还有流浪的感觉。

洗漱完,刚好零点,在镜子前迎来了新的“我”。

或许需要点时间适应,但没关系,习惯和妥协是我早就学会的社会生存法则。以前我总以为人是在某个年纪某个瞬间恍然顿悟的,但现在好像明白,长大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事。

人生这份答卷从出生那天起就已被塞到我的手里,却从未有人教我如何跳过陷阱,如何正确选择。当然,我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在摸爬滚打中被打得鼻青脸肿,看着信奉的真理变成谬误,沧海变成桑田;也看着人与人走散在人海,失去的故事在分秒间上演。我在黑夜里一遍遍问自己何为正确,最后发现,这份答卷从来就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我渐渐学会了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接受无力惶恐,然后在第二天又重拾心情,从头再来。

回到床上躺好,正好可以看到玻璃窗外的天空。

没了灯光,黑夜就像是粘在窗上的贴纸,让我花了几秒钟怀疑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天空。

节假日在家,我习惯睡前打开手机,看看一天的关键词,结果发现满世界都是追风自豪,我不打算去挤这个热闹。对话框里,成俗滥调的祝福太多,明明白首如新却仍坚持逢场作戏,回复里互射爱心,其实心里只是得过且过。这种努力将“形式主义”和“伪真情”贯彻到底的做派,大概是现代社交的流行准则吧,我懂,但我害怕陷入其中。

我从来都不清高,却实实在在感到了太多的无聊,精神流离,难有寄托。我躺着翻检这十几年的历史,然后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成长的时光。

对镜自照,那镜像是我亲手塑造的女孩。我恨过她的软弱她的自卑她的无能,也爱过她短暂的光芒。我也曾希望她能像自己所羡慕的“别人”那样,可她并不是什么孔雀,什么凤凰。她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蜗牛,只能慢慢爬行,慢慢咀嚼那些苦那些痛,并慢慢接受别人的爱,然后再尽力回报这些愛。

时光荏苒,当她听到我的那些期望时,我只能把头埋得更低一些,说声对不起。突然,我不恨了,我放过了她,也放过了我自己。

17岁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来日可期,但我知道尽人事听天命并不意味着我真的认命了。

17岁了,我应当学会向过去坦然告别,并在新的起点上,翘首未来,对自己深情地说一声,愿你不再流浪。

【篇五:17岁的旅途】

陈旧的老房子,屋内透着些许霉味,虽然摆设陈旧,却不乏温馨。

筱箬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和她年过半百的外公外婆在一起。

年纪大的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就大。筱箬就一直在她外公规定的条条框框中度过了17年的花样年华。

外公的规定无疑是严格的。从小,筱箬就被要求吃饭要等大人先动筷,晚辈才能动筷;大人讲话,小孩不许插嘴;晚上7点必须上床睡觉等等。长大一点,外公一直不准她穿那些鲜艳美丽的衣服。每次,筱箬都会在与父母的通话中控诉着外公的种种恶劣行径,而父母却只能安慰地说很快就会去接她,很快就会去接她。可是这个“很快”却让筱箬等了十几年。

在筱箬17岁生日那天,她的父母破天荒地赶来替她庆生,并且提出要带筱箬走。筱箬很开心,她终于要远离那禁锢她思想的老顽固了。

走的那天,外公一脸平静,与哭得泪人似的外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仿佛筱箬来与走从来就与他无关一样。外公的表情让筱箬十分不快。她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活得比现在精彩,然后光彩夺目出现在你面前,让你后悔你对我的忽视。

筱箬的父母带她来到了一个大城市,那里有高楼大厦,有游乐场,有百货商场,还有川流不息的人流与车辆。这一切的新奇在筱箬来到这里的第二天就看厌了,虽然这个大城市很繁华,很新潮,却带有了太多的嘈杂、喧嚣。现在的筱箬一直疯狂想念着那个静谧的乡下,那座矮小、陈旧却不乏温馨的小房子了。

筱箬常常觉得自己与城市是格格不入的。与城市女孩的攀比、豪爽、爱热闹相比,筱箬是恬静的,不苟言笑的。她从来就不被人关注,就像一粒芝麻掉进了绿豆中一样,是那么的不醒目,不被关注。

在这个城市里,父母只是给筱箬钱,然后放任自由。那一刻,筱箬才觉得,原来被人管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每一天晚上,筱箬总是睡不着,她总会回想起她在外公家所经历的事情。只有这时候,她才不会觉得孤寞,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会想起她与外公之间幸福快乐的事。

小时候,外公总是带着筱箬一起去种菜,除草。每一次,外公都把她置于树荫下,让她吃着外婆做的点心,然后自己在烈日下辛勤地劳动。那时的筱箬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

在这种奢华的大城市中,人总是容易迷失自己,筱箬很庆幸,是外公教会了她不慕奢华,不好攀比,才让她在这个城市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今年暑假,筱箬跟父母提出自己要回去,父母虽然诧异,却也没有阻止,也许只有他们了解自己女儿的事吧。

踏在青石铺成的小道上,到处散发着青草的味道,空气中渗透着强烈的阳光,但这一点也没有让筱箬感到刺眼,反而觉得这种感觉很温暖。

敲上了房屋的门,是外婆开的门,外婆一见到筱箬就高兴得叫着自家的老头子,反应过来后,才想想老头子去田里干活了。筱箬就提出自己去找外公,让外婆好好在家做饭。

望着那一片绿油油的田,看着那个弯腰驼背的人,筱箬忽然觉得,才半年不见的外公老了许多。当外公看到筱箬时,眼睛混沌不清,讲话也语无论次,外婆说,筱箬走了后,外公就把自己闷在房间一整天,不吃不喝,筱箬才明白,外公的爱从来都不是溢于言表的,一直都是珍藏于心的。

其实,筱箬一直很想对外公说:“谢谢你陪我度过了我的花样年华,谢谢你给了我最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谢谢你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谢谢你在我人生旅途的最基层打好了基础。”只是,筱箬一直没有说出口,有些事只要藏在心里,可以一直伴着自己走下去就好。

那座表面陈旧的老房子,房屋还渗透着霉味,虽然屋内摆设依旧陈旧,但有的不只有温馨,还有欢声笑语。

17岁的花样年华,筱箬走的一点也不吃力,她的17岁,很单纯,很美好,也很幸福。

其实,17岁的旅途是可以很轻松的。只要凡事看得轻些,我们就不需要为了这个坎而毁掉自己的未来。

热门推荐
1生命的源起与终章
2四季的学校
3如果回到童年
4写景作文
5初中开学军训日记
6海底历险记读后感
7校园的樟树
8成功需要失败
9我最爱那本课外书
10家乡的美食
11寻秋
1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经典
13小闹钟
14家乡的玉米
15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16学会感恩演讲稿
17一场足球比赛
18有你真好
19假如我是一只蝴蝶
20妈妈的背影
21课间好时光
22感恩作文
23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24人生的色彩
25妈妈的唠叨
26观教师朗诵比赛有感
27“当官”也不容易
28令人敬佩的陈老师
29我不能忘记的一个雨天
30不被批判打倒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