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利益与道德】
孔子是我国古著名的文化人物,其下弟子号称三千。但其中一位义救在外国的鲁国奴隶而不报账的学生受到了责备;同是救人一命又收到一头牛的谢礼的弟子反而得到了孔子的表扬。这两个故事很简单,却很有深度,我们不妨研究一下。
研究事情通常要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位收下了一头牛的弟子,他的行为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无形之中就做了一件有利于国家,有利益于社会的事。这其中的利益关系不言而喻。
其实利益与道德之间并不一定是你存我亡的关系,但人们却没有注意这一点。
道德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从古至今,是无数文人墨客,以及寻常百姓所关心的话题。它是做人的根本、立世的基石。然而,也有许多人过激地理解它、改造它、传播它。认为利益就是它的头号死敌。于是就有宋朝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一类的主张。
但是在宋代,是社会背景导致了这样的思想产生。宋朝的商品经济前空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也必然会极大地冲击原有的伦理道德。由于当时的社会现象是如此的特殊,才会出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潮流。而后来它也发展成了巩固封建统治的武器。
再回过头来看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虽不如战国时期那样战乱频繁,但社会上流动着一些令人不安的气息。于是孔子站出来,赞扬了救人收礼的弟子,也批评了另一救赎人却不报账的弟子,其实救人不求回报更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孔子这么做,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些举动,使人们都能达到一个利益与道德的平衡点。
再反观现在,我们的内心可能会感到一些痛苦了,摔在地上的老人无人敢扶,原因是一些老人被扶后竟然讹诈好心人。在有人落水急需救援时,耳畔却传来先给钱再救人的喊声。这些事情给人们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
然而,我们却不可被这一小部分不良事件所影响。我们需要平衡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就好像调整一盛着国家与社会的巨大天平。现在,问题出在了利益重而道德轻上,我们要以自身的行动,去增加道德的份量!
【篇二:语文作文初心】
造物主对铅笔说,你辛辛苦苦留下的痕迹可能会被轻易地擦去,这些你要有心里准备。这无非就是告诉我们,人生过程中,你辛辛苦苦的努力或许会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因此,我们能做的便是,坚守好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初心。
或许你的努力不会被别人认可,但就因此而不去努力是否会不甘心?自古以来,自己努力的成果得不到认可的有很多人,但他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最终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作为美国仅次于华盛顿的总统林肯,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直处于被否定的状态。但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将这些否定转变为前进的动力随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南北战争的胜利,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别人迟来的肯定。若当初林肯因别人的否定轻而易举地放弃了,黑人奴隶何时才能得到解放,美国今天的商品经济还能如此蓬勃?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原先在北大教师的努力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于是他端正态度,凭着自己的努力,摸爬滚打,终于,他成功了,成功地成立了新东方。他的成绩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若当初俞敏洪因为他人的否定而放弃,我们今天还会认识朝气蓬勃的新东方?
即便是人人崇拜的明星,他的星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遭到他人的否定。
一代喜剧之王周星驰,从接演的第一部电影开始便不被当时的港媒看好,还发文直指周星驰不会演戏。然而,他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打击,反而把这些骂声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最终用自己的艰辛与努力,换来了一代喜剧之王的地位。若当初星爷少了那份坚持,少了那份初心,他的无厘头发格我们还能看得到?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我们辛辛苦苦地努力,无非就是想证明给别人看我能行,无非就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使今天他人不认可我,我坚守初心,依然不懈地努力,正如铅笔一般,即使写下的痕迹被擦去,还要坚持写下去,直到别人的肯定。
【篇三:学会尊重】
一百多年前,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尊重别人,是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尊重别人。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更可使他人拥有自尊与自信。
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尊重他的土兵,他曾宣称:“每个士兵的背囊中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棒!他因此造就了大批将才,也拥有了一大批对他忠贞不渝的勇士。
同许多人一样,已故英国著名女作家舒拉·布鲁姆的成功,得益于作文教师对她的尊重,她曾回忆教师给她的鼓舞“永远不要后悔你所做过的任何事,它们全是经验,甚至让你出过丑,那也说得上是宝贵的经验,你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变得更加‘富有’。”
尊重别人可以给人信心的勇气,反之,不尊重别人,轻则伤害他人的自尊,重则埋没有用之材,著名油画家梵高不就演绎了生前作品得不到别人尊重,郁郁寡欢而死的悲剧吗?
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不少人忘记了“尊重”二字,有些人认为“有钱便是爷”,尊重不尊重他人无关紧要。殊不知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对你不敬。更有甚者,为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与灵魂,不尊重自己的人格,这种人理所当然地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们青年人不仅要尊重他人,也应该学会和发展自尊自爱的精神,只有自尊,你才会领悟到尊重别人后所感受到的心灵的震撼,才会领受到被人尊重的快乐。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我们不仅面临着对人格尊重问题,还面临着对国格的尊重问题,回家无论大小,也不论强弱,他都拥有自己的生存条件与资格,因此,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彼此应该相互友好相处,我们在外交活动中,在维护我们的国格同时,也尊重他国,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威信越来越高。
普希金说过的一句话:“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每一个自重者铭记这一尊重的诤言吧!
【篇四:爱心,需要传承】
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好的家风可以代代相传,影响万代。人的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部分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丢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所以我们应该发现自己的美,提升自己的美,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在我们家中,爸爸妈妈经常教导我要有一颗怜爱之心。开始我不懂,就问爸爸:爱心是什么?爸爸笑着对我说,爱心是能够扬起你生命风帆的激励,是雪中送炭式的资助,是抚慰你受伤心灵的一个微笑。在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下,我的心灵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去年冬天,妈妈带我去参加了由肇庆义工团队组织的扶贫奉爱心活动。我记得那天的天气很冷,还下着小雨,我们带着社会人士捐赠的米和油来到了其中一户贫困家庭。这个家庭只有两兄弟,弟弟患有精神病,生活上无法自理,哥哥则在一家小工厂做保安,月收入只有800元,生活非常艰难。
我一进家门,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低矮的小平房阴暗潮湿,破旧不堪的家具,墙上发霉的电线,还有那个三十多岁的弟弟傻呆呆的卷缩在床头边上。看到这些,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哥哥见到我们的到来,激动地握住了我们的手,眼泛泪光,不停地说着感谢。那一刻望着哥哥眼角的泪水,我内心百感交集,我突然意识到能够帮助他们,被他们需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我们探访时送的一包米、一罐油,可能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这两兄弟来说却是当前生活的大满足。朋友们,你可知道,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里,还有他们这样一群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只有我们的关爱,才能让心贴得更近,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世间上的温暖。
爱心需要传承。我感谢我的家庭给了我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育,让我知道爱的意义。在这里我也呼吁所有的人,奉献出你们爱心,让爱心点亮我们的生活,让爱心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