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一次,我感动了】
我们小学班里有一个女孩子。她并不出众,身材瘦小,面部普通,学习很认真,但她仍然是班级倒数。或许是她在学霸过多的班里过于黯淡,毕业不到一年,我只记得她的姓,只能称她为“小郁”。
小郁家里并不富裕,这是我根据她土气的服饰判断出来的,不得不承认,我有些看不起她。一次暑期末返校日上,我一瞥,不经意地看见她紧紧揪着一张单子,上面赫然写着“助学金”三个大字。看见我探究的目光,她惊慌地低下头,把手背到后面去,我也就知道了她家十分贫穷,全年级似乎只有她用助学金了。
让我们彻底改观的,是她心灵上的富裕。
那是五年级时又一次一年一度的“一元捐款”活动,这种活动十分无聊。我们每个人只需要捐一元钱就可以了,但总有人会捐多,捐的最多的代表班级把所有捐款投进捐款箱。
回到家后,我问父母要了一元钱,因为用零花钱做这种事根本没必要。
第二天,每人轮流把钱放进袋子。“叮叮当当”,都是一元钱跌在其他硬币上产生的声音。又到了小顾了,小顾拿出一张红艳艳的百元大钞,毫不犹豫放了进去。不过,她的行为我们早已习惯了,她家境不错,人也很好,每次捐款都捐一百的。我们看着接下来的一个个同学,希望除了小顾以外还有同学能投个大于一元的进去,毕竟是毕业了,最后一次总有人出手阔气些。
令我惊讶的,这个人竟然是小郁。
到了小郁捐款了,她颤抖着去口袋里拿。我们都摇了摇头,没有什么悬念了——不知什么时候,“小郁用助学金”“小郁是外地的”“小郁家很穷”这种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调皮的男同学吹了一声口哨,里面尽是取笑的意味,大家都掩嘴笑了起来。我看见小郁握紧了拳头,下定决心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堆十块钱的纸币——一张、两张、……八张,整整八十元!
所有人都沉默了,有人低下了头,教室里一片寂静。我的内心突然涌上了一股羞愧之情;更多又是感动:为她的尊严感动,为她的善良感动,为她的勇气感动。她在嘲讽前,握紧了自尊;在贫困山区的孩子面前,帮助他们;在拮据的生活面前,有勇气自己少吃几顿。
那一天,老师破天荒地没让捐最多的小顾代表班级。老师握着小郁的手,陪她一起把钱投入了学校的捐款箱。
那一次,我被她心灵上的富裕感动了。
【篇二:制作水果拼盘】
大家一定都吃过水果吧?可你有没有尝试做水果拼盘呢?这节综合课,我和同学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水果拼盘。
我们早早地就把水果摆在了桌上,这些水果琳琅满目,苹果、香蕉、梨、西瓜……应有尽有。我们各个跃跃欲试,期待着在课上大显身手。
终于上课了,老师讲完要求,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来。我和小吴一起用刀将水果削皮,组长和小郁摆造型。开头,我削的皮很厚,上面带着不少果肉,很是浪费,真是万事开头难啊。后来,经过我不断的努力,削下来的皮越来越薄。终于,一个削了皮的苹果在我手上诞生了。组长看了我削的苹果说:“不错,把它切成块吧。”我急忙来了个屠龙斩,把它切成块。看看组长和小郁,她们正在把切成半个的圣女果插在叶形的盘上,呵,还真好看。接着,我把香蕉片、黄瓜片摆成一圈,上面还放了苹果块,其他几个同伴七手八脚地把梨丝撒在上面,插一把小伞,挤一点沙拉,我们的水果梦幻完工了。看看周围,餐具的乒乓、同学们的欢笑声,顿时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动听的乐曲。
啊!开始品尝了,我们如饿狼吃食一般。看来我们做得很成功,色香味俱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