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鱼目的作文

【篇一:读香菜开花有感】

水波涟漪,波光潋滟。蓦然回首,阳光下,水池上,清风中。细白的小碎花随风摇摆,缓缓地,好似古代的美人,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精巧秀气,夺人眼球。

那是香菜花开的样子,淡淡的,令人神醉。

微风中,细细品完《香菜开花》,心中感慨万千,脑海中也不禁浮现出香菜花的样子,果真,是极美的。

文章讲述了作者家的花池经历了海棠的疯长,葱的瘦小后,不知何处来了三棵香菜。碧绿粉嫩。它勤勉的生长,终于一天它开花了,一鸣惊人。花美极了,古典的美,典雅的美。

香菜花,在一块早已没有了肥力的土地里,却能茁壮的成长。不似葱,在地里萎萎的,却也不怪它,那地里已经没有肥力,它没有香菜那种拼搏向上的精神。

我不禁想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其中一个人很绝望,不肯再动,便被渴死在沙漠中,另一个人却没有放弃,不断地寻找,最后找到一片绿洲,活得了下去。

香菜不就是那个活下来的人吗?在残酷的世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便淘汰。只有那上进的心,那不言放弃的精神,才能被世界接纳,存活下来,绽放自己的美,绽放自己的光芒。

文中的最后一段,我读起来颇有感触。“有人赏,或无人赏,对它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只管顺应着自然的法则,一路走下去,让生命按着生命的顺序成长。”

有人慧眼识珠,有人错把鱼目当珍珠。有没有人会欣赏,香菜不在乎。它只管活下去,活出自己,活出生命的价值;只管顺着生命的路,无恙的走下去。功名与否,在它眼里,什么也不是。

为了功与名,自己变得不是自己。放弃功与名,逍遥与自在并得,何乐而不为?何苦那么累?人生的价值,并不体现于功与名中。

小小的香菜花,却包含着大的道理。或许,人能像一朵香菜那样是幸福的,也许,香菜花开的样子,不仅仅是美丽。

【篇二:与鱼对话】

外婆在葑门的菜场转了一个上午,带回一条鲫鱼,养在盆里。

盆浅,加满水刚好没过鱼身。兴许是水清的缘故,凑近细辨,鱼也显得格外顺眼,似是晨初日始般的绮丽色彩。靛灰鱼鳞溶在水中成了欲歇未歇的夜幕,那鱼肚,便是渍染了初旭的西天云霭了。

也正因水浅,鲫鱼只得侧卧。鱼眼呆滞自是道不出什么内涵,只是鱼嘴一张一合,可能因为需要氧气,也可能是欲言又止。

和妹妹两人死死盯了那鱼好些时候,可它仍未有张口闭合以外的动作。尾鳍不时一跃,也只能起些紊乱无力的水纹。

看着倦了,妹妹就鱼嘴一张一合的特性,替鱼发声,

“哥哥你好,我是小鱼!”

挺有意思。

“你的家在哪里呀?”

“大海里面!”

“这是鲫鱼,住在河里。”

“哦。对不起。”妹妹顿悟了的样子,于是改口,“我是住在河里的小鱼,小虾是我的好朋友……”

……

鱼还是不声不响。难以想象,哑默水域里诺大的一个鱼群,以什么交流,又以什么,相互扶持着维持个体脆弱的弹指即破的生命。

人们称无神的眼睛为死鱼眼,不无道理。因为鱼看来是迟钝的,愚笨的,不通情感的无灵性的生物。不尽然。从眼前混浊的鱼目,得以读出它终日提心吊胆的野外生活,它为人捕获的怅惘茫然,和对尚且未知的明日的期盼,亦或是悲观。对视一时,便仿佛转换视角阅尽它苦难的一生。

“和你的聊天,很愉快。”俯身称谢,可鱼没有耳朵。

【篇三:沙中拾贝,鱼目择珠】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碎片化生活逐渐成为主流。而最具代表性的碎片化阅读也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社交平台上涌现140字的小文章;各大网站自动推送各类消息;便于阅读“头条”的软件应运而生……我们得益于碎片化,同时也受碎片化干扰。

碎片化阅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但是现在很多碎片化文章内容浮浅,它们通过调动人们的好奇心理来博取关注。曾经有过一个报道:一个常刷朋友圈的人,用一周时间看的字数相当于看一篇中篇小说。但回头一想,却记不起自己看过任何有意义的内容。试想,如果一个人不能获取丰富,有价值的“精神粮食”,反被冗杂而浮浅的信息扰乱头脑,那么这个人便无法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而一个人的思想一旦变得浮浅、浮躁,那么这个人的人生价值便也难以实现。其中危害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我们不可置否的是,虽然碎片化信息良莠不齐,但它的确方便快捷。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追求像从前一般“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的生活未免太过特立独行。因此这种模式高度符合现代化生活。

更重要的是,碎片化阅读丰富了信息渠道,相比于之前人们只能通过报纸或新闻联播得知某一领域的事件,碎片化可以使我们快速得知社会热点问题。

但是为什么人们对碎片化的争议如此之大?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呢?在我看来,原罪在人。人们错把快节奏生活当作自己心浮气躁的借口,将碎片化的高速发展作为自己定力不够的理由。而这往往彰显了自己力量的有限和目标的浅薄。有的人即便身处快节奏的生活中,仍然愿意认真挑选,仔细阅读。而有的人却将碎片化阅读当做一种娱乐和消遣,心浮气躁,定力不够,任何文章都只会匆匆一看,哈哈一笑,然后扭头就走,到头来还要将罪过归咎于碎片化。真正做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人并不会感受到碎片化的不利影响。

更重要的一点是,许多人盲目从众,朝三暮四,不懂撷英荟萃,即便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章也都一并收入囊中。这时,人的大脑便像一个杂货铺,其中不仅有许多没有分门别类的商品,甚至还有过期变质的商品。

那么,我们身处碎片化的浪潮中,又如何做到趋利避害,从容置身于“碎片化时代”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自己浏览文章的目的。一个人的目标越明确,定力就越坚定,不会被琳琅满目的诱惑吸引。高尔基有一句名言:“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脚步。”人生如此,应对碎片化也是如此。

而确定好浏览文章的目的后,我们应该学会做到沙中拾贝,鱼目择珠。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至今仍极具现实意义。面对良莠不齐的众多碎片化文章,我们应该保持头脑客观,意志坚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真正有益于自己的文章。顶级香精需要经过众多繁杂的工序,从大量原材料中提取精华,舍弃次品,才能炼出为世人称道的香。面对碎片化也是如此,只有拒绝盲从,学会选择,才能在海量信息中明辨是非,才不会导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的尴尬局面。诚然,去其糟粕,进行精确选择的过程会很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在碎片化潮流下找到“安身之所”。何况,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不是吗?

在碎片化浪潮下,我们应冷静客观地对待碎片化阅读和整个碎片化时代对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保持足够的定力,做到沙中拾贝,鱼目择珠,才能使自己在碎片化时代保持一份完整的自我。

【篇四:珍惜所拥有的幸福】

俗话说:“失去了才会珍惜。”那我们为什么不在还没失去时,就去珍惜所拥有的幸福呢?

这个周六,我们一家去看望奶奶,一进门,奶奶就迎了上来,不停地问寒问暖。待我们换下衣服后,奶奶就从屋里拿出了一件衣服,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件毛衣。奶奶捧着毛衣,笑眯眯地说道:“我给你织了一件毛衣,看看怎么样?”“这么老土的毛衣,款式那么一般,就连颜色也那么花,怕是60年代的人也不会要吧!”我小声嘀咕道,奶奶的眼神一下子就暗淡了下来。见她这般失望,我连忙补上了一句:“试一试也无妨,奶奶。”说着从奶奶手中接过毛衣,三下两下穿到身上,跑到了镜子前。哇!彩色的毛衣让脸颊看起来十分红润,横白的条纹使身体看上去很是纤细,“真好看!谢谢奶奶!”我笑着说道。听了这句话,奶奶的脸笑得如同一朵绽开的菊花。我看在眼里,忽然鼻头一酸,这毛衣凝聚了奶奶全部的爱啊!

又一个周末,我们去奶奶家吃饭,我还特地穿上了奶奶织的毛衣,配上一条围巾,整个人顿时看上去精神了不少。刚进门,奶奶看到我身上的毛衣,不禁眼睛一亮,但嘴上却还说到:“不好看就别穿了嘛!大不了我再织一件就是了。”“这么漂亮的毛衣可是独一无二的呢,里面包含了奶奶对你浓浓的爱。”妈妈在这时插嘴道。“是啊,把奶奶的爱穿在身上,当然是十分暖和的了!”我应和道。

“好啦,好啦,都别说啦!奶奶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炖鱼,一会儿一定要好好尝尝。”奶奶说着便转身进了厨房。我看着奶奶蹒跚的脚步,和她那一摇一晃又有些佝偻的背影,回想起自己一次次对奶奶的拒绝与伤害,不禁有些难过。

不一会儿,饭菜摆满了一桌子,我先给奶奶夹了一只鱼目,并对她说:“奶奶,吃鱼目对身体好。”屋子里静了两三秒钟。窗外的寒风呼呼地刮着,但房间里却很是温暖,“好好,孙女长大了,会心疼奶奶了。”奶奶说道。我心想,这么一点举动都能让奶奶这么开心,那以后我一定要多陪陪奶奶,多看望她。又看着一桌子的菜,心想,奶奶年龄大了,这样的美味又能再吃上几次呢?

如果失去了才去珍惜,只有后悔!所以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人和事吧!不要在失去后才后悔!

【篇五:用碎片拼图完善】

当一碗碗微博里的心灵鸡汤填饱我们的思想,当一条条头头是道的言论带偏了我们的方向,当几个小小的字符联络着友情和亲情,我想,碎片化的种种形式已经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

碎片化如潮水猛兽般快速泛滥地传播,留给我们选择的难题:是停留在过去坚守着原地,还是顺着时代的脚步,跟上时代的速度呢?

于是,出现了被乱花渐欲迷了眼的狂热追随者,出现了认为碎片化是时代悲哀的坚决排斥者,但也有人擦亮了双眼,在认清趋势后选择了善待新事物,勇敢地执起了“碎片化”这把双刃剑,修炼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收获一颗完整丰富的心。所以,以我之见,碎片化的生活并非不可接受,甚至有它独特的好处。

是啊,如果有一双客观、全面而睿智的眼睛,就不难发现,碎片化潮流并非洪水猛兽。诚然,它虽然不能让一个花季少年,像往常一样可以花一个下午,去安静地沉浸在书香里,但却可以让我们快速大量地接受新的信息;它虽然不能够拨开浮云望见真相,但却可以让我们利用科技的便捷为自己打下更多智慧的繁星,充实了内心的版图。

“沙中拾贝,鱼目择珠”。不仅对于知识的汲取是这样,思想的成长、感情的成熟更须经得住“碎片”的考验。如果我们舍弃日常中碎细、敷衍的问候,而是打开碎片化的翅膀,以真挚之情成就更牢固的心灵纽带岂不是更好?唯有此,品格才不至于缺憾,心与脑才趋于完整。

的确,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有太多诱惑,需要去拨开层层障碍,而非雾里看花,这些显得困难重重。可归根结底,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对人的一种修炼。要想修得一颗完整的心,一颗因思想深刻独立、因意志坚定集中、因感情丰沛诚挚而完整的心,必定要经历选择的艰难。火眼金睛的焠炼是炙痛的,适应双刃剑是漫长的,可这,也正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呀!

在这个生活中充满着戾气的时代里,我们需要做的是,舍弃盲从跟风,不被寥寥几句诡辩煽动心志,能够于鱼龙混杂的千百种观念中明辨是非;舍弃朝三暮四,不被所谓的潮流裹挟而盲目狂奔。就像学者费勇所说“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热门推荐
1上当的小狗
2人生需要奉献
3传统节日——春节
4我喜欢读的书
5击鼓传花
6浓浓情意沁我心
7秋天的葡萄园
8妈妈,老师
9我的选修课
10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11牵动心灵的声音
12二十年后回故乡
13
14给自己的一封信
15可怜的金鱼
16多姿多彩的康保
17雨中即景
18考试的作文
19走过离别
20每朵花都有春天作文
21母爱
22庄严的升旗仪式
23感动七年级作文
24学会面对作文
25回家,真好!
26我要开花
27一路血花一路担当
28计算机的恐惧
29最美丽的地方
30身边的变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