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植株的作文

【篇一:三角梅】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努力让自己发光,让对的迎着光而来。

三角梅,顾名思义,是一种开花只有三个花瓣的植株,尽管它只有三个花瓣,但每逢春天,它都是我们家墙角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阵春风拂过,叶片从架子上落下,就像一只蝴蝶翩翩起舞。

去年,爷爷在集市上买回了一株三角梅,空无枝叶,光秃秃的,我就随手把它栽到了屋前的墙角,没有太在意它。

熬过了严寒,迎来了暖春,一个冬天让爷爷的花儿死了不少,爷爷每天忧心忡忡,脸上带着一丝忧伤,那天,爷爷走在院子里向左一瞧,那儿有一抹耀眼的绿色,与周围枯萎的草儿显得格格不入,他欣喜若狂,把我叫了出去,爷爷说:“三角梅发芽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它还是战胜了种种困难。”“不,”我看着那一片绿叶,心里为之震惊,“它心里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它,它心里有一抹朝阳,促使它开花绽放!”此后,我没办法再给它一个与其他植物一样的优越环境,我能做到的就是给它充足的“食物”和水分,让它茁壮成长,可好景不长,我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了,唉,这株三角梅也真是命苦,遇见了我这么健忘的主人。

没过几天,一场暴风雨悄无声息的来临,豆粒大的雨滴从空中欢呼雀跃地落下,打在屋檐上,打在植株上,打在地面上,弹奏了一曲优美的乐曲,“啪——啪——啪”的声音,让我猛然想到墙角那株三角梅。“呀!雨这么大,那花儿恐怕死翘翘了!”我在屋里嘟囔着,风停了,雨停了,阳光照亮了外面,我急忙出去看那花儿,天呐,刚长出的绿叶经过雨水的冲荡,落了!唉,原以为这朵花没救了,可第二天,奇迹出现了,它神一般的开了花,整整齐齐一大片,红的纯粹,红的耀眼。我想,人和三角梅并无区别呀,三角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可它最后却绽放的那样艳丽,人也是一样,前行路上所有的挫折,困难都是成长的垫脚石。此后,每个来我家的人见到这株三角梅都会赞不绝口。

从刚开始的“光秃秃”变成了如今的枝繁叶茂,繁华遍布,三角梅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照样开出了耀眼的花朵,它从未低头放弃!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在风雨的洗礼中继续前行。

我爱三角梅,爱它的永不言弃、付诸行动,爱它的从未低头、竞相争艳。成功之花会闪烁在自己的身上,当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而这段路需要你去前行!

【篇二:我家的富贵竹】

我家的餐桌上摆着一个大花瓶,里面是四棵富贵竹。

那是一株新绿。刚看到它,就被它吸引过去了,它的叶子很大,很直,不加任何杂质,我伸手摸了一下,光滑而不显油腻。它的叶子呈螺旋状,很稀。不像树的叶子葱葱郁郁,也不像松针那样密密麻麻,还难以靠近。相比之下,它像个君子,平易近人。

它没有花,没有果,只有稀零的几片橄榄似的大叶子,并不怎么好看。我也问过妈妈,她说只是单纯地想家里有一抹绿。可那抹绿在我眼中是那样神奇。心烦时,看一眼就心旷神怡。写作没有灵感时,被它一触就思想涌现。无精打采时,望一望就提了神。没有很多人刻意去观赏它,没有很多人去留意它,它就像手表里的一个小齿轮,默默地在无人问津的角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它的柄是笔直的,根浸在水中,却毫不动摇,还长出根须来。别的植株可不像它,在“温室”里植株需要肥沃的土壤,精心的照料,或明媚的阳光才有可能活下来,经不起半点风吹雨打。可半花瓶自来水就是它所有的需求。尽管如此,它仍生活得好好的。记得我家以前也养过花,可是没有一株活下来的。不是被晒死就是被干死,再来,就是莫名其妙的得病死了。可这几棵富贵竹是怎么也打不倒的。虽然叶子偶尔也会泛黄,但没过几日,又绿得青翠欲滴。

有时,我疲劳地坐在沙发上,会驻足痴望地盯着它,它还是那样直。一阵风吹来,它只是抖擞一下身子,显得那样坚韧有力,像一个指向标,指引方向,给人希望,却永不倒下,激励人奋发前行。

我不由得站起身,振奋了精神。

【篇三:我家的马铃薯】

妈妈偶然发现堆在角落里的一堆马铃薯有一个已经发芽,不能吃了,便把它送给了我,让我种进土里。我十分不解,为什么要种马铃薯呢?

带着疑惑,我从楼下挖了一些土,准备将发芽的马铃薯埋进花盆里。可是,花盆太小了,整个马铃薯放不进去。于是,妈妈将发芽的那一小部分切了下来,让我放进花盆。我带着更大的疑惑,将那一小块可怜的马铃薯埋进土里,尽量让它的芽露出来。我给它浇了水,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一连两三天,我都特别关注它,没有多大变化。我按照妈妈的嘱咐,每天把它端放在阳光充足的大阳台,傍晚时喷洒一些水。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小芽终于在一周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嫩黄的一点芽尖分成了两片叶片,并且完全突出了泥土。我喜出望外,忙将妈妈喊来观看。妈妈看见确实发了新芽,也十分惊讶,不住地称赞我的细心照料。

接下来的日子,我的马铃薯几乎每天都在茁壮成长。5厘米、10厘米、15厘米……一个多月后,粗壮的植株竟然长到了30多厘米,就像一棵小树。

可是有一天,我的马铃薯突然变得无精打采。叶片有点儿蔫,连一向坚强挺拔的枝干也弯曲了下来。我吓坏了:“难道是因为阳光太强?”我忙把它搬进室内。两天后,它总算挺直了腰,可依然很柔弱的样子,叶片也开始泛黄。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脆弱?我着急起来。妈妈看见了,看了看花盆和已经长成了有40多厘米高的马铃薯植株,笑着说:“是花盆太小,营养不足,已经容不下这么一大棵植物了!”我想了想,决定把它移植到室外。移植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大叫:“天呀,它的根部竟然接出了这么多马铃薯,有七八个呢!”这可是有我的功劳呢!

移植到室外的马铃薯经历了大自然风霜雨露的滋养,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变得无比坚强。而妈妈为了犒劳我,终于决定刨出几个马铃薯让我尝尝鲜。吃着自己种植的马铃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骄傲!

【篇四:描写茉莉的作文】

那年春天,我在街头遇见了一株茉莉,想到茉莉既能观赏,又能泡茶,于是将它买回家。

这株茉莉小拇指粗的主干孤独地立在陶盆中央,顶端延伸出来的虬枝错落有致,枝上绿叶稀疏,绿荫大概只够几只蚂蚁乘凉。我不禁有些后悔买回了一棵“病秧子”。

过了几天,它的枝条上萌出了一个个两三厘米长的白色花苞,花苞从萼片中探出头来,好像要挣脱萼片的束缚。

一天下午,我回到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循着香味望去,茉莉花开了!花朵只有一元硬币大小,只是单层的花瓣,但白得干干净净,不带一丝杂质,仅中间有一点绿色的花蕊,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纯净。花瓣有七片的,有九片的,还有十几片的,像个不识数的孩子调皮而任性地开几瓣算几瓣。小小的植株每天竟能开出十几朵,开一两天便会落下,我把它们捡起来打进米糊,细细品味淡淡的清香。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茉莉叶片上有针尖样的红色小点点,细看是一些蠕动的小虫子,难道是《寂静的春天》里写到的红叶螨?书上说红叶螨很厉害,会吸食叶片中的叶绿素,最终导致植株死亡。这小虫子没那么厉害吧?

几天后我发现我错了,没有天敌控制的红叶螨迅速爬满,茉莉的每片叶子都有数不清的小虫子,连刚萌出的花苞和叶芽也不能幸免。有的叶子干枯卷曲,有的叶子干瘪着落下枝头。再这样下去,茉莉就真的残废了。

我尝试着擦拭清洗红叶螨,茉莉稍有好转。可过了几天,红叶螨就又卷土重来。我觉得茉莉难逃此劫,就放弃了努力。

没想到,一周以后茉莉居然抽出两根不相称的长枝条,似乎努力把枝条伸长以摆脱红叶螨的袭击。那两根枝条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努力寻找阳光,长长的枝条上还长出了更大的叶片,椭圆形的新绿叶片长约六七厘米,宽约四五厘米。不久,竟开出了香喷喷的花,花虽然比原来的小一些,瓣数也少,但我知道它已经竭尽全力了。望着这两根与原来小巧玲珑的植株不协调的长枝,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茉莉身上的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它的顽强令我惊讶。

一株小小的茉莉面对虫害袭击尚且坚强地活着,努力地开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遇到挫折就退缩,遇到困难就逃避呢?

感谢与茉莉的遇见。

【篇五:此刻花开】

三四年前,已经不记得是哪一天了,我和一位同学站到了美术教师门口。进了这扇门,我就成了刻纸社的一员了——这是我生平参加的第一个社团。我和那位同学,像走进什么重要的场所一般,走了进去。

我所坐的那一桌全是新成员,和我一样。老师进来了,我屏住了呼吸,既紧张又迫不及待地等待老师发号施令,好早点开始我期待已久的刻纸学习。虽然那时的我还不是很了解“刻纸”这一门艺术,但“刻纸艺术”的种子已经种在了我的心中。

我们准备好了刻刀和垫板这两样常规工具,老师才下发了作业——一张印着花纹的纸。老师先教了我们如何使用手中那一把既似笔又似刀的小东西——刻刀。等到她认为我们已经掌握基本技巧后,才让我们试着去刻面前的作品。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天我刻的是一朵花。花形不难,只有几种最基本的纹样:锯齿形、月牙形和圆形。就是一朵在现在的我看来十分简单的花儿,在那时成了我巨大的考验。我极其庄严地拿起了刻刀,向白纸刻了下去……

先是月牙,很简单,只不过是两笔曲线罢了。我调整好角度,轻轻地,如同写字般地划过曲线,又一笔,一个小小的弯弯的月牙便从白纸上落了下来。我成功了!先前在心底种下的种子破了皮,抽出了一个小小的芽儿,像我所刻下的小小的月牙一样。我顿时信心大增,只因为这一个小月牙。我放大了胆子,起初轻轻的、断断续续的笔触变得更有力量、更加流畅。

时间滴答滴答地只过去了五分钟,我却觉得已经过去了很久——我已经完全陶醉其中了。心中的芽儿也在这短短的五分钟内疯狂生长着,从小苗直接长成了一株亭亭的植株。正当我快乐地进行我伟大的工作时,一声轻轻的“啪”,让我的心情一落千丈。当我想继续时,愕然发现——我的刻刀断了!我连忙察看我可怜的刀片,它最尖的部分被我因用力过度而折了,末端只剩下钝钝的一段。我环顾四周,同桌的人无人发生这样的悲惨事件,全部低头在认真地刻着。看来,我可能是真的不太擅长这一类精细活了。心中茁壮成长的植株顿时蔫了下去,垂头丧气的。

我叫来了老师,老师没说什么,只是让我继续刻下去。于是,我用着没了尖头的刻刀继续埋头苦干。我发现,这钝了的刻刀也有好处——再也不怕折断刀片了。一片、两片、三片……重获信心的我不再畏惧刻纸,而是真正喜欢上了它——这是一门多么美妙的艺术!月牙形、锯齿形、圆形、……我身边这些形状的小纸片多了起来,白纸上的图案却越来越少,快接近成功了!心中的植株枝条上出现了一个嫩嫩的花骨朵儿,正在一点点长大。

终于,纸上的图案全被刻了下来,只剩最后一步——剪下边缘。剪刀下,一朵花儿在纸上灿烂地绽放,不华贵,但也美丽。心中的花骨朵儿也在此刻绽开了,绽放着生命之美、自信之美。这就是此刻花开的甜蜜。

【篇六:家乡的土豆】

寒冷的冬天过去,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播种土豆。爸爸妈妈都忙着把有芽眼的土豆切成4-5块土豆块,准备播种呢!

春天高原的天空格外湛蓝,乡亲们在地里劳作了一天,终于把土豆种完了,就等一场春雨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蒙蒙细雨过后,土豆种子已经长出了他们的小嫩芽,好像小宝宝偷偷探出了脑袋。

夏天,等土豆的植株长的大约有四五十公分的时候,植株上还开了一朵朵白色或淡紫色的小花,中间还伸出黄色的花蕊呢!那花小巧玲珑,真惹人喜爱,艳丽的花凋谢后长出了像小球一样的果实,咬开后涩涩的,还有些像芝麻一样的白色的籽。这时候如果你挖开下面的土,土豆还没有长大,只有一串串像母鸡肚里的小鸡蛋似的小土豆。只要再长上一个多月立秋了,人们都开始刨挖新鲜土豆或炒或煮吃,想起那香味就直流口水。

秋天到了,土豆已成熟,高原的天空下,乡亲们忙着收土豆,挖出的土豆有红色的、白色的,个大饱满,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宝宝,家乡的土豆可是出了名的好。

冬天,雪花飘舞,最惬意的就是我们一家人围着暖烘烘的大火炉,再煮上一锅香喷喷的土豆,等土豆煮熟了,那香味扑鼻而来,从屋外也能闻到锅巴的香味,一揭锅,个个土豆像爆开的米花,一个又大又软的土豆被妹妹第一个抢在手中,我想妹妹会吃掉,刚要喊他给奶奶,只见她伸出小手把那最好的土豆让给奶奶,我们大家笑了,奶奶摸了摸她的小脑袋,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天空中的鹅毛大雪依旧,但我们一家人心里暖烘烘的。

【篇七:生命的拐角】

它在黑暗中破土,没有感受过阳光的温暖,不知道是谁给了它生命,只看见天边那一轮残缺的明月和身旁一株已经枯萎不起眼的植株。

它在等待,等待黑夜的流逝,等待光的温暖。它看见天边的鱼肚白,然后是被阳光染成的火一般的天际,最后是阳光透过它的身体,它体会到生命被照耀的美好。

它在阳光中汲取能量,感受一切美好,它体会到了生命给予它的希望。它身边的植株在阳光最灿烂时出生,它们骄傲地说:“我们是阳光的新生儿,是太阳的化身。”它却不以为然。这一片山坡上,人烟罕至,它们只能孤芳自赏。

一个个漫长的黑夜,它和它们一起熬过,它们心里,是生命即将结束的失落与孤单;而它,在一轮残月下静静迎候阳光,每一次它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带给它的希望。

它的同伴大都奈不住寂寞和生命的无趣而相继死去,它却相信,它虽被同伴们嘲笑是一株不起眼无名的小草,可是只要绽放,一定会是最美丽的,它要用绽放回报生命。

于是,它结出花苞,可同伴们却笑它:“你如此不起眼,生命也如此不起眼,即使绽放,也没有人会欣赏你。”它却不以为然,它更努力的工作,只为绽放。

那一天,它在阳光下绽放,它没有明丽的花瓣,没有芬芳的花香,只有一身洁白的绒毛感受太阳的温度。

可它的绽放却如此短暂,一阵微凉的风,将它的生命带走,无数洁白的绒毛随风散去,又扎根在这片土坡,那便是它孕育的生命,它对生命的回报不仅仅是绽放,它创造了更多的生命。

它有勇气面对黑暗,因为它知道那是生命给它的另一种美好;它不畏惧死亡,因为它知道它的死亡是为了延续更多的生命;它对同伴的骄傲和嘲笑不屑,因为它坚信,太阳因它而出现,每日最灿烂的阳光应由它迎接。

不知多少年后,无数的蒲公英开满了整个山坡,人们来到这里欣赏这片美丽,它的杰作,而它的同伴们,早已销声匿迹在这片山坡。

它努力地绽放过,迎接过仅仅属于它的最灿烂的阳光,面对过孤独的黑夜,所以,它不再畏惧,它的死亡,如同它生命的拐角,努力过,拼搏过,即使失去生命,迎接它的也将会是灿烂的将来,它创造一切,会在这一片土地上升华,成为自己最珍贵的记忆。

【篇八:仙人掌】

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有几点绿色映入眼帘。那是几棵高大的仙人掌。

它的外形是扁扁的,几节几节像芝麻似的。还有一身扎满刺的绿衣,别人说,仙人掌很难看,可我不觉得,虽然它样子很丑,可它的精神却是我们比不上的。这是我喜欢它的一大原因。

曾经我一度以为,沙漠里全是沙,一点水也没有,天气也是炎热得很,所以沙漠里应该没有植物,可今天,我发现我错了,沙漠有很多不同品种的矮小的植株,这些植株根茎很长,以便在地底寻找那一点点的水分。但在沙漠里称王的应该是仙人掌了,它很耐旱,只要有一点水分便足以生存。

一次意外的发现,我在某个地方发现了几株仙人掌。同是满身刺,但与沙漠里截然不同的是它们的外形。一个粗大一个则矮小。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沙漠里的仙人掌,是因为沙漠里的气候与环境问题才导致仙人掌粗而高大的外形。在这个沙漠里,在这个炎热的环境长期生存下去实属很少。不论风暴沙尘还是炎热干涸,它们都在这个家生存下去了,我不免有些感触。

仙人掌在炙热的天气下,挺直了身杆,像一个在站岗的哨兵,像一棵挺立的白杨树。

仙人掌,沙漠少见的绿色,那坚强努力在沙漠里生存下去的仙人掌,它的精神远远超过我们,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像它们一样吗?

仙人掌,那在沙尘中屹立的那棵植株,依然屹立在炎热的沙漠中,为人们献上它们的几许绿色。

【篇九:品读广玉兰】

我爱广玉兰。

广玉兰的花朵生长在树上,现代人过快的节奏很难允许那些来去匆匆的行人能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抬头欣赏路边那些高大的植株了,因此即使再华贵的植株,也仿佛只是成了路边无人欣赏的摆设,显得与现代气息格格不入,再美也无人攀折。广玉兰便是这众多植株中的一种,然而却又与其它植株有所不同。

一次漫步在林荫道上,一阵独特的香气钻入我的鼻腔。那香气不同于普通艳俗的香水的气味,十分悦人鼻官,叫人不禁有些心旷神怡的感觉。仰头一望,高大苍绿的枝叶间,点缀着几缕白色,让人顿时眼前一亮。是的,这就是广玉兰。

广玉兰花没有爬藤玫瑰的妖冶,没有蔷薇的清纯,没有薰衣草的恬美,没有蝴蝶兰的奔放。但它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息。它半透明的花瓣虽大却十分精致,也绝不失朴实。花瓣上的纹络清晰可辨,仿佛是杰出的雕刻家精心设计出的上等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细抚花瓣,是说不出的细腻、柔软和舒适,如流水淌过指尖,似白雪滑落手掌。那一片片花瓣,就像是心灵手巧的仙子用天上的织机精心织成,它们簇拥着金黄色的花蕊,修饰着茂密的深绿色枝叶,它们用生命装点了森林的童话。

广玉兰花并不争芳斗艳,却早已胜出。它们如画中的姽婳女子,只幽静、高雅、恬淡的气质便能征服一切,世间万物都跪倒在它们的石榴裙下,搔首弄姿的做作、滔滔不绝的推销已是多余。

几个月后,再次路过林荫道,以为广玉兰花凋零便再无幽香,可是,我错了。一股比先前更为浓烈的香味迎面扑来。我惊诧地抬起头,广玉兰的确已谢。那么这香气有事从何而来的呢?细看较低,原来这香气是即将化作泥土的残花所散发出的。曾经洁白如玉的色泽就要褪去,被黯淡的深褐色所取代。

原来,残花也可以这样香。

【篇十:寂寞地扎根】

每一颗高大挺拔的树下,都有一些遒劲的根,它们默默地输送养分!默默地承受着大自然对它的洗礼!

狂风!暴雪!沙漠中数棵屹立不动而又尽 显苍老的寂寞的老树。沙——沙--地震动着的叶子让人落泪!

弱小乎!是强大,是坚韧。书中有一幅在沙漠中不知名的树的插图,每次都惊诧于它那上下间的距离。沙地上只是一棵小植株,那样一棵弱不禁风的小植株,怎能抵挡大风暴?事实是可以的,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它埋在沙地下的根的长度竟是上面植株的好几倍!那样不成比例的树造就了一个顽强不屈的生命!

每一个好似细微的破土声,实是惊天破地的巨响!又一个不屈的灵魂缓缓升起,又一个难以计量的根系在成长,又一份布满泪水的艰辛!

试想,如果没有往日的积淀,怎能造就如此刚强的生命?那么,人类呢?

伟人之所以伟大,都有一个在寂寞扎根的过程。无数次在黑夜中,忍着伤痛孤独地探索,他们吸取前人给他们带来的养分,化为自己的营养,再努力地自我发展。只有根扎得越深,知识才越丰富,才能构画出社会宏篇,才可能使社会不断壮大。他们是在寂寞中突破,创新,在寂寞中超越!

即使他们取得辉煌成就,但他们仍然是寂寞的,仍专注于自己的学问。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他们在生活中也是普通人,普通到大众几乎把他们忘却。那是因为他们领略不到那些在地下扎根的艰苦岁月。“钱钟书”先生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以后。很多记者,新闻工作者都来采访他,他都一一拒绝。因此有些人说他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他也没有做出什么回应。他只是想一心一意扎根作学问,以让自己得到更大发展,这才是大师的风范!

刚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是如此。在获奖期间,他的心境仍是向往常一样恬淡。公众真正地了解他吗?公众接触过他吗?阅读他的书是唯一渠道,专注于自己的学问,或许在他看来,他扎下的根还是不够深的。

在寂寞中取得成功,从静心扎根开始,一颗有根的心才不会随风而动!

热门推荐
1春天里的那场雪
2春季雨
3新学期,新气象作文
4慢下来,等一等你的灵魂
5暑假
6清明节作文
7品书
8考试之后
9蒙古民风民俗
10奶奶一路走好
11假如没有空气
12我和书包的故事
13暑假作文
14养鱼记
15我体验到了迷茫
16我家的花园
17爸爸真辛苦
18勇于担当
19秋天的校园
20格言的启示
21那一次我真感动
22温暖的记忆
23那些温暖的小时光
24苹果
25烤鸡翅
26时间
27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28二十年后回到故乡
29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30捡拾朝花,留存精彩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