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代码化”之风中保持思维独立】
一个秋风飒爽的下午,我坐在咖啡馆中看着书,耳机穿在我的颈后。目光穿过了我的书本,留在窗外的落叶与小鸟上,身旁则是一群学生在忘我地聊天。他们的年龄与我效仿,聊天内容也从游戏转移到了高考选科,我起了兴致,留了心眼在旁听,试图加入他们的聊天当中。
听了没多久我便失望地发现——他们选科的标准不是对什么感兴趣,而是出于“高考这科难度小”、“将来选好专业容易”、“XXX学校的人都选物理,要避开高峰”,在他们的眼里,物理化学成了牟利的工具,自然科学的真正价值他们视而不见。
我戴上耳机。
一个交好的朋友前日投入了化学竞赛,与他聊天时聊至此事,我以为他对化学的热爱程度远超常人,然而同他交流后才得知,他早已厌恶元素的各类性质和记诵诸多方程式。
“那你为何投入竞赛中?“
“可以拿奖啊!拿奖就可以签约清北交复等各类名校。“他得意洋洋地说着,还同我畅谈他的竞赛规划。
我保持沉默,时不时点点头。
作文竞赛开始前半小时,我看到考场外的同学们大都拿着书,让我格外高兴。而我定睛一看,才发现他们手上拿的是一本本作文选,各类出版社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半小时后做准备。像我手上拿着《论美国的民主》这类我真正可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书的同学真是少之又少。我格外失望。
“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这是格外的好事!计算机称霸全宇宙这类幼稚的情节只能在电影中寻找了。合理的编程和调控,可使计算机为人类所用,又不伤害人类,为人类创造价值。
但一旦人类的思维“编译”成了“代码”,我们开始一味地追求结果和利益的最大化时,我们不仅会丢失库克所言的“价值观”与“同情心”,更会丧失很多事物,直至彻底丧失人性。
咖啡馆中的学生、与我畅谈的朋友、作文竞赛考场外的同学,他们本应是单纯的孩子与学生,而受世俗之风之扰后,也开始为“大学、好专业、拿奖“所奔波忙碌,而不去探寻自己真正热爱什么,能为国家与社会做些什么贡献。若是人们一味地探求名利,那居里夫人便永远也发现不了钋与镭,我国各类科研计划将永远停留于纸上,朝政将永远一片黑暗,社会也将永远无法踏出前进的步伐。这类只追求结果与名利的价值观,是阻碍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而当价值观支离破碎时,同情心也将一同流逝。如同计算机一样机械性地执行编码命令,而缺少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一味将判断力交付给所谓“一贯正确“的潮流、组织的手里,自然便在该潮流、组织施行暴虐时成为跟风者与帮凶。咖啡馆中的学生与同我聊天的朋友,他们那令人不解的行为无非时受到他人影响罢了。而与此同时,当社会焦点聚焦在一些人的错误品行之上时,他们往往会跟着一同批判这些人的不良品行,而不去理解某些特定的因素导致这些不良品行的无奈发生。不去理解他们,而是依照那些”一贯正确“的组织的思维进行思考,同情心自然便丧失殆尽。
而追名逐利与同情心的丧失均是来源于思维与立场的不坚定——即思维品质问题——这远比计算机会思考要恐怖万倍。历史上早有这样的例子——中国古代各类贪官污吏与希特勒的极权政府。贪官污吏的思维立场不坚定,没有为社会做贡献,反倒成为一只“硕鼠”,损害人民利益;希特勒极权政府下的民众被希特勒煽动的原因便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一块面包和大众汽车便忘命追随他。当犹太人在集中营中被屠杀时,他们是麻木的,他们不认为那是自己的同类,而是动物。
在“思维代码化”的风气之下,保持自己的思维固然重要,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放弃思考、放弃奋斗。放弃追名逐利的同时也放弃美好事物,放弃谴责该被理解之人的同时也放弃理解他们。只有思维独立与不懈奋斗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有所突破,以大无畏的精神挑战世间一切丑恶,时时突破自己的局限性,并达到全新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