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荷的作文

【篇一:等待也是一种快乐】

三季的等待换来的仅是一季的绽放,却使冬日增添了几许暖意。付出是如星海,未来是种等待。——题记

春暖·花开

正是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郊区的一方小院里,满园的盆栽都抽出了绿芽。花苞,贪婪地吸允这春日的阳光与雨露,一片的生机盎然。若是远望,定以为是一方绿地毯。等待着等待着,花也开了,满园的是花香鸟语,翩翩的蝴蝶也动容。只叹那花圃一角,唯有嶙峋一枝未有花叶,未免可惜。幸而无妨这满园春色……

可谁知哪仅是一盆腊梅而已,但无人认识它的模样。

酷夏·叶茂

天气越发的燥热了,知了也躲在树荫处呻吟。此时,好一些春花已余残瓣,取而代之的是池中清荷与一丛丛叫不出名的夏花,颜色淡雅而弥漫着清香。但一角的梅树依旧无动于衷,邻居们是日复一日的嘲笑,但梅树却不以为然,它深深记得当它还在大山深处时,曾见过老梅树开花,可美了,犹如冬日雪花。它也梦想开出自己的花,于是,它不顾别人的嘲笑,努力生长。等待着等待着,但上帝给它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它依旧没能开花……

怡秋·果实

随着第一片叶子的坠落,秋的脚步也渐渐近了。

十月金秋,桂香四溢。一丛秋菊,叫人想起“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佳作。梅树已无他求,不敢奢望开出多么美的花,只希望能长出一片绿叶,仅此而已。于是,又是一季的等待……

可惜,天不从人意,这一季,它也无可恋的了……

寒冬·暖絮

天朦胧了,飘起了小雪,梅树从小憩中醒来,它依旧没有放弃心中的念头:它可以做到。那日清晨,天蒙蒙亮,它睁开惺忪眼睛,以为是雪满枝头,便轻轻的摇动身子,可那乳白依旧,定晴一看,竟是满枝的白花!它欣喜若狂。是的,它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做得比别人更好!

黯淡的花圃又增了几丝光彩……

三季的等待,换来了一季的绽放。但却是珍贵而有难忘的。原来,等待也是一种快乐……

【篇二:风景】

国庆放假的第一天,我便实施了我的常山之旅计划,寻找秋天的风景。

常山,位于诸城市城南10公里处,常山原名“卧虎山”,过去人们在此山祈雨常常灵验,苏轼做密州太守后遂更名为“常山”。现在是诸城著名的人文历史景点,苏东坡在多篇作品中涉及到常山,常山之北的东侧一条山涧中,有泉名雩泉,有亭翼然,乃雩泉亭,有东坡《雩泉记》叙焉。在雩泉东侧有黄毛冈,苏东坡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记焉。雩泉,黄毛冈是常山的两处尤为出名历史景点。

春有牡丹,夏有清荷,秋有傲菊,冬有寒梅,四季时景不同,自然之美皆隐于其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待行走于其中之人自带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从宽阔的龙都街,慢慢驶入常山大道,道旁的挺拔白杨飞速向后倒退。行走在宽阔的常山广场上,释放了“久在樊笼里”的烦闷,没有都市的嘈杂喧嚣,有的只是田园间的静谧,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舒坦。

天色渐白,隐约从西山看出月的轮廓,此时日月同辉,各据一方。

走在上山的路上,沿途的植物数不胜数,大多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一层层的台阶,一眼望不到顶,我专心致志地爬台阶,倒也错失了不少沿路的景色。走过一个个景点,爬到了山头安华塔,没有过多停留,休息片刻便下山去了。

沿路走过雩泉亭,雩泉亭坐落于北侧山坳之中,泉水清澈甘洌,满溢成流。真是应了那首诗:“举酒属雩泉,白发日夜新。何时泉中天,复照泉上人。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

这时已到正午,从晨光熹微,到烈日当空,竟然没感觉到时光的流逝,许是那青山碧水使得我流连忘返了吧。

归途偶思,聊表收获:真正的旅途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天地星辰,日月精华,一草一木,一枯一荣,世界万物皆有其美之处,只是我们尚未发现罢了。世间最美的风景是最沉默的,它一直都在,包容着你的幸与不幸。

【篇三:八年级作文】

当时光的泥沙沉寂于岁月的长河中,是谁又翻开了我的记忆?蓝色的相框里嵌着我的小学毕业照,每当我看到它时,我的思绪就有如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我童年的夜空。

茉莉花旁的你

你是否记得那个清晨,茉莉花散落一地,温柔的风轻抚你和我的脸庞。

你讲一张照片赠与我,上面有你无邪的笑容。我握着你握过的地方,一种温暖挟着茉莉花香触及了我的心房。

我们在幽幽花香中告别,不舍的望着对方离去的方向。如今我想起你对我说过的话:”姐,不要让风吹散了我们的友谊,我依然是你的妹妹。”

你知道吗?我无数次想起那个清晨,可你又在哪?

宛如清荷的她

在别人眼中,她是一个有点呆的女生,从来不懂的发泄情绪;在我眼里,她宛如清荷,亭亭伫立在荷叶从中。

她是我在小学结交的第一朋友。我们一起看书,一起聊天,一起幻想未来的我们会在哪里。

依稀记得那个夏夜,繁星点点,月亮如同一叶小舟静静地挂在夜空。我和她走到荷花池旁,看那清荷在水中吟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知道今天,我依然将那抹荷香留在心头。

独爱秋菊的我

秋叶纷纷落下,残花遍地,唯有秋菊独占枝头。菊花盛开时,我迷漫在阵阵菊香中。那时我才发现,昔日幼稚青涩的我竟褪去旧衣,想和秋菊一样,傲然挺立每个寒秋。

回收那次我和朋友一起去海洋馆;回望那些和我一起放飞纸飞机的朋友;回忆那些年的美好瞬间。

如今秋菊早已凋零,但那份对秋菊的喜爱之情依然随着淡淡菊香飘荡在我的心野上。

当时针早已跨过童年,滴答滴答的向前转动,心中的流星又在夜空中一闪而过,留下一个词:成长。

【篇四:远方】

坐在拥挤的车厢中,我托起脸颊,木讷地望着窗外。外面是万顷碧阴,蓝天白云以及声声蝉鸣,在那声声蝉鸣中,我独自出发,去远方。

车缓缓的启动了,渐行渐远,使出了我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房屋和我的城市。

拐了不知几个弯道,我开始辨不出方向,心中疑惑着远方是什么?它的尽头在哪儿?车停了,一对母子下车了,孩子一蹦一跳地,大概是回到了家乡,他们的远方已到了站,那里尽是温暖和甜蜜,一会儿,车又缓缓停下,上来一位拖着大包小包,头发稍长的年轻人。偏黑的皮肤见证着他的辛劳,他那微皱的眉头是为何?他的远方是什么?我想那是不敢面对的家乡,或雾霾满天,嘈杂烦躁的城市吧!

远方是一个未知的数字,是一种陌生的语言。

窗外不住掠过大片大片的绿,又不住飘过一池清荷红莲,清香飘入鼻息,心中对远方,又有些期待。转头望去,道路两旁的树相互斜交着,形成一个尖尖的角,角的两边还在不停的延伸,延伸。

【篇五:怀念绿叶阴浓的日子】

身倚南园湖畔,耳畔虫鸣唧啾,目即一片花海,我不觉轻吟起:“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乘凉多。”灼灼烈日却是将我拉回现实,哪儿有参天古树的影子?此时,我深深地怀念起儿时,那绿叶阴浓的日子。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州过!”年轻的母亲目光柔柔地望向女儿,念着通俗易懂的元曲,女儿摇头晃脑机灵接下一句,倒不是她小小年纪满腹诗书,只因这是母亲教她念的第一首小调,且不厌其烦,直到女儿熟记于心。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女孩就是我,这首小调我也熟记至今。每当这个画面在我脑海东奔西窜,就使我烦躁的心灵,重回那美丽的桃花源,变得轻松起来。那年也是盛夏,是我首次较深地接触古文学的日子。

在公园里赏花,我只赏那些千姿百媚的花。母亲将我拉到树下乘凉,我耐不住性子要走,她便问道:“满池的荷花不美吗?成片的树林不壮观吗?你来细看嘛!”我就停下脚步,朝池里看去。清澈的水,碧绿的叶和素净的花,明明柔美得能化了人的心,却有着和烈日拼搏而绽放的力量,就这样我的视线被吸引住了。母亲在一旁娓娓道来:“我们江南的小桥流水,这一池映日荷花,那一片葱郁古树,都是大自然偏爱的画呢。”于是,那首小调就这么住在我满怀憧憬的欣赏了。人在曲中,在这意境中,时隔多年,仍恍如昨日一幕。

我合上书,收回飘远的思绪。迎着骄阳,我不再流连牡丹的繁华,只是深深地凝望着一池清荷,恍然发觉,时间不停转变,我对自然美的热爱却与日俱增起来。现在,我多么迫切得希望这些娇小的花树,变回从前那一片一片的绿树,我就倚在那树下,惬意地看着荷花,享受夏日的清凉。

亭外淅淅沥沥的雨滴,飘散了零落的回忆,晕开了岁月的涟漪。风萧瑟兮!娇艳的花又怎敌它晚来风急?只见那归雁随云去,轻舟渐入湖心。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怀念起儿时,那绿叶阴浓的日子!

【篇六:美丽就在眼前】

人世间有百媚千娇,婀娜多姿,又楚楚可人。多少人跋山涉水去追求他们认为的美丽,殊不知,美丽其实就在眼前。

我的家乡,他没有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之美,也没那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之美。于是很多人,去了千里之遥的繁华城市,去陌生的地方寻找美丽,可是那些人却忽略了眼前的清新灵动之美。

好比眼前的荷,难道不美吗?美,极美。碧波轻漾,那荷开到极致优雅而又极致妖娆。荡舟而行。两种矛盾的气质揉合在一起,仿佛就是独属于他一般,不可模仿,不可深究。当细雨蒙蒙之时,那一圈圈涟漪,不知是激起在湖里,还是激起在心里,那一湖清波仿佛笼上了一层氤氲,时隐时现,欲语还休。石桥,碧亭,细雨如纱。你是否看见那嬉戏的燕?这一景,这些人。让多少掌故的人,想起了多少已故的事?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当年那个素衣少年,究竟在谁的笔下辗转成歌?古今多少佳作,无美景不成诗。前之景色孰不美矣?请给我一张纸一枝笔,还有一夏的荷香,请送我一首诗一句话,还有一段静谧的时光。请还给我一个梦,在提笔之后,落笔之前的安静。

时光如流水,在别的国度,在其他城市,有多少追求美的人,在他乡不遇故知,落寞低沉。眼前之人不好吗?眼前之景不如它乡吗?我愿陪着我可爱的荷,你可听见它夏夜的呢喃。当天暮黑沉,月光如水,前行的人儿呵,谁拨动了你的心弦?梦中你是否看见水中清荷的一颦一笑?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你我之间的情谊呢?或许有一天,我会和你一起留在这片亘古的土地。

美吗?自然是美的。何处美?自然是眼前美。有人穷极一生去追求所谓的美丽,请不要忽略你眼前的欢歌笑语。夏在低语,荷在沉思,这是谁与谁的独白?星与月,在你眼前。

【篇七:那一池清荷】

一池清荷,遮挡了盛夏的骄阳,送来了徐徐凉风,心中的荷塘依然静静的生长着,可眼前却已是一片荒芜。

依稀记得,当年,在这片荷塘里,有着无尽的欢声笑语。那时候,在这片不大的荷塘里,有着外公放养的几十条鲤鱼,在里面欢快的游着,不时溅起一片水花。小时候的我,在夏天里就在这片荷塘里愉快的玩着,摘一片荷叶,就那么顶在头上,一顶清凉的帽子就成了。

荷塘里,水有着一丝丝莲藕的清香,甚至那欢快的的鱼儿,也有了莲藕的的清香。我经常坐在塘边,一双小脚拨动着那清澈的水,不时泛起一圈圈的涟漪,顺手拉过来一杆莲蓬,剥着莲子,享受着莲子带给我的甘甜清香,不一会儿,水面上的莲蓬多了起来,他们就像一只只小舟,这些小舟飘飘荡荡,伴着涟漪离我越来越远。

莲子的味道挥之不去,我不由想起古人采莲的诗句来:《西洲曲》里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采莲曲》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那时,我一下子迷上了这美丽的诗句,脑海里出现采莲姑娘们嬉笑采莲的画面。

而那荷花呢,李商隐《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荷花的绿叶与红花相映,多么天真自在,可美好的事物却难逃“翠减红衰”的厄运。

时间流逝,如今那池清荷早已不见了踪影,但心中的荷塘,仍开着不败的莲花。

【篇八:清荷赞】

望着湖畔一片的粉霞碧霄,我蓦然觉得,那是清廉明正、出淤泥而不染的圣花。庄重而又不失典雅,不需同牡丹那般浓妆淡抹,那份清新恬淡之美怡然自现,由此而生的,还有那正洁的品性。

它深绿的柄通常露出水面一米多高,上面布满了扎手的小刺。拇指般粗细的叶柄上有力的托着一朵圣洁的花儿,要么粉嫩如霞,要么洁白如雪。花瓣幼滑的如婴儿的脸蛋一般,然而,又如那精心雕琢过的润玉,纤尘不染。金黄的花蕊在花瓣的簇拥下,欢笑着,呵,那无暇的金黄!碧绿油亮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舞,摇摆着波浪卷的裙边,似优雅的舞者一般。滚滚绿浪,裹挟着那朵朵洁白、点点粉红,一同向你袭来。

这荷花,本是由水底淤泥中而生,但它不愿在浑浊、黑暗、腐臭中虚度一生,于是努力的、竭尽全力的,向目标——纯洁的世界而不懈的延伸着,即使,途中有无数的羁绊、困难;即使,征途漫长而又痛苦;即使,最后只是独自一人;即使,最后只是花开花落!这孤傲的花儿,似乎有使不尽的力,一直,一直,自豪正义的绽放。

它天生就有一份诗情画意,它天生就有一股傲然正气。在欣赏它那独特的神韵时,人们总又不忘赞其正洁、坚毅、信念……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对荷花情有独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定是对荷花最高的赞扬。的确,那份不断追求光明、追求正义的品性,怎能让人不为之感动?

相比之下,我便觉得睡莲稍逊于清荷,它不高高挺立在湖面上,而是慵懒的赋予其表面,不免有污秽沾染,即使颜色更妖艳鲜亮,然而,却让人又不禁生出一份遗憾。

望着那毫无瑕疵的花朵,望着那一池纤尘不染的清荷,拿到你就觉得它只是花?难道你就体会不到它的正气、桀骜,正像极了那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正人君子?难道你就读不出它正向你诉说生命的意义——顽强、追求光明、正气凛然?

我赞叹清荷,因为它是正洁与美丽的象征;我赞叹清荷,更因为它象征了做人应有的品性。

万千感慨,万千品悟,只集于这一曲清荷赞。

【篇九:让纯粹文化之花开满枝头】

文化需要纯粹,需如一只孔雀,无论旁人喝彩与否,仍自开屏起舞,做自己的主角;文化需要纯粹,要如一池清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文化需要纯粹,要如一匹广原野狼,犀利的目光刺向敌人,柔和的叮嘱说与同胞。

如此,纯粹的文化方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要让纯粹文化之花开满枝头!

昔日的大山孩子,如今的曼妙孔雀,杨丽萍摇身一变,化为翩翩起舞的“雀之灵”。这位天才的灵魂舞蹈家几十年来热爱孔雀始终如一,追求纯粹不曾改变。她是高傲的,不管旁人是肯定还是非议,她的眼中只有孔雀;她是纯粹的,孔雀舞跳了一年又一年。她不为名所羁,不为利所绊,她只为孔雀而生,只为孔雀而舞。因为纯粹的艺术之心毫无保留的展示给世人,她无疑是为文化撑起了一片纯粹而又洁净的天空。让纯粹文化之花开满枝头,杨丽萍做到了。

昔日的红衣少年,后世的白发先生,季羡林虽为一介布衣,却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他通中西晓古今却仍然在学习,人们把他奉为圣贤,尊为大儒,他依旧谦逊不倦的工作。他不爱世俗社会的金钱,也不稀罕国学大师的虚名,他只想好好做文章,为中国文坛做点事。“季风不羡彩虹韵”,正如那未名湖畔的一池季荷,季羡林活得那样高洁,那样纯粹。让纯粹文化之花开满枝头,季羡林做到了!

昔日的文学泰斗,永久的中国之狼。的确,鲁迅就如一匹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以笔为剑,纵情的用那犀利的文笔揭露当时的中国,那辛辣的文字直刺国人陋习的要害。鲁迅在痛苦之中书写痛苦,在黑暗之中书写黑暗,他揭露社会黑暗,唤醒人们的思想,医治中国人的精神创伤。让纯粹文化之花开满枝头,鲁迅做到了!

可是时下一些人却在无情地摧残着纯粹的文化之花,他们对待文化的态度让我们大跌眼镜。学术造假频频出现,大学教授、社会名人纷纷落网,舆论的谴责、制度的裁决挡不住浩浩荡荡的造假队伍;书店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编造的励志故事,纯粹的文艺书籍早已少人问津;一部分人的生活低级趣味,专为媚俗忘本的逆流喝彩……如果人们长期急功近利,将纯粹的精神文化扔在一边,结果必会是心智低下,庸俗浅薄。

文化如山,要用纯粹的脚步去攀登,方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文化如花,要用纯粹的泉水去浇灌,才能收获更浓的芬芳。文化需要纯粹,文化之花更需要我们用一颗纯粹的心去呵护!

【篇十:时光作文】

日历是对岁月的记录,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最好见证。

——题记

清晨而透亮的晨光,在初冬的清晨里,透出一种冰块般的青色。我从睡梦中醒来,随手撕掉一页日历,一看,20xx年1月1日。这才发现,我撕掉了不仅仅是一天,而是整整一年啊。

我撕掉的是一个春天,一个充满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惊喜“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静谧“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艳丽春天。清风、柳絮、阳光、静谧而温暖。碧空、白云、莺啼,和谐而灵动。泥土、野花、树木,朝气而蓬勃。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躺在小草上,任思绪飘荡,任时间流淌。

我撕掉的是一个夏天,一个榴花绽红,清荷吐绿,“轻舟晩楫香风细”;鸳鸯戏水,白鹤亮翅,“柳枝摇曳湖水平”的夏天。浮云散,落日红。霞光满天,凉风徐来。蝉鸣树间。在落日的余晖下,孩子们肆意地奔跑,老人们坐摇椅上唠嗑,这一切都美好得像一幅剪影画。

我撕掉的是一个秋天,一个温暖、含蓄的秋天。秋天,辉煌、雅致、柔软,但并不张扬。当你看到一片已枯黄的叶子从树上落下,留恋地在空中旋出一道美丽的弧形,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飘飘然落在地上时,便会意识到秋天已经来了。这时的风似乎也格外温柔,不宣扬、不声张,却在沉默与寂静中镌刻了一种独到的神韵。

我撕掉的是一个冬天。在微寒的早晨,总想做一个闲人,在苍苍茫茫的天地里行走,披蓑戴笠,任薄雪落在双肩,寻一株梅,采下瓣上的细雪。至家,在厅堂里生起小火,拈些茶叶,煎雪赏文。沏一壶茶,捧一卷古书,在如豆的灯光下静静思量。

撕掉的是日历而撕不掉的是我们的回忆。

热门推荐
1不一样的2020作文
2我爱阅读
3我家的吊兰
4与书牵手
5暑假周记大全
6无问西东观后感
7这才叫酷
8美丽的南岳衡山
9写蜜蜂勤劳的作文
10成长路上的阳光
11误人的美
12小老鼠与小鸽子
13我的外公
14垃圾分类
15我的母亲
16传统节日作文春节
17我得到了表扬
18享受那一丝苦味
19宽容是一种修养
20美丽的星空
21那一次,我哭了
22文学是灯
23家乡的树林
24植树节的作文
25陪伴我心
26人间仙境—黄山
27军训的一天日记
28流浪地球观后感
29走进秋天
30秋游栖霞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