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棉菜的作文

【篇一:挖野菜】

今天,妈妈们带了我和诚诚一起去田野里,挖野菜。

我们问了对野菜生活环境熟悉的人,他说:“马兰以前河边有,现在很少;荠菜一般田里有。”于是我们赶紧去田边找野菜。

来到田间,我们细细寻找,没有荠菜,没有马兰,没有棉菜,没有一样野菜的踪迹。正当我们垂头丧气的时候,妈妈们大声喊:“快来!快来!这里有新野菜。”“来了!来了!”我一边加快了脚步一边问:“什么新野菜?”我跑到妈妈们跟前,只见阿姨手中拿着一株植物说:“是野苜蓿。”我仔细观察了野苜蓿的长相并记在脑子里,接着我蹲下身子去找野苜蓿,左手抓住野苜蓿的叶子,右手拿着剪刀一剪,咔嚓一声,一株野苜蓿就到了我手里。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收获袋,心里满是开心地喜悦。

过了几分钟,妈妈在下面发现了一大片棉菜。棉菜也是野菜。我飞快跑了下来说:“我来帮你,一起挖。”后来我就剪了两朵棉菜,棉菜不好剪,我又跑回去找野苜蓿了。在野草的深处,我找到了马兰,兴奋不已,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其它人不敢相信,反问道:“真的吗?”我坚定地回答:“当然是真的了,快来快来!”大家都围了过来,阿姨说:“只要把马兰的茎剪下来,就可以了。”挖来的野菜,我们都放进了收获袋里,满满的两小袋。

这一次挖野菜真开心,不光可以收获快乐,还可以增长我们在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篇二:中华传统节日】

【快乐的春节】

林承创

“春节到,人欢笑……”春节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当然,我也很喜欢。

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当年肚子饿的时候,他就会去村庄吃人,直到一个勇敢的少年用烟花吓走了年,因此人们都会烟花吓走年。不过现在的春节放烟花为的是喜庆。

除夕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锦园新家,我一进锦园,人们都在放烟花,随着“巨”的一声,五彩缤纷的烟花点亮夜空,“啪”,烟花落下来了,好像下了一场彩色雨,这时,我想起了一首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配上美丽的烟花,真是让人如痴如醉啊!放完烟花后,我又和爸爸妈妈去贴对联,那幅对联是我写的,我本来以为没什么用处,没想到,居然可以贴门口,这时的我高兴极了。

吃年夜饭了,我们一家人围在餐桌旁。年夜饭可丰盛了:有年糕,妈妈说吃年糕,年年高;有糖醋鱼,爸爸对我说鱼代表着年年有余;有五颜六色的,各种馅料的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还有各种海鲜……

春节,好吃好玩又有趣,我真喜欢这个节日!

【热闹的春节】

邱建强

啊!我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到了,爸爸开车带我、妈妈、姐姐到乡下外婆家过年。一到外婆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找表弟玩,因为我们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我们先玩的纸飞机,比谁飞的远,我对表弟说:“三局两胜,谁都不准耍赖”。我们拿起自己折的“飞机”,奋力把飞机飞了出去,结果每次我都比表弟的飞得远一点。接着我们还玩了捉迷藏、跳跳棋等游戏,时间也不知不觉的到了晚上。

空气中弥漫着年味,外婆烧了一桌子的美味家肴,看着就让人流口水,闻着这股气味,我仿佛漂浮在美食仙境之中。我们坐在餐桌上,有说有笑的吃起了团圆饭,不一会儿,满桌子的家肴就被我们一扫而光了,我还不禁打了一声饱嗝。

吃饱喝足后,我们开始放烟花,小烟花点燃后就像陀螺一样在地上转了起来。接下来外公搬出大烟花,点上火,烟花像炮弹一样冲上天空,抬头仰望,看着那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烟花,就像淅淅沥沥的流星雨,又似从空中降落的降落伞,也如花儿在夜空中绽放,真是美丽极了。

烟花放好了以后,我们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起了春晚,有好多演员都上台演唱,展现自己的歌喉,舞蹈演员也在台上展示自己华丽的舞姿,当然还有相声小品把大家逗得笑声不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新春。

【春节】

刘佳畅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而我最期盼的是春节。

春节是亲情味儿最浓的节日。无论离家乡有多远,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人团圆。每年一放寒假我就催促爸爸快点带我们回老家过年。不管春运路上有多堵车,我们一路上都会欢声笑语。

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大街小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街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忙着备年货。传来的音乐声喜气洋洋,令人心潮澎湃,让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

年夜饭是最香的。一家人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让我不忍心放下筷子:有奶奶养的家鸡、爷爷捕的野生鱼、自家菜园里种的有机菜……尽享美味后,每年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啰!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时而被小品的幽默逗得捧腹大笑;时而为杂技演员捏了把冷汗;时而为明星们那美妙动听的歌声而鼓掌。

除夕夜的天空是最美的。让我最兴奋的是和爸爸一起守岁。整点的钟声敲响了,整个村子爆竹齐鸣,烟花怒放。我们也点燃了早就备好在院子里的烟花,“嗖”的一声,一个个小火球箭一般直冲天空,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金色的瀑布,还有的像孔雀开屏……形态各异,绚丽夺目。

我欢呼着、跳跃着,迎接着新的一年到来!

【端午节】

田恬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是我国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在门上挂艾草与菖蒲,饮雄黄酒……。

我们家每次过节时,爷爷都会给我们讲个有趣的故事,爷爷这次讲的是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劝楚王无果后,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便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糯米而不吃屈原的尸体,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哎!真是”万古传闻为屈原。’

刚听完爷爷讲的故事,从厨房里传来了声音“大家快来吃粽子呀!”我和妹妹一听到奶奶的叫喊就赶紧往厨房跑去,粽子的味道可多了呢!有淡黄味的、哈密瓜味的、还有肉粽……看的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赶忙解开一个粽子狠狠地咬了一口肉粽,满口的肉香浓密香!我们坐在旁边吃着粽子,爷爷也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他还慢慢的饮着雄黄酒,我对爷爷说:”爷爷我也想喝雄黄酒。”爷爷听到我说的话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说:“小孩子怎么能喝酒呢!”我听到爷爷说的话我就只好打消了喝酒的念头。到了下午爷爷开车带我和奶奶妹妹去看划龙舟,划龙舟的叔叔们用尽全身力气拼命的划着龙舟可真精彩!

这个端午节真是我过得最有意思的节日!

【中秋佳节】

王梓淇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一天,大家都和家人团聚,一起赏月和吃月饼。

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吃过晚饭,高高兴兴地坐在阳台上,准备赏月。“哇!”我感叹道:“十五的月亮好圆啊!”望着又大又圆的圆月,我想起了唐朝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突然,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身边有家人的陪伴。

这时,妈妈拿出月饼给我们品尝,妈妈介绍说:“我这儿有好几种不同口味的月饼,有红豆馅儿、水果馅儿、抹茶馅儿……你们要什么口味的呀?”我选了我最喜欢的红豆馅儿月饼,弟弟选了他最喜欢的蛋黄馅儿月饼。我和弟弟一口咬了下去,真是香甜美味!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中秋节快乐!”

我很喜欢过中秋节,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中秋节吗?

【我们这样过清明】

吴上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吟诵着《清明》改编的小令,不知不觉,清明的脚步近了。

清明前一天,班里沸腾了。你猜,我们要干什么?对了,包清明饼!老师请来两位大厨教我们做。

“先把团子揉圆,”金子轩妈妈边做边演示,“再用大拇指沿着边缘按,成一个草帽的形状,”她把“草帽”放在掌心里,“然后在里面放上馅,封口,搓圆,一个清明饼就完成了!”

就这么好做?那为什么我以前在老家都做不起来?我正想着,清明团子就发下来了。我搓了搓,蛮黏的,淡绿偏白的团子上面缀着深绿色的细条条,像极了枕头上放大了的螨虫。我学着金子轩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做了起来。不包不知道,一包吓一跳!大功要告成时,“拦路虎”出来挡路了——封口封不起来!团子如凝固了一般,硬不拉叽的,和刚才的团子判若两人。好不容易把口子封好,我想把它搓圆,让它看起来光滑漂亮些,可它就是不听使唤,又一只“拦路虎”嗖——冲来了。你猜,咋地?——露馅了!我赶紧从饼的其他部分扯了一点下来补上,可补好了“东墙”,“西墙”又破了。无奈,我只好叫旁边的沁妤帮忙,她用她的青团帮我补救了破的地方,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而笨重的饼,身上打满了“补丁”。做第二个时,我熟练多了,有了前车之鉴,我可不敢放多的馅了,包了一个小巧玲珑——“营养不良”的饼,安放在箬竹叶上。

饼进了蒸锅。明明只蒸了30来分钟,我们却觉得过了3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出炉了!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色泽和入锅前区别很大,墨绿墨绿,油亮油亮的。我戳了戳它,居然有弹性,箬竹叶垫着的那面可黏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哇!酸酸的咸菜,软软的豆腐,脆脆的笋,肥肥的皮肉,满口的油汁,怎一个“好吃”了得!奇怪的是,以前不吃皮肉的我,今天居然大口大口地吃了。很多同学说本不爱吃清明饼的,今天也吃了……总之,大家对自己做的清明饼赞不绝口。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转眼间,清明过去了,但它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没有雨纷纷,没有欲断魂,有的是小荷中队的欢声笑语,香气袅袅。

【热闹元宵】

徐诗然

“吃汤圆喽,吃汤圆喽!”香喷喷的汤圆出炉了,正月十五闹元宵,春节就算真正的过完了,我喜欢在元宵节做汤圆和放烟花。

做汤圆可有趣了!首先将汤圆馅和皮搓圆,要捏得像乒乓球一样圆哦!再把汤圆皮按成薄片,把圆滚滚的馅儿放进去,一个个小汤圆就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雪球。接着把它们一个一个放入热水中,它们个个在锅里活蹦乱跳,好似在欢呼。汤圆出锅了,香味四溢,我一次性就可以吃十个,吃完汤圆我就长大一岁喽!

我还喜欢看五彩缤纷的烟花,各种各样的花灯,在热闹的街上悠闲地逛逛。每次元宵佳节,我总会想到:“明月当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汤圆别样甜,快乐常伴你身边。”

【采摘棉菜】

胡行远

今天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天气晴朗,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阵阵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趁着好天气,我们准备去摘棉菜。外婆是农业方面的能手,可以教我如何识别和采摘棉菜。

我们一起来到了渭石的田野。沿着田间小路,我们来到一片潮湿的杂草地。外婆从草丛里轻松地拔出一丛棉菜,对我说:“你看,这就是棉菜。”我细细打量了一番“棉菜姑娘”。发现它的茎细细瘦瘦的,茎上长着几片又细又长的毛茸茸的叶子,顶端开着许多小小的黄色花朵,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圆的黄色小花球,看起来像是戴上了一顶小黄帽。原来棉菜长这样的。我沿着外婆手指的方向,发现了棉菜生长的地方。棉菜喜欢生长在湿润的草地上,藏身在一群杂草之中,若不细看,很难发现。知道了棉菜的样子和生长的地方,采摘它可容易多了!我忙碌地穿梭在田间,自己动手采摘了一大篮棉菜。

我很高兴,又认识了一种植物。

【篇三:清明节的优秀作文】

现在是三月,柳絮飞舞,小雨淅淅沥沥,清明将至。想起雨中的草莓,想起屋内的黑瓦、白烟、绿云;在深山里,我想起了被茂密的草叶覆盖的大坟和跳跃的火堆;想想稻草下的棉花蔬菜。绿色清澈的结太多,所有的回忆都挤在网里。

清明节那天,我一大早就起床,赶往老家的大堂。大堂的酒席由爷爷奶奶和哥哥们依次安排。老人通过日历数着日期,提前买了肉和海鲜,从后院的田野里收集菜肴。一个100人的大家庭聚集在大厅里,非常热闹。我们几个孩子站在大厅里,怯生生地喊着看起来不熟的叔叔阿姨,就等着上山赶紧扫墓。

除了安排宴席的亲戚,其他人都拿着镰刀和斧头上山了。因为是在农村,每座坟几乎占据了半座山,而且是淡绿色。但那时候的我是天堂,腋下夹着一根树枝,跳起来砸向坟墓,假装遇到敌人,最后站在坟墓上,自觉有侠义风范。坟底下有的大人忙着叠纸钱,有的忙着点蜡烛上的贡品。当他们烧纸钱的时候,贡品会马上拿下来让大家分享。此时的我,根本顾不上侠客的崇高理想。我丢了树枝,下到坟墓里去抢吃的。经常一颗花生糖嚼在嘴里,桂圆已经很快剥下来了。吃完饭要放鞭炮才能被大人领下山。口袋里有十几块钱的零花钱,他们一个个放鞭炮,让孩子收“赏钱”。

但我的兴趣不在于吃贡品、爬坟或分享金钱。最好还是回大堂,用篮子挑小胡子。蛇足石杉在家乡被称为“棉花菜”。它很小,摸起来毛茸茸的。棉菜可以用来做绿球。我们总是很乐意摘棉花蔬菜。大堂院子里的二爷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篮子,让我们去他的草莓地里摘棉花蔬菜。"雨后,棉菜长势很好!"二爷笑着邀请我们去地里尝尝新草莓。我们冲出房门,跑进草莓地里,手忙脚乱地捡棉花青菜。最好的棉花蔬菜一定是那些稻草下面的。稻草下面,土壤湿润,温度刚刚好。一打开,几十个水汪汪的棉花菜就竖了起来。我赶紧把草茎剪掉捡起来,怕有人抢这种可爱的棉花菜。我们不怎么说话。我们在草莓叶子中挑选。累了就摘个草莓吃,但不敢贪。如果让大人知道,会被骂。吃饭时,你可以经常拿起一个小篮子。像交税一样,我们把棉菜交给二爷,让他给我们做个绿团。这样的绿团令人耳目一新,似乎整个春天都融化了。

清明节过后,父母再次离开家乡,投身于自己的生活。小时候不理解离开家乡的悲伤,只觉得清明节和过年一般有意思。直到离开家乡,我才发现,坐在石阶旁数棉花菜,是多么奢侈。田野荒芜,人也荒芜,剩下的只有让我回味的细雨。那份悲伤就是回忆和想家…

【篇四:清明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丝陪伴,大雾弥漫,我们前往高山深处,缅怀亲人,给逝去多年我未曾谋面的爷爷扫墓。

我们一大家族人,有的肩上扛着银光焕发的锄头,有的拿着竹枝做的扫帚,还有的提着插满红的、紫的、黄的花篮……伴着淅沥沥的小雨,绕过一个又一个弯,我们终于到了爷爷的墓地前。

我们的大部队开始清理啦!大人们挥动着锄头,除去猖狂的杂草。我们这些小孩儿,握着扫帚一丝不苟地清理草末和尘土,个个神情严肃。没过一会儿,大家就满头大汗了。

清理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提着篮子,郑重地把它放在了碑前。爸爸放好花篮后,在那儿伫立了好一会儿,大伯、姑姑们也是,我猜他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和爷爷说。爸爸告诉我,爷爷乐于助人,是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人。据说村里的人们写信等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来办。村里的人称爷爷是“村里的第一支笔”。

扫完墓,我们回老家看望奶奶。一回家,我们洗完手,冲向厨房,抓起一个清明果就塞入嘴里。吃着吃着,我心中就冒出了一连串的疑惑:清明果怎么做的呢?我见过它是一个一个团里边放入馅儿的,这一团团的是从哪来的呢?我把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午后,奶奶带上大姑、妈妈和我来到后院一探究竟。奶奶将石头的捣臼清洗干净,放入摘来的新鲜棉菜,把棉菜均匀地铺在捣臼的底部,用捣锤将用力捣棉菜,直到棉菜出菜汁才行。大姑倒入一袋又一袋糯米粉,接来一盆自来水,奶奶又是搓又是揉,大姑则不时加入水。等到米粉和棉菜及菜汁成了块状时,奶奶举起捣臼又继续捣锤起来。大姑则默契地配合着回团着。我看得心痒痒,也想来捣臼试试:“奶奶,我能来试试吗?”“没问题,不过要小心,有点儿重哦!”我点点头,举起捣锤,使出洪荒之力重重砸下去,顿时,我感到捣锤像一位80公斤的胖子一样沉甸甸地压在我双手上。我放弃了,把捣锤还给了奶奶。

糯米团揉成型了,接下来开始放馅了,只见奶奶用大拇指按出一个凹斗,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咸菜、猪肉,菜头丝等,封上开口,压扁,在底部贴上一张柚子叶,一个清明果大功告成!放在锅里蒸上十几分钟,清香四溢的清明果新鲜出炉啦!我迫不及待地取出它,顾不上烫,狠狠咬下一口。嗯^真是美味!我便三下五除二地“KO”了它。最有趣的是弟弟,咬下一口就卖力地鼓起掌,手掌都拍红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农村真好,浓浓的清明风俗伴随着雨丝浸润我们的心田。

热门推荐
1大懒虫尔明
2我喜欢的小动物
3登山
4永远记住你老师
5一件烦心事
6书香伴我行作文600字
7辉煌与梦想读后感
8乌云
9美丽的背后
10寻梦路上的坎坷——读《根鸟》有感
11一个特殊的年
12多实在,少浮华
13为他们喝彩
14一句话的力量
15他们
16我的优秀班级
17游安丰古街
18保护神奇树的小仙女
19我们家的“戏精”
20春意
21青春舞曲
22校园风光
23此心安处是吾乡
24黄鼠狼给鸡拜年
25友谊
26项脊轩志触动我的情感
27我眼中的一抹光最美
28语文书的自述
29二十年后的自己
30回味童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