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动机的作文

【篇一:假如可以重新来过-】

你所浪费的今天,正是昨日死去之人苦苦期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正是未来的你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假如可以重新来过?

假如可以重新来过,我会怎样?记得小品《不差钱》有一段经典台词:“眼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随着一阵大笑,有的人就在思考中产生哲理。朱自清说过:“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是啊,在时光的流里,除徘徊外,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但是,如果有人能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一定会……

忆往昔,几度春秋中,好像只有一件事令我难以释然,抛弃那些无用的大道理,我要把我这个遗憾吐露给我遥远的朋友——小忠恕。

“二月春风似剪刀,冬风像把青龙偃月刀。”在那个极其寒冷的冬日,从小学教室中传出一阵稚嫩的吵闹声:“你快承认吧,你再不承认,我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我与忠恕正在吵闹,有人会问了,你们为什么会吵架呢?这还要从一开始说起……

我的好朋友——忠恕,他本名不叫忠恕,只因为当时我们才二年级,却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一句出自《论语》,直到现在我还一知半解的,但那时却被他常常挂在嘴边。后来,我便送给了他“忠恕”这一名号。

从稚嫩的三年幼儿时代到朦胧初知的小学时代,我们一直就是好朋友,用一个流行词来说就是“小伙伴”但我后来确实被这个小伙伴惊呆了。

在二年级即将结束时,忠恕同学已经像个小大人了,我与他的关系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在期末考试中,他钢笔没色了,他将一种寻求“help”的目光投向我时,我作为好朋友,当然该出手时就出手,将我爱不释手并且崭新的一支蓝钢笔借给了他,这可是我爷爷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下课后,他将钢笔还给了我,并笑嘻嘻地说:“你这支钢笔很漂亮,在哪买的,我也去买一支。”我告诉他:这是我爷爷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他说:“我真羡慕你有一个这么好的爷爷。”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发下试卷后,忠恕告诉我他考得不错,并问我考得怎么样,我心里想:三年级就要开始了,即将要分班了,我与忠恕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会被分开吗?

终于,在分别的前一天,我们写毕业留言时,我诧异的发现:我的蓝钢笔没有了!天哪,我记得,我的蓝钢笔昨天还安稳的睡在我的铅笔盒中,今天怎么就不见了呢?

我按照柯南思想来推断,谁知道我有这支钢笔呢?谁又有盗窃这支钢笔的动机呢?

是前排小王,还是后排小孙,难不成是角落里的的小胖,不可能吧!他挺老实的,再说他也不知道我有这支钢笔呀!

我将目光扫遍教室一周,最后将嫌疑人一个一个排除后,我将目光落在忠恕身上,他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呀,可别人一没动机,二没时间,除了他,还会有谁呢?难怪他这几天都不与我在一起了,嗯,一定是他!我一直将他作为好朋友,他竟这样!

于是才有了才开始的那一幕。

后来,二年级结束时,因为这件事,我都没有跟他说过一句话,开学时,听说他出国了,那时的我,还不知国外是多么远,在我眼里,从家到学校就是世上最远的距离了!

直到小学毕业时,我在早已蒙上厚厚一层灰的书橱中找到了那支割断了我与忠恕友谊的钢笔,那厚厚的一层灰,仿佛就是在我眼上的一层灰,我竟没有辨别友谊是非的能力,我的身体如同一只煮熟了的大虾,遍体通红……

朋友啊,假如可以重新来过,我会吹开眼上的那层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仿佛明白了忠恕那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现在的我竟想回到我永远回不去的曾经。

朋友啊!你原谅我了吗?

【篇二:读《智力生活的基础是好奇心》有感】

这篇文章主要在写智力生活的自然基础是好奇心:这好奇心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源于不良动机,另一种是源于自己内心真正的求知欲。

先说第一种,作者在这中是这样说的:“夜幕低垂之后,一些乡村鄙夫喜欢透过窗帘向邻居窥视……”这种好奇心没有很高的价值,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好奇心只能当做一种想要满足自己内心罪恶感的一种方式,当成了一种想要犯罪的欲望。作者也在自己的文中描出这种满足感只能让那些乡村鄙夫犯下的罪过获得如宗教一样的慰藉,是源于内心中不良动机,显然作者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放弃这样的好奇心。

而作者提及的另一类好奇心是源于心中最基本的求知欲,是一种纯碎的形式上的冲动。例如,小时候的我们对一切自己见不到、摸不到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想知道这些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些好奇心对我们才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使我们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充满好奇,让我们有一种要竭尽全力去搞懂它、搞明白它的欲望,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但是,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它会随着我们心灵成长、心智的渐渐成熟而消亡。这样的话,到了一定年龄阶段,我们对于一切生疏的事物都感到一概厌烦。这样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好奇心一死,活跃的智力也跟着消亡了。但是呢,这好奇心却也是很神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它会有所减少,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它的质量却会大大的提高,较之于对特殊事务的好奇心,他们对一般事物的好奇心能表现出更高的智力水平。对待一般事物而言,一般性事物的地位越高,所包含的智力水平也就越高,所以说好奇心与其他的利益关系并不直接和明显,只有通过某种程度的智力才可以发现时,这种好奇心才是最可取的。

作者最后又提出想要使自己的好奇心产生更大的效果,就必须有正确的方法与之结合,所以,我们要留心观察更要善于观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好奇心永远在“保质期”内。

【篇三:读《成功不难》有感】

读了《成功不难》这篇文章,获益匪浅。其实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就是获得成功,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是的,成功并不难,关键是在于我们怎样看待它,怎样去实现它而已。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有目标,有计划,这就是要我们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预期。确定预期首先要有目标和理想。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像一艘无舱之船,永远都行驶不到成功的彼岸。其次,就是分解目标。根据现在的情况,把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来实现,这样在实现小目标的同时,给予自己一个自我激励就能使自己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获得更大成功。

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失败只是暂时的,成功就在前面,只要我们善于在学习中寻找成功的原因,分析失败的原因,根据失败的原因,努力克服它,最终就会获得成功。不要把成功想得那么复杂,其实有时动机越简单,往往容易成功。这说明成功无定律,关键是要靠自己去寻找。

成功并不难,只要我们有理想、有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为这去奋斗,在奋斗过程中,不怕失败,通往直前,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成功并不遥远,实质上它离我们只有三步远,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看你会不会一步地向成功迈进了。

【篇四:走出非洲观后感】

在《走出非洲》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描述:

欧洲与非洲对于“公正”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而且这两个世界的观点大相径庭。在非洲,抵消已经发生的灾祸和不幸,只有一种处理方式,那就是补偿损失,至于背后的动机,他们从来不去深究。

由此可见,对于正义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非洲朋友是不大考究的。我们知道,英美法系在强调程序正义的同时,尤为注重对犯罪动机的考察。包括在中国,审理案件的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证实犯罪动机。在英美法系中,没有动机的犯罪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动机的犯罪,在英美法系话语体系下,似乎是与精神病同位的。

当然,英美法系语境下,光有犯罪动机是不能被之治罪的。

而非洲,似乎程序和动机,在事实面前,都显得更为次要了。按照《走出非洲》的描写,他们的法律体系是偏向受害人的,即,只要有人收到损失,法律机制必须保证有人作出赔偿、付出代价。

或许,这是一种来自古老部族最原始的智慧吧。当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偏向弱者,也可以选择偏向程序正义。但问题是,有时,弱者追求程序正义的成本是巨大的,他们既没有时间精力,更没有财力和人脉来撼动法律体系,促使权益必然得以维护。

这时候,有一个强有力的公权力,保障受损者的利益必然得以维护,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或许,我们听惯了西方的民主自由的论调,但是我们是否该认真思考思考,究竟是强者的利益更为重要,还是受侵犯者更需要保护。当二者冲突的时候,究竟社会伦理机制是否应当介入,使得事情得以妥善解决,或许,这是讲求程序正义的法系不能完全保障的。

毕竟,同情弱者,是人类的本性。切莫在一丝一毫的利益之争中,丢掉了恻隐之心。

【篇五:互相信任不需要理由】

人有许多品质,或好或坏,它构成了我们的性格,而我们的品质构成了这个社会的风气,所以,为了社会,拥有良好的品质不需任何其他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信任了。

信任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石,有了信任,社会活动才能进行,试想一下,如果人们都不相信对方,用伪装的面具保护自己,这样,不但会伤害他人,还会影响自己。对此,我深有体会。

记得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我对每个人都不信任,我总是会怀疑他们的动机,在被人捉弄过一次后,更是变本加厉,对于他们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有几分怀疑,总要考虑过后,才给出答复。

一次,我的同学在下课时跑到了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在找你,你快去吧,他就在办公室里等你呢。”我已被这种把戏捉弄过,一开始我根本不信,也就没理睬,继续干自己的事。过了一会,他又来找我,对我说了同样的话,我对他很不耐烦,但又不便发作,就口头上答应了,还向办公室走了几步,待他走了之后,就又回去了,但过了一会,他又一次来了,又过来催我了。我十分愤怒就打算戳穿他的伎俩,等我说完后,他似乎还不死心,生气对我说:“你爱去不去,话我传到了,你要是不信任我,就自己吃亏吧。”他走了之后,我又开始做自己的事。

不一会,上课了,老师走进来,怒气冲冲对我说,我叫你,你怎么不去找我,之后批评了我,我也失去了一份同学情谊。

在学校如此,社会上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信任,社会就会崩塌,如今的"扶不扶”问题,不就是信任造成的,让我们互相信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

热门推荐
1一次有趣的木工体验
2小狗的自述
3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4美丽的秋天
5亲近从美好的相处开始
6糊涂老爸
7描写灌木的作文
8愉快的星期天
9学钓鱼
10追梦
11梦遇古人作文
12过生日
13二十年后回故乡
14我的弟弟
15吃药
16找试卷
17我心中永远有你
18我的家乡
19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20激烈的辩论赛
21风筝与线
22“小书虫”
23孩子,请你搬走读后感
24就这样慢慢地长大
25家乡的风景
26观潮
27春天里的希望
28大扫除
29人——狗
30我和音乐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