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素巷的作文

【篇一:什么虽无字,常读便是书】

素巷虽无字,常读便是书

踏着青黑的方石,狗吠声渐渐远了,只留住了纸灯笼的墨香和风铃的叮铛脆响……

沿着京都清水寺走下来,便到了二年坂三年坂,在这拥挤的巷子旁边,竟另有天地。

这是条朴素的巷子,竟比二年坂三年坂宽敞。两边都是低矮的青瓦木屋,屋门的两旁都装饰着青白色的灯笼,灯面用粗毛笔上了吉祥的话语。一路上缓步走着,我们惊讶于如此热闹的清水寺附近竟有这种简朴的巷。路面一尘不染,一块块方石早已被行人和雨水磨平了。侧耳细听,能从其他的巷口听到木屐与水泥路的对话的咔哒响声。青瓦之间夹了一座青塔,塔顶的青翠色丝毫没有衬的突兀,倒显得十分可爱了。这条巷子的行人这样少,可能是没有商业化的缘故吧,我心想着,走下一层层向下的台阶,恍惚间,分明觉得这青石板路,这一阶一阶的青石板,是一张张书页了。他们就这样沉默地卧着,于闹市中能静然自处,需要多强的定力?

人们总喜爱在热闹的地方聚集,殊不知这清闲之地也分外惹人喜爱。

不知不觉天已微暗,凉风徐徐,受到惊吓的风铃摇摆着身子,一位身着红衣头插发簪的日本艺伎正与一位老人交谈些什么,青塔后院的池中鲤鱼慵懒地吞吐着泡泡,池边垂柳委屈地挤在一起,这难道不是素巷这本书中的人、物、景吗?

这条青瓦乌巷,没有任何事物点缀装饰,只有那棕色的木板和淡灰的石阶做陪衬,正如那只有白底黑字的书一样了。但这书的字里行间竟如此耐人寻味,这不是宫殿般的奢华,也没有寺庙房檐上木雕的精雕细琢。人,不亦如此吗?正如“清水出芙蓉”,人留下是最纯真的素,不就如书一样韵味悠长吗?

天空完全黯淡下来,石板路不知不觉变成了粗糙的水泥地面,四周交错的电线杆也渐渐地多了,家家户户都高高挂起发光的淡黄色灯笼,此景不禁使我沉溺其中了。这可能与日本人民骨子里的性格有关吧,他们总是这么静,这么素,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严谨好学的民族,唐朝时仰慕大唐的强大,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虚心与唐交流;而后又紧跟西方科技革命的步伐,于近代迅速崛起,这放低自身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了。

我转头望着这条一路走来的素巷,她似乎平淡不惊却又波澜起伏,烛光跳动着忽闪忽闪,散发着书卷香气,而我们这些过路人,似是在挑灯夜读了。

热门推荐
1师生墙
2暑假作文
3冬雨
4希望之路
5那一刻触动我心
6《爱的教育》读后感
7傅雷家书读后感
8一道风景线
9生活中的乐事
10班级文化布置
11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12我是大自然的一员
13永远的夜来香
14哥哥,我想对你说
15那一次我真担心
16我想回学校
17蒲公英之海
18在这个春天
19四年级作文捉蚊趣事
20门卫爷爷
21我想为你唱首歌作文600安
22法律护我成长
23第一次当保姆
24日记一则
25老师,我想对您说
26未来的书桌
27春天来了
28钓鱼
29黄桷树
30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