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石塔的作文

【篇一:西湖游记】

顶着40度的高温,我们来到了杭州。第一任市长苏东坡老先生站在苏堤边上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我们漫步在苏堤边上,苏堤的两边种满了桃树和柳树。虽然来的时候是夏天,但也能想到每逢春三月,桃花如火,柳树如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的景象,我不禁想起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坐上游船来到了杭州的西湖,去欣赏西湖的另一种美,西湖有三座很奇特的石塔,特别像三个宝葫芦一样,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小灯,景色十分绚丽,那就是十分有名的三潭映月。

在杭州西湖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断桥不断、肝肠寸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孤山不孤、寡人孤。”杭州西湖有讲不完的景色,等你们有时间一定要去看一看,玩一玩,听一听啊!

【篇二:游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千年前的苏轼就是这样赞美西湖的。

今年初春,我和妈妈乘飞机来到美丽的西湖边。这天清早,一层薄雾笼罩着湖面,远远看去整个湖面烟波浩渺,就像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戴着薄薄的面纱。我沿着湖边漫步,地面上已经冒出了嫩绿的小草。这初春的小草正像白居易诗中所描述的“浅草才能没马蹄。”沿途的花儿开得真美!个个展开了笑脸,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红的,热情奔放;黄的,娇艳欲滴;紫的,雍容华贵……。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啊!

我们坐着船去往湖中心的小岛,我悠闲地欣赏着西湖两岸的风景。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的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一路上,我远远地看到了雷峰塔,那里流传着白娘子的传说。远远地看到了绿树成荫地“苏堤“,它是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而得名。

走着走着,我惊喜地看到了“三潭印月”美景!只见湖水中矗立着三座石塔,塔周围有很多水鸟正在嬉戏,时而在湖面低旋,时而在石塔上休息,时而在水里捕捉鱼儿……微风拂过,湖面出现了一道道水纹。每座石塔的塔腹都是中空的,表面均匀地排列着几个圆洞。到了月明之夜,在塔中点亮灯火,塔上的圆洞在灯光的照耀下印入湖面。湖光、灯光、月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苏东坡在这“三潭印月”的美景下“把酒问青天”的情景。

这样的花草树木围绕着这样的湖,这样的湖倒映着这样的“三潭印月”!西湖的美景真是令我流连忘返!

【篇三:西湖一日游】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苏轼写的赞美西湖的诗句。每次一读到它,我的脑海中就会幻想西湖的样子。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梦魅以求的西湖游览。

我们先乘公交车来到一公园,门口有一块青灰色的大石关,上面写着“杭州西湖”四个红色的大字。一走进去,我觉得凉快极了。原来是一棵棵大树,像撑起了一把把巨伞。

爸爸打算带我去湖心岛,我们向码头走去。我们乘上画舫向湖心岛驶去。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愉快地交谈着。湖面上吹来凉爽的风,真舒服呀。我们到了岛上,沿着小路来到了“三潭印月”我抬头望去,看到了三个葫芦似的石塔耸立在水中,据说到了晚上,月亮倒映在那三个石塔的中间,可漂亮了。

看完了三潭印月,我们向小岛中心走去,穿过一片绿油油的竹林,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有红的,白的和粉的,美丽极了……。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湖。

【篇四:描写西湖的作文】

西湖是我常流连的地方,最末的相见,就是五年级的暑假吧,其实拉着我的手来看西湖的,是苏东坡的苏堤,是白蛇传的断桥。

到时早已是黄昏了,旅馆的窗子正对着西湖,夕阳正默默地照看那嫩嫩的涟漪,周围半圆儿小山青静默着,仿佛一个小小的摇篮,装载的是一个自大远而脆弱的照片。

我一直记着的是西湖的夜,记着那干古的三潭映月。那三个石塔似乎曾是东坡用以测量水位的,只是多了十五个孔,三盏明灯罢了。至于那造塔之人,亦如他自己所说:“羽化而登仙”了。月亮恰升着,塔中的明孔,水中的倒影,再加天上一轮,地上一轮,以及心中一轮,恰好三十三。三座石塔在我们心中似乎永远新奇,可建塔的人却已老去了。

我想起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只想知道,是谁真正地见证三潭的月儿映入了心,那月儿又是何时真正进了人们的心?灯,渐渐地黯淡了。

早起的天尽是浓雾,似是下雨的景儿了。慢慢踱至湖畔,欲寻一叶小舟。渔翁的胡子向着,蓑戴笠,笑呵呵说:雾天雨天不让撑舵,它似乎看出了我们的落寞,长啸一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啊!”我才知道,东坡转世,原是成了撑船的摆渡人。

我忆起苏小小墓,亦在这湖边。她说,死后葬于西湖,方不负她苏小小风月之争,或许,她亦在等待,等待一个值得相伴的人。牵着她的手,品着香茗,走过一段简单岁月。可能曾是那曲院风荷,可哪段时间,不都成了断桥残雪吗?

我亦不曾忘了西湖,西湖或许亦不曾忘过每一个彷徨在岸上的孩子吧。可惜,有些事,不能忘却,亦不能重提。

【篇五:记宝鸡的灵宝峡】

去年八月份,我们一行人在陕西宝鸡,准备向灵宝峡进发。

出了城向西走,一路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山势险峻。车大约行驶了10公里进入了盘山路,这里的盘山公路可真奇呀!像一条丝织的围巾披在山头;这里的盘山公路可真险啊!感觉车走着就要掉下来似的。我们顺着公路越过山头,不多一会儿,光怪陆离的灵宝峡便映入了我的眼帘。

从山口踱步向峡谷走去,一片湖在我们身旁默默守望。这湖不大不小,像是人工湖,细看却不是。一条小瀑布在它中间缓缓淌过,大约有半人多高,50多米宽,水流轻轻拍打着湖面,发出清脆的“哗哗”声响,再向下看便是一条流向村里的清水河。

过了湖,便正式进入了灵宝峡。主峡有近百米宽,几十米高,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兴许是昨夜刚下过一场暴雨吧,黝黑的石壁上还挂着水痕,满是五色的鹅卵石的地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坑,这给常年干旱的峡谷增添了些许柔情些许韵味。

拐入一条副峡,高耸的石壁上堆着或高或低的“石塔”,说是石塔,最高也高不过一个6岁多的孩子。当地人告诉我们,传说八位神仙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却因没有锅碗瓢盆,很快就搬走了。人们为了让那些神仙回来治病救灾,便兴起堆“石塔”的传统。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石塔还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我蹲下堆了两个矮石塔,就继续向峡谷深处走去。

这里的游客极少,视线格外开阔。石壁上建着一栋红房子,可能多年无人居住,它已经破烂不堪了。我们绕到房子后面,这里竟别有洞天!这是一个极小的峡谷,只有几十厘米宽,刚容得下一个人在缝隙中进出。我们排成一队,涉溪流,踏石桥,过草丛,附岩壁……走了大约200米的路程吧,我面前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入口处又映入了我眼帘。

于是,我们便又乘车,出了山。

【篇六:我爱湖州的风景】

“山依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首诗出自宋末元初的诗人戴表元。戴表元的描写让生活在湖州的我倍感自豪——我的家乡多美啊!走过路过的朋友,请来听听夸夸我的家乡美。

湖州的美景可多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说说飞英公园吧!在飞英公园里,我要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是湖州三绝之一—塔里塔,也就是飞英塔。飞英塔的外面是木塔,木塔是朱红色的,古朴端庄,屋檐弯弯翘起,像一位女生卷过的头发。木塔里面还有一座石塔,传说,这座石塔里还埋着舍利子呢!那座木塔是为了保护里面那座小石塔而建的。

我要拜访的第二位老朋友是一棵老银杏,在飞英塔旁边有一棵直耸蓝天的百年古树银杏,枝干粗壮,枝叶茂盛,他已经是六百多岁的老人了,她饱经历史的风霜,俨然像一位忠诚的战士,守护在她的身边。塔和老银杏是永远的好朋友,不离不弃。

我要拜访的第三位朋友是荷花池。荷花池是我最要好的老朋友,我还给荷花池写了一首诗:“远看绿如海,近看荷叶多。碧叶衬红花,珍珠滚玉盘。”我站在韵海楼前的凉亭里,欣赏着眼前这满池的荷花和荷叶,你看那打着苞的荷花像羞羞的姑娘,那半开的荷叶像正在上升太,开庭的荷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

远方来的朋友,你是否被我笔下的飞英公园深深的迷住了,告诉你们吧,湖州虽然不大,但湖州的美还是很多的呢!欢迎你来湖州,你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篇七:西湖导游词】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西湖一日游的导游,我叫杨子欣,大家可以叫我杨导。希望今天大家能过得平平安安、开开心心!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即将离开杭州时提笔写下的诗。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中的“杭”就是指杭州,杭州的出名也在于西湖。

西湖还有一个传说:地上的玉龙和金凤找到了一颗明珠。天上的王母娘娘想据为已有,在抢占明珠的时候王母娘娘手一松,明珠掉到地上,就变成了美丽的西湖。

好了,现在我们到了码头了,请大家不要在游船上打闹玩耍,不要靠在栏杆上,以免发生意外。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一山二堤”,即孤山、白堤和苏堤。请大家往上望,左手边那座山就是孤山。孤山海拔约25米,总面积为20万平方米。因为曾有孤家寡人之称的皇帝在此居住过,所以叫做孤山。

孤山上有尊汉白玉塑像,正面碑石上该有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4个大字,这是秋瑾墓。所以杭州的出名不仅在于秀丽的风光,更在于有着众多的历史人物。如岳飞、于谦都葬在杭州。

好了,现在船行驶到了楼外楼。楼外楼是百年老店,创建于1848年,很多中外名人都来这里品尝过美味的杭帮菜。那边的拿手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等,晚上大家若是有兴趣,自由活动的时候可以来此品尝下。

咱们来到了白堤。白堤全场1公里。堤上有间株柳树、间株桃的比喻。杨柳苍翠欲滴,桃子酸甜可口。真可谓“桃红柳绿”啊!

湖中还有一个最大的岛——三潭印月,又称“小瀛洲”。小瀛洲最大的特别就是岛南端的三座石塔。每座石塔有五个大小各异的小洞,每个小洞间隔相等。晚上,里面点燃蜡烛,湖上能倒映出几十个“月亮”呢。

我们到了苏堤,苏堤总长2·8公里,堤上有6座拱桥。苏堤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希望大家下次再来杭州。

【篇八:杭州西湖游记】

苏轼笔下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十分令人向往的地方。北宋词人柳永从老家到京城赶考花了三年时间,就是因为他途经杭州西湖,被西湖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深深吸引。苏轼对西湖也是情有独钟,还立了一个苏堤,可见对西湖有多么的喜爱。马云小时候就是因为经常在西湖和老外聊天、介绍西湖,才会有炉火纯青的英语。而如今,我也有幸一睹西湖的风采。

人民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元纸币的反面是哪呢,哈,没错,就是三潭印月,它可是西湖第一胜景呀。这个景点呢是在小瀛洲上,我们坐船,水波潋滟,亭亭玉立的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船随着水波轻轻摇晃着把我们载到岛上,我心相印亭顿入眼帘,里面可以看到西湖十景之首的三潭印月。据导游介绍,三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每逢中秋时,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蜡烛,与明月上下争辉。赏月游湖者摇浆前来,搅动满湖银辉,寄托无限的忧思,怡然忘归。这三座石塔是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预计情况,在堤外湖水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使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潭,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

从小瀛洲返回,我们漫步在白堤上,来到了传说中的雷峰塔。白娘子与许仙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巨大的广告牌上写到“雷峰塔倒了,白娘子还在吗?”我也好奇白娘子你还在吗?其实传说中的雷峰塔真的倒了,白娘子我也没找着,可能真的和许仙相厮守去了吧。现在的塔是后造的,旧雷峰塔被修了3次,但在民国时期却又塌了,人们便修了现在塔中塔的结构,原是在-1和-2层里面是旧塔遗址。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一层一层向塔上挪,站在塔上远眺,我用望远镜收揽西湖的大部分美景。这里看湖,湖面映照蓝天和白云,让我分不清何为天何为水。

西湖河畔美景很多,凄美的断桥不断。“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西湖是一个百年来都有人来写诗的地方,它的景色自古如此,一个迷人的地方,好比画中游。

【篇九:游西湖】

这个暑假,我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去西湖游玩。我们没跟着旅行团,而是爷爷开车带我们去的,爷爷说这叫自驾游。

车开到西湖边,一开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空气中感觉连一丝风也没有,而一大片波光粼粼的金色湖面和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却让我们觉得再热的天也能忍受。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有花港观鱼的红鱼池和三潭映月。

红鱼池的远处有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的柳树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拿着一包鱼食站在曲桥上,只见水里的红色和金色的鲤鱼迅速聚拢在桥下,仿佛在等我把鱼食撒下去。我扔了一把下去,鱼儿们立刻争先恐后地抢鱼食吃,我高兴极了,又扔了第二把、第三把……我正打算把鱼食全部扔给它们,爷爷赶紧制止了我:“不要再喂了,它们都快吃撑了。”

我们是坐在船上看三潭映月的,外公告诉我,这三潭印月在月圆的晚上能看到三十三个月亮。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天上只有一个月亮,怎么会有三十三个月亮呢?”外公让我仔细地观察一下湖上的石塔,只见湖上有三个石塔,每个石塔有5个圆孔,水里有它们的倒影。外公说,等到晚上在石塔里点上灯就能看到三十个小月亮,在加上天上一个月亮,和水里月亮的倒影,就有三十二个月亮了,而最后一个月亮,则在我们的心理。可惜现在是白天,看不到那么美丽的画面。

西湖的景点很多,但是天太热了,人太多了,我们也没力气再看了,只能依依不舍的告别,希望下次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来一次西湖。

热门推荐
1苏州的美食
2看菊花展
3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
4在水一方
5背书记
6春色迷人
7小学想象的作文
8《勇士》观后感
9菊花赞
10枸杞之乡——宁夏
11关爱小动物
12我的姥姥
13关于家训环境污染的作文
14我喜欢的节日春节
15我不在迷茫
16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17约定
18小学生作文
19爸爸有你真幸福
20快乐的五一
21我的好朋友作文二年级
22留下一片蓝
23做新的自己
24拾撷幸福
25谢谢你清洁工
26把握青春
27开平碉楼游记
28出租车的自述
29我身边的活雷锋
30八年级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