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屈原祠的作文

【篇一:的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到屈原祠玩。

到了屈原祠,我看到绿得仿佛是放在水面上的绿宝石。往前走来到喷泉池,过了一会。几条喷泉如离铉之箭向上冲去,喷泉时而像美丽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时而像漂亮的礼花在夜空中绽放;时而像翻腾的海浪此起披伏;时而像万条鲤鱼飞跃龙门;时而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不得不让人赞叹一声“美。”外面的气息格外清爽,街上人山人海,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一阵微风吹来,这里的花草树木格外妖娆,摆动着树枝,仿佛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的好朋友。

晚上,能看到有许多孩子在水边玩耍,能听到许多孩子的欢笑声。水的'右边有一个非常大的广场,广场仿佛是人间天堂,早上有许多老年人在那里散步,聊天;下午有许多调皮的孩子在那里玩耍;晚上那里更热闹了!不但有调皮的孩子在那里玩耍,还有许多青年妇女在那里锻炼身体,跳起优美的舞蹈。

凤凰山那里不但山美,水美,人们的欢笑声更美。我在这山美水美人美的景色中,我想到了一句广告词:品山品水品文化,养眼养身养精神。

我爱美丽的凤凰山。

【篇二:端午游屈原故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所周知,这是爱国诗人屈原的名言。屈原是我们宜昌秭归人,作为他的家乡人,我因此而骄傲。我敬仰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惋惜他不遇明主、被小人陷害的不幸遭遇。怀着这种心情,我和爸爸妈妈在端午节这天游览了屈原故里。

来到屈原广场,这里正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人们以吟唱诗词,跳传统舞蹈的方式,传承诗人的爱国精神。从屈原广场走进去,不一会就来到了屈原祠门前,那大门像一个“山”字,配上飞檐翘角,显得格外壮丽。走进大门,里面建筑青砖黑瓦,飞檐白墙,古色古香。进入前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达3。5米,重达10吨的石头,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名叫“前言石”。继续向前就是著名的“十里诗廊”,这里,镌刻着屈原写的一首首著名的诗:《离骚》、《天问》、《九章》、《九歌》……

过了前殿,从南配房一路参观过来,就到了大殿。一尊屈原铜像伫立在我们的眼前,他身穿长袍,头戴峨冠,手持佩剑,正低头沉思,也许正在琢磨优美动人的诗句,也许正在思考拯救人民于水火,也许正在探寻楚国的前途和命运。站在大殿回首眺望,长江奔流东去,雄伟的三峡大坝如在眼前。我想,如果诗人还在,一定会为今天祖国的成就而惊叹,而诗兴大发吧?

走出屈原祠,山上、路边、房前屋后,到处都种植着橘树,满眼的橘树郁郁葱葱。我不由想起老师给我们讲过的,屈原写的一首诗《橘颂》,就是赞美家乡的橘子甘甜可口的。

下了山,我们又收获了一个惊喜:饭馆里免费提供粽子。家乡的人们就是这样淳朴、热情,温暖着我们的心。吃着美味的粽子,我自然而然想起了吃粽子的美好传说:屈原被小人陷害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听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百姓们担心江河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游览屈原故里,我再一次沐浴在屈原的爱国情怀中,也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爱国之心。

【篇三:春游作文】

今年春游,学校组织我们去秭归屈原祠游玩。

屈原祠依山傍水,幽静的羊肠小道,两旁是争奇斗艳的鲜花和参天大树。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满怀心爱的鲜花,还不时听见鸟儿欢快的歌声。正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连那滔滔江水也跟着我一起奔跑,还顽皮的朝我笑呢!过了一会就来到了“巨石阵”,这些石头怪石嶙峋、怪石林立、奇形怪状。其中最奇的莫属一个金鸡独立的石头了,它的中间有一丝裂缝,真像美猴王出世的'石头。

继续向前走,就到了凤凰广场,前方是介绍屈原的生平简介和他写下名垂千古的诗句的庙。

一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历史悠久的石碑,诗题是《前言》。左边是清香四溢的水粉画,记载着当年七仙过江的场景,栩栩如生。其中屈原英俊潇洒,很有诗人的气概。右边是屈原祠的骨架。中间是屈原的肖像,我还看见了其他的诗:《天问》、《离骚》等。另外,我还看了巧夺天工的皮影戏和大师耍火钳,观看的人络绎不绝,也让人拍手叫好。

我可以忘记一路的美景,却不能忘记《离骚》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热门推荐
1我的化学老师
2找准自己的位置
3给自己一个依靠
4沉醉在那个母爱细节中
5黑夜的话
6难忘的一件事
7重阳节敬老
8心爱
9有你,真的很幸福
10美丽的韶关
11
12老人与海读后感
13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4海边露营
15我心中的北国
16身边有湿地的幸福
17我爱夏季作文初中
18校园的秋天
19一次考试的感悟
20春游岳麓山
21第一次学西红柿炒鸡蛋
22听不厌的啰嗦
23人生的停顿
24鼓励之花绽放
25寻找最美的春天
26考试成绩出来了
27依然爱你
28遇见
29不要忘记自己是朵花
30这就是我的张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