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左宗棠的作文

【篇一:寻访胡雪岩故居】

趁着元旦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崇敬的心情寻访了一位清末著名的经济家、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

说起这位大富豪,他小时候可是家境贫寒,幼年丧父。13岁只身来到杭州,因为勤奋、努力被阜康钱庄老板收为学徒。后来,阜康钱庄老板去世前将钱庄里的所有财产都留给了胡雪岩。这为胡雪岩后来的成功准备了第一桶金。

胡雪岩很有经济、政治头脑。据说当时左宗棠为了驱赶西域的匪帮,准备派兵去西域打仗。可是朝廷付不起高昂的军火费用。左宗棠这时就想到了胡雪岩。胡雪岩就去向英国银行借来了许多银两,全部拿给左宗棠,因此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这为胡雪岩在政治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胡雪岩还很诚实守信。他创办的胡庆余堂卖的药绝对是用真材实料制成。他曾经说:“药物不能有一点儿不好,因为药物是危及人的生命。”至今,胡庆余堂制作的一味药还是用金铲银锅,因为相传用铜锅煮药会使药的质量变差,所以,胡雪岩特地请来巧匠制作金铲银锅。诚信使胡庆余堂至今门庭若市。

这位中国第一巨商用所挣银两救济百姓,还用巨额耗时三年在杭州西湖大道元宝街18号建造了“中国第一豪宅——胡雪岩故居”。元宝街是杭州唯一一条保存至今的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故居中最重要的三处地方是:芝园、楠木厅和百狮楼。每扇大门上都有门环,“环”就是“圈”,“圈”与“权”读音相似。所以手握门环就等于权力在手。整个故居占地10、8亩,中西合璧、精巧绝伦。

如此传奇的人物,如此精美的豪宅,胡雪岩故居让我看到了一座建筑,一种精神。

【篇二:沩水春秋观后感】

看了这部电视纪录片,我深深感到祖国的强大和人们的聪慧。他们不仅爱学习,而且爱祖国。我认为这才是正人君子。

奋进新时代,奋勇新担当,奋发新作为。纵览千秋历史,记录魅力宁乡。有一句话“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把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描写得淋漓尽致。湖南人之所以那么重,是因为有一种人文精神“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敢为人先。”

在宁乡就有这样一所书院。它是“五四运动”前后,宁乡反对封建礼教,传播新文化的中心。这就是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云山书院。这里群山环绕,双流交汇。青砖黛瓦的书院内传来朗朗读书声。书院因位于横市镇水云山下而得名,为清代陕西巡抚刘典倡建,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云山书院建成前,宁乡的三大书院:玉潭、灵峰、南轩,现仅存玉潭。在西部地区没有一所学校,刘典有感于西部学子求学艰难,就萌发了捐资办学的念头。

刘典也是宁乡人,他一生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是赫赫有名的湘军将领。湘军虽是清政府与太平军作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但湘军将领大多是传统儒生,执着追求“圣贤之学”与“豪侠之质”。当时晚清政府的外交因风雨摇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前途深感忧患,因此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一大批湘军将领,如:曾国潘、左宗棠、彭玉麟和胡林翼等都先后创办学院,招纳贤良。1864年,刘典结合宁乡实际办学情况,倡建云山书院,当时书院的设计也得到了宁乡知县郭庆飏及许多乡绅的大力支持。

1867年这所集全县之力的云山书院终于落成,我想刘典一定很开心吧,还有当时那些老百姓也应该非常激动,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可以去那读书。要是我能当刘典的学生就好了,也许再能培育出一个人才来。

我们的宁乡可真美,有那么多的人才出现过在这儿,很感谢刘典,虽然以前很贫穷,但是仍然不惧困难,为他们坚持读书的心点赞。看现在的条件优越,还有大部分小孩儿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真是可怜了老长辈们的教导呀!

古时的人们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热爱读书,有爱国之心,希望现在的我们可以奋发努力,使祖国再强大。

热门推荐
1肯德基探秘之旅
2这样的人让我感动
3这件事让我懂得了爱
4做家务作文
5我挚爱的家乡
6有一种爱叫放手
7留在心底的风景
8小金鱼
9《青铜葵花》读后感
10缩写《草船借箭》
11讨厌的邻居女孩
12八年级作文
13生活因你而温暖
14妈妈我爱你
15参观消防大队感悟
16在感恩中邂逅青春
17参观盐田垃圾处理场
18雨天暖心一幕
19快乐的联欢会
20三年级作文猜猜他是谁
21当家风波(上)“大盗来了”
22可爱的小兔子
23小雏菊
24遇见另一个自己
25第一次走夜路
26阅读,让我快乐
27我的外教老师
28我眼中的世界
29关于税收
30珍惜生命之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