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抹美丽的红】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人类惰性的增强,中华文化正在走向混乱。近年来,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没有过年的气氛。在过年的时候,最喜欢买中国结和看老人们用红彤彤的纸,写出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春联,贴在大门两旁,似增加了许多年味。
我似记得在某本书中看到过关于中国结的来源。在古时候,还没有记事的方法,那时的人们就用一根红绳子打结,做一件事打一个结,以此来记录。后而演变成了今日的装饰手艺。现在中国结多用于室内装饰、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随身饰品。
我手上就有两条编制精致的小中国结,陪伴我多年,每次伤心难过或无勇气时,就会看看它,摸摸它,感受它的力量。中国结呢,是由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在一起,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我喜欢它那吉祥的寓意喜欢他那美丽的红,喜欢它那浓厚的传统味。
中国结就像中国的书画、雕刻、瓷器、菜肴一样,容易被外国人辨认出来,可见中国结对中华民族的代表性。中国结艺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织艺术,它以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喜爱,也受我喜爱,中国的那抹红。
在我的家里,有许许多多的中国结,也有我妈妈的作品——十字绣。我喜欢古色古香的建筑,喜欢传统味浓厚的工艺品。而我的房间里,除了中国结,还有剪纸、对联、十二生肖中的可爱猪,十字绣等,给我无限的幸福感和安定感。
我喜欢中国结,它身上显示情致和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化面;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它有着飘逸雅姿的韵味,出自于那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
中国结——我所喜欢的那抹美丽的红色,那独特的中国韵味。
【篇二:适于己方为最好】
弱水三千,只取那一瓢饮。世间百态,不取其华表。万物苍苍,适于己,方为最好。
纵观历史长河,大凡万物苍生无不都有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想来这就是我们所感知的“适者生存”吧。达尔文曾言,但凡最终生存下去的,不是那些最凶猛的,也并非最高大的生物,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的。再者,古有邯郸学步,不但没学会赵国人的雅姿,反而忘记自己原有的走姿,恰如李太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所谓适者,是那些纵然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也不随波逐流,永不止步的。正如第三个人,他知道自己手中的虽不是最大的浆果,却不曾后悔,正是由于他不注重其华表,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在他眼中,他懂得什么是知足,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并且真正适合自己的。
请君试想,倘若人人都互相模仿,那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将不复存在。朝代的更替也许只是过眼云烟罢了,此之谓,失其本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倘若一味地追求模仿,而迷失了自我,则往往贻笑大方。论如何寻求适合自己的,应当发现本身的缺憾与优处,扬长避短,优劣得所。如古人所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寻求适合自己的。
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他弃医从文,向中国,更向世界证明了语言笔手术刀更尖锐,他适合文学创作,几欲呐喊,几欲彷徨,连野草都变得永生。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其最真实的写照。他找到适合自己的,也最终成就了他的史诗。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情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一味地攀求更好的,而忘记的最初最本真的自我,也因此与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式失之交臂。当人们发现某一事物新奇或时髦,则开始模仿,直至无限接近于它。从而使得一些人不断地追随前者,渐渐地,大多数人忘记了自己应有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无数的诱惑面前,只有做到心如止水,看到事物的本质,不一味追求,懂得自己的追求,适于己,方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