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忠亦有道,叛亦有理】
我们都知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忠臣的形象,他们素来为后人所称颂,也有许多叛贼的形象,他们被后人诟病了千年。我们常常将“忠”与“叛”置于两个对立面,去评价绝对的好与坏、错与对,但是“忠”与“叛”也只是他们面对历史,面对不同境遇,必然的选择。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忠”与“叛”,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绝对地“忠”,这是理想化的,更是不合理的。况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有“忠”亦有“叛”,历史才得到了推动与发展。
从小到大,那些出现在我们课本中的历史人物,我们往往会给他们贴上一个绝对的标签。因为我们了解到的历史是历史想让我们了解到的历史,是时代想让我们了解到的历史。
我们不可能穿梭千年,去看看历史上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去探究每一个行为的对错与否,从而客观地评判一个人。
人生在世,诸多无奈,面对许多事,我们只能做当下该做的决定,可以选择成就自己的大义,也可以选择保全自己的性命,亦可已选择谋取相应的利益。这是每个人的主观选择,也存在客观的迫使和无奈。我们无权去评价一个选择的对错,因为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合适,适合自己便是合适。
我们在褒扬“忠”的同时,又在排斥“愚忠”,我们希望“忠”既能通达权变,又有忠肝义胆。人非完人,试想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我认为“忠”与“叛”从来不是相对立的,就好像人生不是一个天平,只有两条路相对立,非此即彼。在我看来,人生是充满岔路口的,我们每到一个路口,便要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只忠于我们的内心。
中国的教育是集体主义大于个人主义,所以我们从小便知道“少数服从多数”“跟着大部队走”少了许多个人色彩。表面的和谐统一,却是扼杀了个体思想灵魂的独一无二与特立独行。我说这不是为了否定与叛离集体大主义,只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选择。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信仰,即使我们不能做到绝对真理,我们只要跟随自己心做自己认为对的选择,便是无愧于心,无愧于信仰。人生哪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