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心要在焉】
心在焉,方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题记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要想取得成功,心在焉是本源。心在焉,才能探究到事物的内在价值;心在焉,才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心在焉,才能一直走下去获得成功。“谭木匠”致力于将木梳做到最好,不做房产,不炒地皮,虽不能成为大公司,却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公司,它成功了。同样的,居里夫人在实验室中提取镭,坚持如一日成就了她的诺贝尔奖;王羲之专心练字,竟蘸着墨汁吃饼,成就了《兰亭集序》;霍金忍受着身体的慢慢僵硬,坚持研究宇宙,成就了人类社会如今快速发展。不论男女,不论时代,心在焉,静下心来,专心致志,方得成功。
反之,心不在焉,因小失大,终会一事无成。社会引领我们进入快节奏生活,心不在焉时刻在身边发生。报纸新闻上高官被捕屡见不鲜,身居高位却不为百姓着想,贪污腐败却成了家常便饭,正是心不在焉毁掉了他们大半生人生。试想,如果所有人都心不在焉,作为“白衣天使”的一生做手术心不在焉;作为“心灵灌溉者”的老师心不在焉,设计楼房的建筑师们心不在焉……这个社会会变得多么可怕!如今,大多数人已抵抗不住城市诱惑,心不在焉,一步一步背离自己,走向堕落,终将灭亡。
难道我们只能这样堕落下去吗?难道我们要将自己和社会的前途毁灭于心不在焉吗?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整个社会被心不在焉吞噬吗?社会的浮躁之气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但我们必须有心要在焉的觉悟,积土成山,集腋成裘,做好自己,一点一滴便能改变社会。
周敦颐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做人应如同这荷花一般,在浮躁的社会中,依然无望本心,心要在焉。
心在焉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不会变通,而是要专心致志,诚意在心。钱钟书说,我的心在文学,因此有了目不窥园,名满天下。季羡林不理会教授等职称,潜心研究文学,去世后得到了“季羡林后,中国再无国学大师”的高度评价。心在焉,冷静下来,慢下生活的步伐,只专注于一件事情,将社会的诱惑抛之脑后。心在焉,方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篇二:独善其身】
古语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确如此,当自己连修炼好自己的能力都没有的时候,如何去谈处理大事。正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样,小事情处理不好,更不要去提大事件了。古语还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现在的我,我无法去掌控任何事情,只能凭借各种外力作用。现在的我,一无所有,也没有任何资格去掌控事情。只能安守本分,按部就班的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当我看到一些励志故事时,内心都会涌出一些想法,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我反省之后才发现,都只怪自己,太喜欢安逸的日子,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现在的我们,正是积累能量的时刻,等待着那个时机,从而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沉淀物,但我们如果永远都不去积累能量,等到需要的那一刻,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种体会一定非常不好,肯定心怀懊悔,我当时时光都去哪啦!不论自己有多么后悔,有多么遗憾,都已无法挽回。很多人会想,我现在都晚了,我只想说不是的,当你在上战场之前发现自己不足,那么就不算晚!趁现在就去做,一点都不晚。
【篇三:静是一个境界】
《道德经》中有所记载:“道可道非常道”,静这一字,自成一道,更是非常之道。
古人常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孔明也曾告诫他的儿子:“静以修身”,人们如此重视静,静是什么?
静的意思很浅显,就是安静、宁静,可是当你真正在这浅意的基础上悟时,静就变得不一般了,它是一种道德境界。当代青少年总认为,静就是不说话,保持安静,其实并不只是如此。
静,是有深意的。学生们总在体育课后燥热难耐,他们告诉自己:“心静自然凉…”,但是他们的心却从未静下来。人们总是缺乏对静的感悟,其实静,指的就是心静,当你的心静下来了,人就定了。
隐约记得我刚踏入八年级,八个科目压得我喘不过气,作业堆积如山,我更是心烦气躁,静不下心去学习。偶然一次机会,我在书店见着一位年且四十的大叔,正拿着余华的《活着》津津有味地看着,让人印象很深刻。那时他背倚书架,他与书架仿佛已融为一体,像是一幅极具诗意的画。我先是惊讶于他活着,学着,后是惊讶于他已经抵达了我从未认识过的静的美好境界。他就坐在那儿,整个书店几乎都要被他美化升华……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用“静”来压制“躁”。我努力地想要达到静的境界,想去追寻关于静的美好,但是却从未深思过,为什么要做到静。
也许静就是这么吸引人吧!它是一种非凡的道德。它升华人,升华社会乃至全世界!在心静的时候,我们能够体会到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境界。为什么人在长大后会变得成熟沉稳?正是因为他们在经历了人间世事后才领会到静的重要,我们又何不遵循先人教诲,尝试安静,以后少走弯路呢?
关于如何做到静,人们心里应该都有底,只是多数人缺乏自律。经过大半年的探索,我真就悟出了些方法,就是让自己忙起来。忙,但是不可躁。忙起来,我们没有时间去同别人谈无用的东西,也不会去胡思乱想些什么,甚至能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涵养静气,追求静的境界,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骨和志在必得的气势;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激情,不能三分钟热度;更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不放弃才得以成功!静下来了,我们也是“高尚之士”,我们也可以“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