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研学的收获】
3月30日,坐了几个小时的大巴车,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我们终于到达了此次研学的目的地——曲阜!
孔庙,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故事的地方。里面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孔子思想的精髓,每一间厅堂都展示其庄严与厚重,每一任帝王的宝墨都彰显着孔子的博大宽广,甚至每一草每一木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讲述着我们华夏的尊严。我们的学员在文化向导的带领下,与建筑对话,与圣贤共鸣,徜徉在红墙绿茵间,畅游在历史长河中……
被称为“天下第一家”的孔府,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在这座几百年的府邸里,我们找寻中国家文化的传承。家风的传承,家教的形成让我们找到孔子大同梦想的共鸣!“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和谐大同,天人合一!
孔林里面郁郁葱葱的大树给我们心情罩上了一层沉重。每个人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参拜这里睡着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完成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仪式——拜师礼。我们每个人面对孔老夫子雕像肃然起敬,心中也在想: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儒家文化,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这次研学,使我收获很大,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重返这片神圣的土地,那时候的我一定是个满腹经纶,有高尚品德的我!
【篇二:聆听湘湖传统文化】
天阴沉沉的,大地仿佛显得十分懊恼,可是我的心却像绽开了一枝花,因为今天我要去聆听湘湖传统文化。
走进大门,阵阵欢笑声传进我的耳朵里,此时此刻我也欢快地加入到欢乐行列之中。刹那间,老师突然召集我们,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古人的拜师礼,拜别礼,还背诵了《三字经》。
接下来我们去参加湘湖文化展览馆,我们明白了满周岁的孩子要行周抓礼,成婚的要睡蜜床,湘湖的特产有杨桃、龙井、莼菜等等,还参观了民国时代的茶壶,看到如此精致的工艺品,我为勤劳聪明的先辈感到万分自豪。
走出展览区,看到太阳爬上了天,照耀着大地的每寸土壤,把大地一寸寸拉出来,大地显得跟我们一样兴高采烈,我带着甜蜜微笑,丰收的喜悦踏上了返家的路程,但是,终究不能忘怀耹听湘湖文化传统教育的欢快时光。
【篇三:不一样的语文老师】
9月1日,正值初秋,也是一年一度的开学季,走到校门口有许多八,九年级的学生返校,还有就是像我一样,刚军训完没几天的七年级小同学。
走进学校,首先是一种怀着对学校有憧憬的新鲜感,但一看到宿舍楼,一切又都好像回到了军训时那“苦不堪言”的生活。收拾好宿舍,就去了亦悦楼报道,一切都显得非常顺利,父母和我的奶奶也离开了学校,也就说明了我的初中生活就此开始。
第一天,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语文老师走进,他的一切都显得像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可他说完一句话后,我觉得我错了。他并没有去讲关于课本的内容,而是别的话题,这让我对这个老师产生了兴趣……
这个老师的名字叫做张宏,戴着一副眼镜,一种文质彬彬的样子,走路的样子很沉稳,也许他是领导的原因,说话的方式也很幽默,显得特别的活泼,就像是一个孩子,一个学识渊博还富有幽默气息的孩子。
语文的第一节课,老师并没有去讲课本,而是去拜了孔子,老师说:“学习前首先要拜老师,而拜老师之前,就是拜老师的老师——孔子。”我们在学校的孔子像前学着孔子的手势,向他三鞠躬。之后,上课之前都要做拜师礼,虽然好多同学都会不小心忘记,但是他总是既往不咎,还次次提醒全班同学。他的前几节课总是让我感到惊喜。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又到了第二天,迎来了一节新的语文课,这次我们换了一个话题,给我们讲的是“阅读”,他声情并茂得给我们讲什么是阅读。他让我们自己在朱自清的《春》中选自然段让我们读,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每个同学读完后,老师都会给他评价,指出问题并改正。这让我觉得老师对我们很有耐心。
他还有许多课外学习活动,比如:宏哥夜谈,走进校园学习等。还让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公众号,将自己写的文章发在里面去展示。这些让我对学习有了焕然一新的理解。
这就是我心中不一样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