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弟与小哥】
爸爸的徒弟有一个儿子,比我弟弟只大几天,可是他们俩的身材、体型……相差也太大了吧!
昨晚,我们去吃火锅,哥俩一起在外面广场上玩耍,可是他俩站在一起时,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好像两人长反了一样:哥哥的身高才达到弟弟的耳垂呢。哥哥看弟弟,仰视;弟弟看哥哥,俯视;而且弟弟的头比哥哥的头整整大了一圈!
先说哥哥,他叫"好帅"。"好帅"的头圆圆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挺挺的、嘴巴嘟嘟着(尤其是上嘴唇),手臂是细细的,手掌小小的,肚子扁扁的,像什么也没吃一样,我轻轻一抱就抱起来了。
再看我弟弟呢,头不仅圆而且大,眼睛真心大,人送外号"大眼怪"。因为弟弟爱吃大拇指,其它四根指拇压着他的小鼻子,所以他的鼻子是塌的;嘴巴像个红樱桃,又红又小;手臂、腿又长又粗,手掌脚板都又大又厚,但脸皮却又白又滑,对于我来说,抱起弟弟可是很不容易的!
吃饭了,我为哥哥和弟弟各盛了一碗稀饭。哥哥吃饭,先轻轻吸一口再吸一口,慢慢地吃;再回头看我弟,只见弟弟"啊嗯"猛一大口,几口就吃了个精光。而哥哥才吃了一半,等哥哥吃完,弟弟又把我的两个大红薯吃光了,妈呀,弟弟也太能吃了!
吃完饭,我们牵着哥俩出去散步,哥哥只走几步就让他爸爸抱着,而弟弟根本离不开地,围着我们转圈圈呢!
真是:吃得多,长得胖;爱运动,身体棒!
【篇二:打糍粑】
每到腊月底,老家都有打糍粑的风俗。去年回老家的过春节的时,我终于知道了怎么打糍粑。
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用井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胀鼓鼓的糯米端上桌来,倒进木桶里。用熊熊烈火来蒸。我们则把事先准备好的石盆、木棒拿出来,摆在门外。等屋子里飘满米香时,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关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爸和伯伯操起两根木棒,往里面使劲一捣,还喊起了号子。妈妈则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沾着水给糯米翻个身。每捣几下,就要沾点水,才不会粘。
爸爸他们越打越有劲,糯米渐渐成了糊状。刚开始捣还挺轻松,后来,糯米不是颗粒了,十分粘手。一捣下去,就沾着不放。必须捣一下,就沾点水才行。不一会儿,爸爸他们就满头大汗了。好不容易干完了,爸爸累的头发都湿透了。妈妈把打好的面团放在竹筛上,上面铺了一层面粉。妈妈把面团扭成条状,不时揪下一团。我们则把面团做成糍粑。先在手掌心滚成球形,再用手一压,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顺着中心一边按一边转,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着,忙的不亦乐乎。终于糍粑出炉了,我急忙抢了一个,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
我望着美味的糍粑,心想:正是我国这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糍粑这等美食啊。我们一定要继续把这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