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事业的作文

【篇一:贝多芬传读后感】

生命绽放的炫美

一个疲惫不堪的人,却在不停地舞动着生命的旋律,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执著?

——题记

有幸拜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地被这些伟人所折服。

众所敬佩的贝多芬,他的童年是灰暗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场悲惨而又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各种暴力迫使他苦练乐器,年少的他还在承受丧母的打击。

可是,上帝给他的痛苦还没有停止,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病、耳朵也听不见了,这对一个音乐狂爱者来说可谓晴天霹雳,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过他的音乐梦想。

人们可以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又可以看出他那悲惨的命运。多次被爱情拒之门外的他又必须承受另一种酸痛。读到这里,我停住了,一个人在遭受了这么多打击后,还有信心面对下一天黎明吗?一个人经历了这么多次跌倒后,还能有勇气站起来吗?然而贝多芬却凭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走向了成功。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仅降临在普通人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身上,这些伟人因为战胜了挫折,所以才能成为永垂不朽的天地英雄!

也许,你现在正埋头于书本之中为了学习叫苦叫累,也许一些挫折正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在坚持与放弃一念之间徘徊,请不要放弃,也许下一刻你就会看到美丽的彩虹,不是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吗?是啊!一个满怀激情与梦想的人,困难压得倒他吗?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困难压得倒他吗?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困难压得倒他吗?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困难压得倒他吗?

贝多芬的成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话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扼住生命的咽喉”,即使世界不曾给过你快乐,但是如果可以,请给予世界一份快乐。

【篇二:写辛弃疾】

宋朝时期,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最为大家熟知的词人也有很多。而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卓越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为主,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在于,他出生时北方早已被女真人占领了,在他父亲的“登高望远,指画河山”的熏陶下,就产生了恢复统一的雄心壮志。以及在后来看到了女真人的霸道残忍,于是对恢复中原的壮志更加的确定了。辛弃疾长大后,为了恢复中原初次来到南方,拜见皇帝。可是他并不知道朝廷的软弱无能,以至于他的出色的才能和豪放的雄心壮志,恢复中原的愿望,无法再这样畏缩,腐败的官场上立足的。他也十分羡慕那些归隐的诗人,对于这些内心毫无波澜。

辛弃疾也不是所有的词抒发的豪情壮志,他的婉约词也十分的出色。我最喜欢的词是---《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词人从北方初次来到南方是,看见祖国的大半个土地被那时的侵略者所践踏。“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在这些年的经历和所遇见的人,没有一个是为国家而担忧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可能是词人对自己的安慰,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一定有和我一样对祖国的安危而忧愁。或是作者想凭借“那人”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孤傲的性格。

这首词开篇就写“东风夜放花千树”,写出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街道都是欢声笑语。但是作者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了反衬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或者是词人自己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再写“那人”就是为了能够更加的突出词人对那人的向往。再“那人”身上体现了词人所追求的情感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辛弃疾的词感染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后人们,也让大家对辛弃疾的词刮目相看,他的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也影响了很多年轻人。

热门推荐
1消失的年味
2打开心门
3专题
4走进大自然
5美丽的大海
6打雪仗
7过去.现在.未来
8风筝与线
9触及心灵
10赛场瞬间
11小议勤奋
12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13改变自已
14这就是幸福
15做与不做
16诚信乃做人之本
17植树节作文
18花坛与小径
19控制
20阅兵观后感
21胡辣汤
22我与书的故事
23我家的“怪”仓鼠
24我要为环卫工人竖起大拇指
25植树节作文
26常开不败的花
27我是小书迷
28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29等一等
30成为大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