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田园将芜胡不归】
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被解释成“缺乏科学依据的第六感”;当“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伟被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的数字所取代;当“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情谊被铺天盖地的短信所替换,当人们越来越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时,我们不得不发出如此的呼唤:莫让计算机消逝了精神,心田将芜,后果不堪设想,吾等当归。
诚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模拟人的思维,给人们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便利。例如,百度通过对数据、问题的智能化分析,让搜索结果更加精确。苹果的Siri最初只是聊天伙伴,而今俨然成为了最合格的“私人助理”,不用休息,永不出错。然而,过度追求科技严谨和理性的思考方式会使人们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让心灵变得枯干而衰败。
有人说,我们现处于一个耻言理想、蔑视道德的时代。人类正把自己代入进一个名为“权衡利弊”的程序之中,冰冷地去计算得失,作出抉择。然而,鲁迅说过“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必将归于枯寂”。机器总是跟不上人们自由而丰富的性灵所创造的大千世界,它无法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无法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一抹优雅神秘和艺术的美,更无法计算当人们看到月明星稀的景色时心中的疏朗之感和美好的生命体验。如电脑程序一般的思考模式带来的将是人文精神的寂灭。
计算机使人们互相接触的不再是掌心的温暖,取而代之的是键盘的冰冷。更糟糕的是,如果做事只是计算得失,那会使人们失去了基本的价值观,从而动摇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判断。如果这样,那么古往今来那些仁人志士的人生理想将不再被理解和赞赏:古代士大夫以济世救民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生关心生民疾苦;龚自珍终其一生之光阴以“疗梅”,默默耕耘着,想要改变当时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沉闷腐朽的社会;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胄之家却甘为解放农奴的理想受苦赴难……这些先贤,都超脱于得失的藩篱之外,表现出高贵的人生境界,恰恰代表了人类独有的精神力,是永远无法被计算的。
若从整个世界着眼,那纯粹以计算机的方式思考,后果更加可怕。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地球环境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罔顾后果。大批野生动物被猎杀,成片森林被砍伐,机器的噪音遍及整个世界,甚至连“一平方公里的宁静”也再难寻觅。人类,像是个冷漠残酷的屠夫,肆意主宰万物的生死。结果却是贪蛇忘尾,遭到了自然的无情报复。
当价值观和同情心式微,人们又该如何挽回呢?管子说,“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科技只是工具和手段,切不可反被其奴役,陷入“人的异化”的窘境。当手中掌握着的力量更为强大时,更要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将人性的温暖注入科技之中。学习道以修身,在纷乱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学习佛以治心,以佛教慈悲为怀对待万事万物;学习儒家以治世,让自己能超脱于一己私利之外,造福他人。
当然,如计算机一样的思考方式能给我们一个快速的、合乎理性的和逻辑的答案。但是人生不能单靠冰冷的理性判断活着,更需要温暖感性的精神。式微,式微,胡不归?如何归?带着心中的温情,沐浴着皎洁如水的月光荷锄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