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荣衰的作文

【篇一:尘埃中的优雅】

张爱玲在给爱人的信中写到,“见了他,她变得很低,低到尘埃里;可她心中又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显然是在表述爱意,引用在此,却是为了谈优雅,优雅就如一朵从尘埃里开出的花。

丰子恺在秋《秋》里写,他曾极爱春的妍丽妩媚,人到中年,却越来越爱秋的冷肃,春固然是讨人喜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有杏花雨杨柳风,使人想到软糯的吴语,甜出丝來的苏帮菜。站在春风里,你体会的是万物的生机勃勃,是绚烂繁复的美。但到秋天,枝枯叶落,遍地荒草,一派凄切萧索,这似乎是不讨喜的。然而,正是秋的凄切胜过了春 秋天,万物纷纷衰落。站在高岗上,站在寒风里,站在结霜的草叶中,站在朗静的天空下,你会忽然发现自己的渺小。渺小到不查生死,不识轮回,不见枯荣,不辨心衰,秋天使人想到死,想到生之外的深远宇宙。一个人,懂得了生是不够的;唯有死亡的冷雨打醒过的人,才懂得何为优雅。从秋天的尘埃里看到死,看到极处的万物轮回,生死同一,才能不惧失去,优雅而生。

梅总是使人感到冷清。古人欣赏梅的疏,瘦,枯,喜他琼琼独立,风流婀娜,林逋一生爱梅,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传颂百世人。人常说梅是“东风第一枝”我却认为梅恰恰是最后一个绽放的花。他看过春的艳丽,夏的烈,在秋的岑参中酝酿,然后在冬的冷风中开放。梅的姿态是优雅的,因为他看过春夏枯荣,知道这繁华种种终不过是过眼云烟。他从万物的灰烬中长出来,在天地浩远中零丁站立,傲雪凌霜,不卑不亢。他不争艳不争美,只潜心感受天地的远大浩渺,低到尘埃里,再从容的绽放。

民国的女子身上常有一种优雅的气度。她们只站着,不言语,那种岁月浸酿的优雅就刻了骨似的飘逸出来。像杨绛晚年,白衣布发,倚在墙上,笑眯眯的,十分优雅。她经历过了晚年丧女之痛,痛失爱侣之苦。但他不曾被打败,依然从容优雅地活着,像个魏晋名士,风流潇洒。因为他从战火和苦难中走过,心中怀有中外文化的润泽,这使她既懂疾苦又不至丧失希望,甚至学会了从极深的黑暗里找出光来,使她不受世俗名利的诱惑,得以用一种渺小的姿态,感受天地,又如被称作“最后的大家闺秀”的张家四姐妹,小妹张兆和流离半生,一手抚媚清新的小楷是处变不惊的从容。人脱离了名利的束缚,抛弃了华丽的冠冕,俯首尘埃里,才知草木荣衰,物我为一;才有不嗔不怒 淡定从容的姿态,才称得上是优雅 优雅并非绅士手里的文明杖,而是永不低下的头颅。是一种勇于脱下王冠,在尘埃里感受天地的远大气度。是风侵雨打之后,依旧能开出花来的风骨。是看尽繁华荣衰,人生苦短,万物渺小之后,仍能笑对生活的从容。

热门推荐
1父亲的背影
2写字比赛
3我不再能回到那一刻
4假如我是微风
5母爱很伟大
6我们都是一块砖
7一面墙的记忆
8母爱泛滥
9勇气
10《小雨点》诗歌
11漫画老师
12神奇的探险之旅
13艰难的归程读后感
14再见
15我能做到的事
16乡下的美景
17我喜欢的花
18门其实开着
19风筝与线
20秋之情韵
21美好乡村真美好
22秃的老香樟
23我的家乡
24抬起头
25我的未来不是梦
26羽翅梦
27欢乐的采摘节
28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口语交际
29我的爸爸
30吹鸡毛比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