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晋剧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名片】

我承认,至少在我的小学时代,是不喜欢那些“依依呀呀”的腔调的。完全不理解郭沫若“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心情。好吧,是自己不懂得欣赏传统,只是飘在那类空想的世界里,证明内涵是怎样消失不见的。

到我上初中之后,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于是在奶奶的引领下,开始了解我们山西的特色——晋剧。晋剧,又叫“山路梆子”,亦称“山西梆子”,解放后定为晋剧。它与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有山西四大梆子。晋剧的流传范围很广,受各地区人民的欣赏。收到这里,不免有一种自豪感,即便它并不属于自己,却也是一种来自于家乡的骄傲。

晋剧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就已盛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记得在老家的农村里有一个大戏台,小时候过节的时候经常跑去凑热闹。戏台两边挂着大红灯笼,台上有一些老式的桌椅,台面宽大,却没什么装饰。记忆中最为清晰的是一场《打金枝》,虽然自己也听不懂唱的是什么,可是演员的装束、动作和唱腔,也引得我兴趣盎然。小时候嘛,这些新奇的玩意儿,也够我探究兴奋上几天的。

晋剧,即使你不明白它唱的意思,也会为它的表演所折服,正如我的家乡山西一般,也是一个会令人赞不绝口的地方。

晋剧约有四百余个传统节目,以须生、青衣、花脸、汰门的唱功戏为多。在长期的艺术发展过程中,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和北路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而且又具有婉转细腻的风格,善于表现气势雄壮的场面,也能演出风趣活泼的场面。

晋剧中亦有不同的特色,老一代表演家十三宽厚的唱腔;盖天红背宫音的演唱;老三儿生的走台步;说书红高文翰的耍碗特技等。

当我开始了解晋剧的时候,才知道,这些古老的文化的魅力在于可以让人用心去倾听历史,去感悟。正因为它带有家乡的味道,又更显亲切。晋剧,山西的动态名片,耳目一新。

【篇二:流连迤逦山西,温暖流淌我心】

几盘美食,触动味蕾;几处祠堂,牵起思绪;几场晋剧,充满国粹。——题记

静看那逾越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文化携着今日的繁华,灿若星海,令人流连忘返。山西——永远是那夜空中最亮的星!

品味一碗刀削面,看那飞刀面上走,银鱼水中游,感受满满山西风味。厨房中年逾古稀的奶奶,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攥着削面刀,另一只手拿起和好的面团。灵活的手腕擦擦擦,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儿连一叶儿,恰似流星赶月,又如银鱼入水。面叶儿落入汤锅,汤滚面翻,煞是好看。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奶奶常说做刀削面时要:“刀不离面,面不离刀,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看着热气腾腾的刀削面,中厚边薄,棱峰分明,形似柳叶。配上杂酱……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一股暖流入我心。奶奶对我的爱这样朴实而真挚。温暖美味山西,品味浓浓亲情。

感受一座晋祠堂,看那青石板路,古朴的小院,感受深深山西特色。午后,我与奶奶一同走在青石板小路上,走着走着,前方豁然开朗,原本高大的树渐渐消失了,火热的阳光终于突破树叶的封锁线,照在青石板上。我们脱掉鞋子,小心翼翼地把脚伸到小石子儿上,一股股热浪从脚底涌上来,心间再次流过一股暖流。前方出现了一座古朴的晋院,我们不经加快了脚步。跨进去,摸着青灰的石砖,听奶奶说着晋祠的“三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奶奶说这古老的“三宝”绝不是晋祠的根,根就是晋祠周柏。所谓“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便是说它。听着奶奶的讲解,一阵暖流心涧淌过。温暖建筑山西,回味古色古风。

欣赏一场晋剧,看那敞亮的舞台,演员的扮相,感受款款山西文化。傍晚,我和奶奶一同去看晋剧,台上的演员音调旋律婉转、流畅,浓郁的乡土气息。正所谓“道光皇帝登龙廷,山西梆子又兴时”。突然台上演员脸色严肃站上船上,“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朱元璋在鄱阳溯陈友谅决战,演员动情的解说恰是困兽的咆哮。我感叹朱元璋统一天下的坎坷。我的心情也五味杂陈……奶奶对我说:“万事不易,没有付出,何谈回报?”让我感悟颇深。暖流再次经我心。温暖文化山西,欣赏经典国粹。

品味山西美食,感受山西历史,欣赏山西文化,体悟山西内涵……你让我看到了你的魅力,感受你的温暖。流涟迤逦山西,温暖流淌我心。

热门推荐
1游金仓湖有感
2最美的姿态
3关于友谊的作文
4规则也是一种美
5品味生活
6秋天的叶
7世界因我而改变
8感受初三
9我的小伙伴小六
10家乡的柑橘
11读书感受
12迷人的乡村
13读红岩有感
14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15给人类的一封信
16描写枇杷的作文
17我“讨厌”书
18万能的鸡蛋壳
19如若安好勿忘心安
20秋天
21春天的校园
22《如果远方有奇迹》读后感
23打开友谊的一扇门
24感恩的心
25走过青春的明媚忧伤
26直面挫折
27别怕,向前再迈一步
28脚下的路
29我常想起她
30文具盒里的争吵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