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开满记忆的花儿】
娇嫩的花瓣惹人怜惜,托着一汪饱满的水珠,晶莹剔透,暖金色的阳光抚摸着她。清香萦绕,似涓涓细流缓缓淌过心田,绵延至我的泱泱四季。风信子,你开满我的记忆。
初三,总是在纸笔间度过,听倦了笔尖摩挲的“沙沙”声,看厌了阳光下粉笔雪尘飞扬的美景,麻木地任凭时光消逝。
假期伴随着的是一沓沓试卷,本不应顾及其它,但你的到来,带给我一米金阳。
你初来时,白色的种球外包裹着紫色的外衣,两三条洁白的小根,毛茸茸的很喜人,三四片青翠的叶间,呵护着怕生的花苞。
我惊喜,连忙想着要怎么养你,帮你找来瓶子,加水,缓缓将你放下去。
从此,我总会不时向阳台望望,阳光淌着金子,透过玻璃,在绿叶间翩然起舞。你宛如一位矜持的女子,羞答答地不露面。我很着急,天天给你晒太阳。白色的根长了不少,顶端是一点明黄,修长可爱。那时有寒潮,我立刻给你开空调。
低头,为着作业烦恼,抬头看你,便心旷神怡。
你静待三月开花,我盼望六月怒放。
开学,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考试,听班主任密密唠叨。晚上,十二点睡前不忘和你道一声晚安,又长高了呢。
第一个周末,一醒来便闻到一股幽香,淡淡的,却让我狂喜,你迎来了你的春天。粉色的花瓣带着稍许嫩青色微微展开,似深闺的少女带着薄薄的面纱般,清丽秀气,也让我鼓足了劲。
一日日,你开得很慢,每晚,我都会看你看到痴迷。你绽放了,为此,你等了一年。我已经等了三年,我会如期开出绚丽的花、散发清幽的香气么?望你,望月,望自己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我总是在迷茫自己的努力能不能换来等价的回报,我总是在害怕六月那天我会错过花期,我总是在踌躇自己将何去何从……
风信子啊,你才是真正的智者。你无虑亦无忧,你不会因杂念而停止生长,你只知道迎着阳光便是对的,你只知道努力便能开花。我决心要摒弃杂念,向着那明亮的地方,苦战三年,名题金榜。
幽香氤氲,缭绕在身旁,颇有番“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趣。月色皎洁,银辉倾泻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也倾泻在风信子上。
“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共享丰富人生。”结伴而行,走向六月的花季,任凭时光金钩银划,蘸着记忆,溢着花香。总有这么一朵花,开满我的记忆。
【篇二: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一方墨砚,三尺素宣。这方寸之地,这黑白之间,也是我的舞台。
与书法结缘始于小学一年级。那时田英章的硬笔字帖是小学里最流行的了,一到寒暑假老师给的固定作业便是练字。初看到那字帖上方方正正的格子字,我才明白原来还有比课本上的字更美的字。这大概就是我对书法的最初理解了。
于是从那以后,每个周末,每个寒暑假,练字成了我最喜欢却又最让我难过的作业了。喜欢的是我又可以看到那美丽而独特的“小人儿”,难过的是我还不能创造这种美。
渐渐,渐渐,墨痕化成了无形的线,将我牢牢系在纸墨旁,涂抹着稚拙的笔画,却乐此不疲。一张,两张,我的字如春天枝头的新芽;十张,百张,我的字逐渐成熟,就如树梢上挂着的,饱满的果实。书法,成为了我展现自我的一方舞台。
教我练字的,是陈炳南爷爷。
对书法深层次的理解,是爷爷说的一句话。他说:“提笔则心静,落笔则无悔。”
“悟性高”,是爷爷对我的第一句评价。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我的评价一直是:“心不静。”
偶而去早了,看爷爷写字。他爱用浓墨,毛笔在墨里浸透,继而翻转转两下,轻提,直接书写,直到墨汁将尽,略为干涩。一气呵成的作品十分大气,令我望尘莫及,那股厚实又纯朴的墨香也久久地停滞在心头。
爷爷将毛笔递给我,我学着他的姿势,饱满的墨似乎轻抖一下就会顺着笔头滴落。略显青涩的第一笔,我转头望了望他,他的眼神坚定又肯定,我有了勇气,微抬手臂,笔画渐趋流畅。
一迂折,回眸一笑百媚生;一挥洒,铁马冰河入梦来。冰肌玉骨,洛神惊鸿;铁钩银划,赤壁肃杀。春秋刹那,天地笔尖;墨香氤氲,时光潋滟。此刻,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这是练了几个月以来,我的第一幅作品。爷爷将笔过渡到他的手中,帮我在落款的位置记录下年份。被墨香浸润的时光,安静恬淡……
书法,用心,则静,用恬静的心灵、沉稳的意念修炼自己;落笔,无悔,犹如人生没有回头路。人生是过程,书法亦是过程。书法这个小舞台引领我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不断成长、向前。
“上善若水,上书若人”。与笔墨纸砚的默契交流,让我沉迷其中,意犹未尽。这方寸舞台,还会继续陪伴我,安静书写我的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