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境的作文

【篇一:优秀作文】

静夜星空,月色柔荑的美、凉意搔人的感到都市显得格外尞野,正当鹰族弄睡、蝠群活跃之际,我们夜闯闇山,温暖的双手紧握方向盘引领我们走向光明。黑影渐浮、空气渐稀,双手不再温暖,仅存赤热的意志支撑,旅人搭上历史轨迹,沿路景色斑驳、血红的印记,伴随因罪恶流泪飘扬于家乡人们心中,那最纯实心底,忽儿见一至眼前浮现,越出其中,惊见虹幕已在天际悄悄地留下炙热的痕迹。

约略数分,虹霞隐退,天浪兴起—之中夹带一枚弯儿自东方渲染—风过树荫,忍不住叹息世间种种不公、忍不住想起世外古人与世无争的好……影像从脑海中一一浮现――最后忍不住落下感慨的泪滴,人群散去,独留旅人思愁伴月。

回程途中,风吹自然成丝竹,雀啼林木间,时而成了最浑然天成的交响乐,身旁旅人细碎交谈、山道两旁摊贩叫卖声热络不绝,唯我悠悠享有这至纯至净的「精灵乐章」。坐上车后,即将结束这一趟返古醒今的旅程,此刻心灵穿透琉璃好似抹上一层最古老的墨香,鸽子云遨宝岛,却从未将其真理传播——殒落世界各地文明阿!您恰似法理的尽头,却浑不知您其实还尚未开始。

晨间的'光投入我脑海,使我乍梦初醒;它却一脸惺忪―我像失舵的船游荡在烟雾弥漫的化境,期待有朝一日晨光再次投入将我引导―远离最深、最初的永无止境。

【篇二:茧中见人生】

陆游将人的一生的过程比作一只春蚕的“蚕生”,吐丝作茧,化蛹自缚,而眉羽终成,钻破茧方见广阔天地。

大抵人要做成事都要先做一个茧。在束缚中慢慢将工作完成,完善,取得成就。据说托尔斯泰在创作时不理发,不刮须,足不出户,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茧”中,直到完稿——而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至今都为人所称颂。在这个角度上,“作茧”是给了人一个隔绝的、专注的空间,是破茧这一质变的前提。

然而作茧绝非指隔离,“茧”也绝非一个空间概念那般狭隘。它是一种困厄的状态,贯穿于人生中每一次创造,每一次学习,每一次挑战之中。孔门教育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的正是顺应一种学习的自然:思路在已知的“茧”中一次次的碰壁终于一点点的启发就如醍醐灌顶,使人豁然开朗。再比如古代士人往往不知要经历几回春至几伤心后才能到达那“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巅峰?这一次又一次的困厄正是“增益其所不能”,提升其才干的“茧”。

作茧、破茧不仅是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分离的片段,它更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一个历程。王国维曾提出所谓“人生三境界“——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是如此。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方知天地悠悠,人生渺渺。而人世坎坷,孰能不衣袋宽,人憔悴?恰如春蚕作茧,在身外束缚中上下求索,在大起大落中求己省身终于双翅既成。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站在人生的高度之上去思考,去体悟,这也正是破茧所带来的一片化境。

何为作茧?于人生,那是不断的困境与折磨,不断激发出人生一次次的醒悟,而破茧则正是人生的经历所带来的“更上一层楼“般的视野。这样的人生,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正如孔子所讲”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作茧的约束让人得以修身,而得到的德行为人开启了广阔的自如——不再为琐事所绊倒,不再为得失而患忧。

人生各个层次上,作茧破茧贯穿始终。作茧失自由,而破茧得自如。

热门推荐
1春天里的那场雪
2春季雨
3新学期,新气象作文
4慢下来,等一等你的灵魂
5暑假
6清明节作文
7品书
8考试之后
9蒙古民风民俗
10奶奶一路走好
11假如没有空气
12我和书包的故事
13暑假作文
14养鱼记
15我体验到了迷茫
16我家的花园
17爸爸真辛苦
18勇于担当
19秋天的校园
20格言的启示
21那一次我真感动
22温暖的记忆
23那些温暖的小时光
24苹果
25烤鸡翅
26时间
27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28二十年后回到故乡
29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30捡拾朝花,留存精彩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