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进诗歌深处】
翻开古典诗词,我被祖国壮美的山河所吸引。
随陶渊明走进南山,当时的他远离黑暗的官场,来到淳朴和谐的农村。“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即使不会耕作,辛辛苦苦却草盛豆苗稀,但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否则怎么会篱下种菊,“悠然见南山”呢?
我想他悠然采菊凝望南山,定会回想从前的人生,想起官场小人的嘴脸,想起官场谄媚的声音,想起农耕的辛劳,庆幸此时的悠闲。所以他一定不会后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心中的感情早已寄情于那南山了。
随王维走进皓月当空的山间。明月相照,山泉流泄于石缝之间。在如水的月光下,波光粼粼,独坐幽篁里,不但没感到孤寂,反而悠然弹琴。琴弦玩转,清泉叮咚,相交成一曲动人的乐章,是什么样的人才有“诗中有画”的才情呢?也只有王维!
随孟浩然,走进青山环抱的田舍。映入眼中的便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绿意,与友人把酒桑麻,闲话家常,一份闲适,油然而生!“骨貌淑清,风神散郎”,闲适之余正是孟浩然。
走进诗中山水,那里山美水秀,画美景丽,但我始终不能领略深刻。直到来到长江,我才真正明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到泰山,领略五岳之首的风采,我才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到人生的某个路口,这句话脱口而出。在当今被网络覆盖的快速时代,中华的瑰宝古诗并没有过时,反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品读古诗词,走遍祖国山水,我为这山河壮丽而自豪。
【篇二:卷中山水】
翻开墨香沁人的书页,一幅幅摄人心魄的图画映入眼帘:西双版纳让我心驰神往,桂林山水让我心旷神怡,梅雨潭绿让我如痴如醉,江南春天让我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卷中山水,体味自然情趣。
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
提到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它地处热带地区,阳光充足,孕育了许多珍稀的动植物。在热带雨林中踱步,呼吸着清新自然的空气,仰视“高高望天树”,踏访“悠悠野象谷”,顿悟“淡淡生死观”,感觉自己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飘飘欲仙。临近傍晚,几位傣族姑娘在水边嬉戏,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傣族的特色小吃烤竹筒饭、烤米鼠,令人回味无穷。傣族人家虽高居竹楼,但热情好客,让你感觉宾至如归。
清奇峻秀的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从桂林到阳朔这段漓江水路,真是“画山绣水”。两岸群峰起伏,连绵不断,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令人眼花缭乱。乘着小竹筏顺水漂荡,江水清澈透明,倒映着青山翠木,显得格外的质朴、自然,偶尔还会看见几只鸬鹚正在捕鱼。好一幅动态的画!
生机勃勃的梅雨潭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随着朱自清的感慨,我来到了梅雨潭。循声而去,一条长长的丝带从空中落下,溅起一层一层的水花,像漫天飞舞的柳絮。潭中石块也是绿的,那满是奇异的绿呀!“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那种得天独厚的绿,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温柔缠绵的江南春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江南的春天,温柔而又缠绵。那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那雨,“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飘飘洒洒;那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那草,不甘寂寞,都冒出了尖尖的小脑袋。
原来,打开书本,可以遐想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品味清奇峻秀的桂林山水,寻觅生机勃勃的梅雨潭绿,鉴赏温柔缠绵的江南春天。打开书本,你会发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它们就在你眼前,就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