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回味】
很多年过去,不能忘的,依旧是外公烹制的香菇塞肉,回味起来,嘴角似香味犹在。
外公家以编竹器为副业。外婆每天起早贪黑地去编竹筐,第二天外公再用三轮车带着竹筐,载着我一起去卖竹筐。生意每次都很好,每次带来的竹筐几乎会被抢购一空。看着外公开心的面容,就知道,今天可以吃外公的香菇塞肉了。
果不其然,外公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些肉和香菇,回家后,又去地里拔了些香葱,准备做香菇塞肉。外公先将香菇洗净改刀,先将五花肉细切成丝条儿,一边将香葱剁成末。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就像是在做一道数学题,丝毫不乱。
将五花肉条儿塞进去了柄的香菇中,使每一个香菇看起来满满当当的,十分充足。将香菇塞肉放进蒸锅,中火烧,等待半小时。出锅了,揭开锅盖,白色蒸汽争先恐后地跑出来,等蒸汽散后,香菇便出现在眼前,油亮亮的香菇装着满满的肉,看起来特好吃。
我早已拿起筷子,夹起一个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哪怕它因刚出锅还没凉。咬一口,美味极了,鲜香的肉带着嚼头十足的香菇,嘴里充溢着鲜香与香甜。一大锅的香菇塞肉被我们一扫而空。舔舔满嘴的油,还是不满足,可也只能回味着刚刚的美味,倒也是不错,满足地笑着,躺在外婆的怀中,睡熟了。
如今,已过去了快七年多了,童年的很多经历都已模糊,而香菇塞肉这首菜,乘着三轮去叫卖竹筐的情景,外公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外婆温暖的带着竹器清香的怀抱,却因为各种因由被触起,引我回味。
嘴角的香味儿,心头的暖,并没有因为外公的离去而有稍微的消逝。反而因为年岁的增长,在不断的回味中愈加觉得珍贵。
【篇二:存】
每个人内心深处总会存留那一抹记忆,像春日阳光,拂过心间也总会留下一种难以描述的温暖。
多少夜晚还分明感觉到自己在那个古城,清晨被钟楼发出的声音叫醒,伴着故乡特有的古老的气息,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在床上躺一躺,感受被子里的温暖。“该起床了,都几点了。”睁开朦胧的双眼,却分不清是在这个现代化发达的首都还是那个我爱的地方。
梦里总觉得还在那座城墙下的广场,用小手紧紧拿着一包苞谷豆,痴痴望着广场上的鸽子,“别看了,喂吧。”姥姥一步步蹒跚的走来,阳光洒进她的白发,泛起金黄,突然发现好像手中的苞谷豆,不禁笑起来,姥姥也笑了,走来抓住我的手,走向广场的另一头。
曲折的长街,幽深的小巷,构成了这里一道古老而富有情趣的地方——回民街。令我眼花缭乱的美食,弥漫着孜然撒上羊肉上那种焦香,柚子茶和石榴汁的清香。于是这里也成为我最爱的地方。妈妈总是瞒着我却带着姐姐去那里,因为怕我吃坏了肚子。于是有时只剩我和姥姥在家里,我却哭闹着要去。“你还小,下次一定带你去。”姥姥摸了摸我的头。
终于,姥姥独自带我走进了我梦寐以求的“小巷”。姥姥坐在一个椅子上,我坐在她的腿上。她用一只手从后面搂住我,另一只手拿着羊肉串。我咬了一块肉,没嚼几下便吞下去。“好吃吗?”我一个劲儿的点头,没回答姥姥的话只管往嘴里塞肉吃。姥姥“咯咯”地笑了,我回头看着她。姥姥脸上洋溢着笑容。
姥姥总爱笑,尤其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她脸上皱纹也越来越多。但我分明感觉到了——皱纹是笑容存在过的地方。这皱纹也似乎伴着故乡的特有的气息,存在我心里灿烂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