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制作传统美食】
从周一开始,我们全班同学就可以期待本周的家长微课堂了,这次的主题是——老鼠糖球。
一直等到了周五,终于让我们等到了活动的到来。做早操一回来,我们就发现教室里来了个做老鼠糖球的师傅。只见他皮肤黝黑,肌肉发达,一边操作,一边跟我们介绍:“老鼠糖球又叫水糖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接着,他把一大坨糖放在一根长长的木棍上,不停地来回拉,一开始有点像面条一样分层,到后来,颜色越来越浅,由黄色渐渐变成了白色了。
然后,他把那坨糖从木棍上拿下来,放在一块大木板上摁平,把一大堆豆沙放在白色的糖上,像包饺子似的把豆沙裹了进去,再搓细。最后,把搓细的长条一小段一小段扯下来,扯下来的时候拖着条细丝般的小尾巴,那模样,活脱脱像一只只小老鼠。这就是老鼠糖球名称的由来了。
接下来就是品尝的欢乐时光了。这个老鼠糖球可以有很多种馅心,如:芝麻,豆沙等。我都很爱吃。
我十分喜欢这样的活动,十分好玩。而且,可以让我们了解很多传统手艺。如今,很多传统手工艺都失传了,真是太可惜了。当然,“死灰复燃的”的也不少,比如“瓯乐”。所以,我很希望,那些濒临灭绝的老手艺,也能像瓯乐一样,重新发扬光大,毕竟,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遗产!
【篇二:制作灯笼】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正常来说是非常高兴的,但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不仅因为学校不放假,而且要制作灯笼。我渴望元宵节,但我深深地知道——我最厌恶做灯笼等活动。
在老师的强制要求下,我不得不拿起材料。
我不会做灯笼啊!李同学听到我的求助,热心帮助了我,他说:“做这个灯笼特别简单,只不过特别费纸。先把纸撕成正文形,然后这样折……一共需要折六个,咱俩一人折三个。”我折了起来,我首先把三张纸撕成正方形,接着按照他说的折法折了又折,然后把剩下两个折完,最后把折好的三个交给李同学。只见他快速地把六个接成一个形状,有点像球体,也有点像五级魔方。李同学撕了个纸条做把手,又撕了个纸条写了一则灯谜,签完名后让我签名,我签了一个大大的名字。李同志跑过去交给老师,老师说做的好,我在座位上想:那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灯笼啊!
元宵节到了,看着外面展览的灯笼,我觉得我获得成功。也许这样的成功对别人来说并不算做么,但它对我来说,却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终于学会了制作灯笼的关键环节,同时也使我意识到: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贵在动手,毅力是我的精神力量,是我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和秘决,我建议学校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因为亲手做出来的这些东西多好啊。
【篇三:模型制作——滑翔机】
“飞机模型,好漂亮。”在别人那句句赞扬中,我沉浸于其中。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少年宫模型世界。大家个个新奇不已,谁也没有想到自己触及到了飞机模型、橡皮筋、动力板。
一袋袋模型学具,如接力般传了下来,大家一拿到学具就喜笑颜开,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按照说明书,从模型袋中取出两片机翼,用剪刀裁开,分为左翼、右翼。将其中一个翼片靠在桌面2cm处沿凹槽线压下,做成减速翼边,心中不断安慰自己小心,千万别弄破。接下来接前缘往上翻,翻为50°作为控制方向,把机翼翻转至底部用双面胶粘上定型片,贴至50°折角处,使其固定。第二片机翼也按此方法制作,将其两片机翼固定在翼台上方的中线处,用塑料片压下,捆绑上橡皮筋,手中犹如出现了一对焰红色的鸟翼。完成折翼后,揭开面纱的是那制作平衡尾翼。
将单独尾片用双面胶粘住后翼架上,一定要以水平中线的方式固定,又将水平直线板翼以90°的垂直平行方式用胶水粘于后翼上方,正面一看活像一只鲸的大尾巴。突然,甲床传来一阵刺痛,不好了,原来是指甲用力过猛受伤了,一定是刚才装机翼时,我心想。我勉强试了试,还可以,就自我安慰开始了最后一步最关键的组装、全拼。
先将翼台下方的两个小孔穿过机身杆后3CM处的最佳位置,用螺旋桨的小洞用力插入,使其可以正常转动,在机身杆后部约2CM处。接着让尾翼架的小洞穿进机身,我仔仔细细地操作着,每一步都丝毫不敢大意。最后大功告成时可别忘把牛皮筋给挂上。拿在手上的那不在是零件而是触动人心般焰红色飞鸟的劳动成果,心中收获着创造的快乐。
这次短暂而独具匠心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模型本来就是我的向往,更加加深了我们对模型的认知。模型是事事物物的缩影;模型是种种成功的起点;模型更是那未来世界的蓝图。这次活动让我们不但收获了体验的快乐,也让我们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篇四:制作兵马俑】
今天,我又要去参加小记者活动了,这回我们将制作兵马俑,我很疑惑,这么高大的兵马俑,我们该怎么制作呢?
刚到场地,水晶老师就给每个签到完毕的小朋友两个塑料杯子和三根牛皮筋,这样我更加迷糊了,这个可怎么制作呢?原来这个只是辅助工具,真正的工具和材料是后来分发的模具和石膏粉。这下我明白了,我们这次要制作的是一个微型石膏兵马俑。
制作之前水晶老师一再给我们强调制作的关键,那就是:要快,要稳,要等。于是老师一声令下,我就立马把整包石膏粉倒入40毫升的水里,然后用筷子快速的搅拌,整个过程不能超过20秒,但是要搅拌均匀,眼看差不多了,我就把石膏水倒入事先用牛皮筋扎紧的模型中,从模型的头部口子中稳稳倒入,一边倒入一边不停的振动,让石膏中的空气冒出来,这样我的兵马俑才不会是个马蜂窝。不一会儿我们都装好了兵马俑。虽然石膏水很容易凝固,但是要正在的坚固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上一个小时。在这个等待的时候我们跟随水晶老师去了一趟“西安”,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西安,一面是古老的城墙、楼阁、兵马俑;一面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的科技之都。最让我想探秘的是老师讲的小雁楼,这个曾经被雷劈打三次,而后有自行修复了。人们一直认为是神在帮助,因为找不到科学结论。就如那个庞大的地下兵马俑一样带有着众多的疑问。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呈现结果的时候来临了,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取下捆绑着的三根橡皮筋,深呼一口气,把模型的前半部分拿了下来,完好无损,我离成功接近了一半,顺利的取下了下一半,我拿起小小的兵马俑上下左右细细的打量起来,虽然有一点点小气孔,但整体上还是完整的。
我们制作手掌那么大小的兵马俑,就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而我们的祖先,在那个年代居然制作了成千上万个如此巨大的兵马俑,这实在是让我们太惊讶了!
【篇五:走进传统美食“烘糕”】
在龙城的大街小巷,烘糕可是无人不晓,烘糕是湘乡的特产之一。至今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了,新的千年到来,几百年积累的烘糕加工技艺面临着失传,这次四年级的小记者们将一同去探访“张师傅食品厂”了解传统工艺,同时也走进烘糕背后的文化。
制作烘糕,要先把大米粉碎,再把粉碎后的大米加入其他原料进行搅拌,放入模具打压后,用切割机把它们切成一块块的烘糕模型,最后把一块块没熟的烘糕放到传送带上,传送带经过三到四百度的高温,最后把香喷喷的烘糕带出了“大炉”。
我们小记者听着制作师傅的解说,看着香喷喷的烘糕,垂涎欲滴。师傅要我们尝尝红包的味道,我们哪里还客气呢?烘糕入口,酥酥脆脆,香甜可口,让人难以忘怀。
参观完烘糕的制作,小记者们还带着好客的张师傅送给我们的一盒盒烘糕,依依不舍的返回了学校。
【篇六:制作传统美食】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过年前妈妈都会带我到广州老西关做小义工,和社区内的长者一起制作传统贺年美食。今年我们制作的是“笑口枣”。
1月31日早上,天寒地冻,妈妈带着我和妹妹来到了广州荔湾区逢源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准备参加贺年食物的制作活动,社区的公公婆婆负责将笑口枣的原料弄好,卷成小球。我负责让小球粘上芝麻,摆好。阿姨义工就负责拿去油炸。分工明确,一个小时后,香喷喷、热辣辣的“笑口枣”就做好了。做好的笑口枣像一个小圆球,外面沾满了芝麻,表面有一道裂口。妈妈说刚炸好太热气,不能吃,要等凉一下。趁这个时间我请教了社区的公公婆婆“笑口枣”的寓意。公公婆婆告诉我“笑口枣”是广州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种,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样子就像人在开口笑,吃笑口枣寓意着全家人开开心心,笑口常开。终于可以吃了,我拿一个塞入口中一咬,啊,香甜暄酥,十分可口,怪不得是广州人春节必备年货之一。
制作的食物是送给社区贫困的长者,让他们也感受到春节的节日气氛。我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了解传统美食,也利于学习了传统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