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四季的味儿】
清晨,太阳初升,阳光照耀着世间万物,一切都充满着阳光的味儿。
三月,万物复苏,百花争奇斗艳,走到哪儿,都能闻见芳香。不知名的野花,梨花,桃花散发的芬芳,夹杂着绿叶和嫩草的清新,使人感到无比的舒畅。
来到校园,一切又都充满了生机,包括同学们。书本,散发出的油墨味,仿佛变成了推动人们前行的燃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香吧。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春天,仿佛是有人故意在空气里撒了催眠药剂,呼吸着,就让人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在朗朗的读书中来到了夏天,树更茂盛了。教室里,空调已不起什么作用,大家的身上散发出汗酸味。“嘶”,有个同学撕开了雪糕的包装。顿时,坐在他附近的同学都闻见了甜甜的味道。有的同学流露羡慕的目光,还有同学厚着脸皮说:“给我咬一口吧。”……
七月,天气闷热,我无时无刻不期盼着下一场大雨。闷热的天气持续了几天。那一晚,只听见一声响雷,下了一场大雨。雨后,空气变得清新多了,很是舒适。走进车库,还可以闻见比较刺鼻的霉味。
初秋时节,桂花开满了树梢。小区院里只有一棵桂花树,但全院都能闻见桂花那怡人的香气,令人久久无法忘怀。
到了深秋,树上的叶子早就落光了,雁群也早已南飞。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菊花依然在挣扎着开放。菊花散发出的香气不浓,但很清香,使人难忘。
冬天寒风刺骨,下雪了,没过一会儿,天地间便变成了银装素裹的样子。我把雪含在嘴里,有点冷,没有味道,便化成了水。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放烟花,放鞭炮。不仅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空气中还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真是在听觉和嗅觉上受到了双重打击。
在这样寒冷的时节里,梅花顶着凌寒,默默地开放了。梅花的香气特别浓郁,成了皑皑白雪中最艳丽的那道风景……
【篇二:探寻年味儿】
年味是什么?
常听长辈说,年味淡了。初时不以为意,毕竟孩子式的过年,是一气睡到天亮,只要懒散悠闲就好。然而当抢红包玩手机充斥着四周,往年的厚重仪式感荡然无存时,我才惊觉缺了些什么。
是什么呢?是满桌年夜饭的满足感,是亲人欢聚一堂的幸福感,还是鞭炮声声的热闹劲?都是,然皆不尽然。
乡下的年味最足。或许是传统保留多的缘故,腊月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杀猪宰羊购年货,不一而足。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拾掇得干净亮堂,四处贴对子,上福字,长辈们脚不沾地,小子们也假正经帮忙,等真正布置好了,却又得去灶房蒸年糕,下饺子,进行下一轮的忙碌了。
食物是顶讲究的。千张,豆干,黄花菜,牛肉,胡罗卜备好,从瓶盖厚切成透明的薄片,层层叠在一起,拌上烧肉圆的油,在蒸柜里放上一小时,终于成为一道美食,而只作早餐佐粥之用。至于年夜饭更折腾,都是功夫菜,挑剔火候。往往是老人小火慢炖,敦实厚重。做的卤要实,蹄筋炖到酥烂,汤底也须采隔年土鸡汤上层的精华,方能煮出鲜味。菜品大约是有了时间作调料,总能尝出十足的过年味儿来。人们手脚不停,只为这品尝时刻的滋味,似乎过年就得费时费力,是骨子里的折腾劲与忙碌感。
然而过年不止如此。记忆深刻的,是年初一的祭祀,等到深夜,外婆便摆好果盘,端端正正上三炷香,又拉我上前,让我磕头。我懵懂地俯身,却听见外婆喃喃着保佑我上大学的话语,烛光映照下的脸慈祥而虔诚。当时不解,现在回味来却是满心的温暖。对儿孙的祝福,或许也是年味的真谛吧。
过年的晚上,人们围炉而坐,老人们念叨过去的往事,孩子早在院中耍火,青壮则谈论今年的收成,大家聚在一起,凑成热闹与温馨的氛围。仿佛找到了闲散的理由,嚼零嘴,看电视,砌城墙,都因着过年嘛的解释而顺理成章。因为是过年,哪怕是脾气再冲的大外婆,也会高高兴兴迎我们拜年,拿出十分的容忍与耐心来。看见街上的陌生人,也会忍不住向前,送上善意的微笑。人人都乐呵着,彼此喧腾热闹的问候与祝福。
现在上学了,临近寒假,教室里的我就坐不住,想念、盼望着过年。等到走下火车,迎来接送的亲人时,心中反而掺杂了一丝坦然,好像迎向既定的结局。这就是年,一个绝对笃定的存在。人们约定俗成,作为时间间段的结束与开始,一年之中似乎只有这一段是无比妥帖与安稳的。
所谓年味儿,大抵如此,不仅在于物质的充实、仪式的繁复,还在于平淡生活中的一段穷讲究、折腾劲儿,在于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之间努力维持的真诚和友善,在于逐渐走远的某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里。
【篇三:年味儿去哪儿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越来越小了,年味儿都去哪里了呢?
年味儿不只是鞭炮声,也是岁月流逝后的残存记忆。有幸刷到过一个视频,那是2013年的时候,子夜跨年的钟声一响,家家户户都满是幸福的欢笑声,到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别提多热闹,多壮观了。
可是近两年来,震耳欲聋的炮竹声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零零散散的烟花冲向天空,以一种绚烂的姿态寂寞绽放,很少有人去察觉,很少有人会欣赏。就这样,这闹腾腾的炮竹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子人的空荡寂静与无趣。
年味之前也会在人们的脸上浮现出来,可现在过年人们好像是过一个稀松平常的节日,没有了之前的热情,没有了期盼。也许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吧,人们不用盼着过年才能买到新衣服,或吃到平时舍不得吃的美食了。
也有的人不喜欢过年,而是喜欢过西方的节日。慢慢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被遗忘了。你看!园子里,街道上,过年玩鞭炮的“小捣蛋”们不见了。现在的小朋友都被手机迷了魂,再也没有让小捣蛋们吓一大跳的经历了。
饺子的气味并没有过去闻起来那么强大了。还记得以前吃饺子总是太急,好几次都烫到舌头。对了,更少了从前和姐姐抢“硬币饺子”的习惯了。
不止这些,重要的是缺少了磕头拜年的习俗礼节。小时候,早早起床,坐在窗边看着一波又一波来拜年的人到我家来磕头拜年。现在磕头拜年这一项已经很少有人做了。那时家里可热闹了,每个房间都是欢声笑语,说不尽的话,笑不完的笑,吃不完的好吃的。
再也没有欢快的炮竹声,对香喷喷的水饺再也没有太多期盼了,春晚节目再也没有以前那么丰富有趣了。我也没有小时候那样的天真烂漫,没有拿着红包,塞满一口袋糖果时的喜悦了。
那年味儿到底去哪里了呢?可能被手机怪兽抢走了吧,也可能被我们丢失了吧,也可能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太好,冲淡了过年时的欢喜味道吧……
年味儿去哪里了呢?我不由得问。
又有谁能回答我呢?
不止是年味儿,在时光的流逝中渐行渐远还有很多滋味体验,让我们且行且珍惜吧!
【篇四:年味儿悄然而至】
一阵寒风吹过,带来了浓郁的腊鸭、腊肉等风干年货的香气。一抬头,便看见家家户户的窗口挂上了风干年货,放眼望去,窗口被清一色的酱红色、白色等遮掩,增添了几许年味儿。
走在街头,道路两旁的店铺都基本打烊了,除了卖烟花爆竹的生意还挺好,不时有小孩子和大人过来购买;路上,车辆和行人都少了很多,远处传来稀疏的喇叭声,大多数人都赶着购物、拜年、回家过年……在空旷的草地上,传来一阵阵“嘭啪”的爆竹声,给冷清的大街小巷增添了几许热闹和喜庆。
傍晚,家家户户都飘出了酒肉的香味,引得流浪的猫狗都垂涎三尺。屋内,大人小孩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近期的生活,大家举杯换盏,谈笑风生。饭后,一家人看着春晚,嗑嗑瓜子,唠唠家常,很是温馨,连空气中也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孩子们则冲上街头,用压岁钱买来了烟花爆竹,到家找个空旷的场地就“噼哩啪啦”放了起来,嘻嘻哈哈地玩耍一夜。
一串串烟花窜上天,在夜空中绽开出朵朵“火花”,把天地照得雪亮。除夕就这样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度过了。大年,也正式拉开了帷幕,年味儿就这样悄然而至了……
【篇五:我心中的夏天味儿】
和乡下的夏天比,城里的夏天真的太没夏天味儿了。我好怀念以前的夏天味儿。
小时候,我在村里和爷爷奶奶一起插秧,一脚踩到软趴趴的田地里,把一大根的秧苗缓缓地插进泥里;下雨时拿起一把伞就冲到外面去,脚丫子踩到水坑里发出啪叽啪叽的伴奏声,四溅的水花吓得青蛙落荒而逃;捡起长长的竹竿逗弄小河里黑黝黝的小蝌蚪,蝌蚪被竹竿搅得四散开来,从一团团变成一只只,最后全都慌张地游走找妈妈去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和爸爸一起到西瓜地里挑西瓜、摘西瓜。就像是走进了一大片西瓜的海洋,大大的西瓜像一个个穿了黑绿条纹披风的圆乎乎的小河豚。
切开西瓜,一股浓浓的夏天味儿迎面扑来,像一个粉色小精灵钻进了我的鼻孔,我忍不住一头扎进西瓜,黑黑的西瓜籽沾了我一脸,像许多的小黑痣,西瓜汁从我的嘴角直流到脖子,浸湿了我的衣服,像个小画家一样作了一幅西瓜画。爷爷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小伟就是个西瓜宝宝。”
我想念乡下的夏天,更怀念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夏天味儿。
【篇六:忘不了的年味儿】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家在过年的时候自己打年糕呢?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家在过年的时候杀自己养的猪呢?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家在除夕吃大猪头的呢?
还是从腊月初旬开始讲起吧!
“嘿哟!嘿哟!……”每到过年,爷爷定是要打年糕的,爸爸帮忙算账本。一大袋一大袋的糯米清洗过后,放进木头蒸桶里蒸煮,好长时间后,一桶一桶热腾腾的还未成型的年糕才出炉,马上就倒进一个石臼里,一群上了年纪的叔叔伯伯们拿着木棍,木锤子,轮流打起了年糕,一边打,一边搅动,加水。据老人说,打过的年糕吃起来更香,更有味儿。年糕坊里里外外都是人,大人总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偷偷地弄一点儿年糕来吃,农村里管这叫“对食猫”,入口的年糕温热,香糯,吃了一口就想再吃一口,根本停不下来!年糕的寓意大家都知道,就是年年高升嘛!在农村,打年糕时,人越多越喜庆,来年的福气就越多。近些年来,手工年糕越来越少了,大多是用机器打的,也没有了原来那香糯可口的味道了。
第二件大事就是杀年猪,别的人家过年都是去菜场买猪肉,我们家可不这样。爷爷养了很多头猪,每年春节前,一群人围在一起,准备杀猪。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杀猪般的嚎叫”嘛!在杀猪时,那声音,绝对可以用惊恐来形容,充满了无助和绝望,那猪肥肥胖胖,猪肉切成一块儿一块儿,有的人特别喜欢,也有的人会觉得腥气。在我们家,肉会当成年货送人,留些分给邻里乡亲,自己却不多留,几块肉和一个大猪头足以。肉是早早烧了吃的,除夕那天也会吃,那大猪头会留着放起来,猪耳朵上串俩个纸铜钱,除夕前一天煮。
打年糕,杀年猪,充满了过年独有的味道,虽然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希望这些风俗习惯能永远传承下去!我永远忘不了这独特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