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守望者
守望者

【篇一:守望者】

小时候,我总喜欢和奶奶一起看电视,每次吃过晚饭后,奶奶就在那儿看着同一个频道——绍兴的莲花落。

“日出东方一丈高,屋里走出我石二佬,西瓜皮帽头上戴……”里面全是满口的绍兴方言,正宗的。有时,我还总是怀疑,我到底是不是绍兴人,里面怎么还会有许多我听不懂的话。这时奶奶总要突变风格,换一个腔调,也学着里面的土话开始唱起来。其实,每次我都是半懂不懂,一知半解,但总会认真地去听、去学,只是觉得挺好玩的,有趣,活像个小傻瓜。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爸爸昨天也在独自感慨,是啊,我家的房子是03年建造的,05年入住的,那时我还是个懵懂的、只有记忆碎片的小毛孩,总是在父母的大腿间磕磕碰碰,喜欢坐在妈妈的脚上,在半空中摇船,嘴里哼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想着,我总会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独自伤神,回忆着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隔壁的林奶奶是个越剧迷,自打我记事以来,她就总喜欢唱越剧。有一次,我刚起床,就听到隔壁传来声音,我有些小激动,想要去窥探个究竟,今天正好让我撞个正着,就去见识一下吧!

从虚掩的门缝往里望去,只见她有模有样地在开始清嗓子,做了个深呼吸,突然闭口、定心,眼珠子咕噜一转,嘴微微张开,便开唱“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开篇有些没懂,后来便渐渐略知一二,哦,我突然像如梦初醒般恍然大悟,唱的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以前总不明白越剧唱的是啥,在搞什么名堂,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其实唱的都是些名间故事和历史故事,故事有情有节,也挺有些文化底蕴的。

现在,尘世太喧嚣,人心太浮躁,一切都被湮没在这来往的车流之中,行人的仓促的步履之中,不见踪影。

奶奶也好像不再听莲花落了,又有了新的爱好,在看言情剧、武打剧、韩剧。所有的人都像是遗忘了曾有的一切,但情况或许还是乐观的,那个林奶奶内心的坚守还在,不,是一直都在,不曾改变。她仍然怀揣着一颗对越剧热恋的心,每天唱着她的越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我不知道是什么能够使她一直固守于此。

或许,这正是她对这种文化的守望。

【篇二:民俗的守望者】

八月十五中秋夜的晚上,我和同学卖完孔明灯后,兴冲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西大街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店铺前还有着光亮,走过去一看,却是一个老奶奶,在店铺前放置了一张案板,铺着红色绸缎的案上放满了各式水果和食品。我们很好奇的走过去,问老奶奶这是在干什么?老奶奶微笑着对我们说:“敬月!”

敬月,这是一个多么遥远的名词。回想起从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过,敬月,就是去虔诚地供奉月亮,希望在这一年剩下的日子里,月宫里的嫦娥仙子可以保佑全家人平安、幸福。仔细端详案上的物品,主角是一根长藕,据一旁的老人子女说,这个藕是多日前就专门定购的,不但整,还需将一些小细藕也连在整藕上,寓意整个家族的繁衍茂盛。再看看这丰盛的物品,心里在想,那咧嘴笑着的石榴应该就是子孙满堂的意思了。还有整串的葡萄应该就意味着硕果累累吧?我正这样想着,一旁的同学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叫起来:“看,都是双数呢,四个苹果、六个柿子、两包月饼”。一旁的家人又热心介绍起来:“这都是希望成双成对、事事如意、六六大顺。放藕的茶盘里放着的金色小鱼,还有白色玉石兔子头上扣着红花,都是图个热闹。”是啊,很平常的两只小白兔因为头上戴了两朵花,立刻显得生动起来。

第二天,我去奶奶家,把这个发现告诉他们时,他们竟然很激动,一问才知道在他们的小时候,也有这样的风俗。爷爷和奶奶的童年,一个是在偏远落后的农村,一个是在有着“天下粮仓”美称的繁华的漕运之都度过,他们的童年都有这样的习俗,是除了春节以外孩子们最爱的节日,“敬月”之后,小孩子们走动窜西,到那家吃那家,好一派热闹景象。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人都已爱上了洋节,已经淡忘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现在,即使在传统保留相对较好的乡村,也没有多少人在敬月了。

回想起那一晚,整条大街沿街的房屋门窗都紧闭着,路上几乎没人,只有他们一家在虔诚的按着传统,摆着传统的供品,等待十二点的到来。空寂的大街给这位从十六岁就开始敬月的老奶奶添上了一种神圣的氛围。

我们不应该从洋媚外的去过一些洋节,忘记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精神瑰宝啊!

愿老奶奶一家可以继续守望这个几近失传的习俗。明年,我也想在家中的院子里摆上丰盛的供品,也同家人相拥在一起,共同敬月,也成为我们淮安民俗的守望者。

【篇三: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这是一个专属于年轻人的故事,叛逆、放荡、残酷的故事,来自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也许因为我自身的年龄、经历的事情,也许我没有主人公如此的愤世嫉俗,书中为了表现霍尔顿的不学无术每句都是满嘴脏话,令我有些遗憾。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不过虽然有这些粗俗词语,但霍尔顿拥有一颗敏感的心,也正是因为这颗心才让他如此不同,“出淤泥而不染”。霍尔顿厌恶学校、厌恶人群、各色各样的人,但本质上他是个很不错的人,只是“假模假式”的社会不得不令他心烦。他并不像那些伪君子一样,屈于种种利益、名誉,最终堕落虚伪着生活着。不论权利再大的人,也只是这个社会的傀儡罢了。

他想逃离这个一刻也不想待的地方,甚至想去乡下装聋哑人来摆脱世俗,可做“不食人间烟火”也只能想想而已。仅此而已。

霍尔顿最痛恨电影,做作的情节使他头疼,可在百无聊赖时他又不得不迈入电影院;他痛恨玩弄的感情,一种肮脏的爱情,可他又做了他痛恨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太多。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是悲剧的,他的悲剧比任何人都要痛苦。挣扎的太多,惶恐无助,逼迫做自己讨厌的事情,只是因为他看破红尘、看淡一切,想逃避。最后,也只好妥协。

霍尔顿的人物形象也是很讽刺的吧。

他的幻想是美好的,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守望着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就像他的妹妹菲苾、弟弟艾里那样。在这个喧嚣污浊的世界,也仅仅有孩子拥有花儿般得心灵了。却也完不成这个愿望了吧。这个世界被腐蚀了太多太多。

有时候,比起主人公的“愤怒青年”我更喜欢那个可爱的菲苾。她虽是小孩子,但比她哥哥更理性。她懂得做事的轻重缓急,当然也打消了霍尔顿不切实际的想法。

你的身边,也总会有这种人吧。像主人公的桀骜不驯,菲苾的善解人意,伪君子的假惺惺,它会使我们引起共鸣。我想这也是《麦》畅销的最大原因吧。

【篇四:心灵的守望者】

启明星褪去光芒,旭日从地平线上呈现,四季交替,每一个晨曦每一个日暮,年华伴随着时间悄悄流逝,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守望者,他守望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日子如流沙隐藏在不紧不慢的时光里,偶尔翻开记忆中那些发黄的扉页,但清晰如同昨日,细数每个季节的快乐与忧伤,定格的瞬间,唯美的特写,记录着点滴的美好。因此,年少的我们爱回忆,回忆单纯幼稚的童年,回忆刻在心里的小小幸福。逆光薄暮中,我们找寻着最初的自己,和当初最纯真的快乐。

然而时间也如同一个掠夺者,时间太过于冷漠,总将往事搁浅。都说青春是梦的故乡,但却时常让人找不到方向,迷茫中让我们更加留恋过去,我们束缚了自己,让前行的脚步被回忆所羁绊,那些风干的回忆成为了心灵的依靠。而现实中,我们内怀殷忧,踽踽独行,每一天我们都得去思考怎样生活,回忆不能赶上生活的节拍,我们得学会在心上为它留下一片空白,然后铭记。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只有回忆才是洁净的圣地,从未被污染,它烙印在心底的最深处,同时,它也散落在阳光下、生活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回忆。酸甜苦辣的味道,都是人生旅途上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们如何品味生活,如何对待人生,它们与心跳同在,与小时光同眠。

心灵的守望者,他守望着回忆。有人说,人本身的属性是寂寞的。但我却不以为然,因为纵然再孤单,每一个人都会有回忆相伴,那是时间也带不走的。心灵的守望者是我们自己,是内心世界的自己,自己守望着的是生活中的一切,看着似水流年,也看着人事变迁,还有远方等待被追逐的未来。

心灵的守望者,守望的是老去的时光;

心灵的守望者,守望的是消失的美好;

心灵的守望者,守望的是触摸不到的那片纯白。

热门推荐
1一路花香读后感
2我最熟悉的人
3杨梅
4雾中的乡村
5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有感
6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中国
7愧疚
8幸福与吃相伴而行
9忆家乡
10握住我的手
11我的碎片化生活
12安全放首位
13寻菇记
14吉吉的回家路读后感
15笑容的鼓励
16一封书信表孝心
17听雨
18一节神秘的课
19童年趣事
20我的那只钢笔
21我看见
22花样年华,永不散场
23太空想象作文
24皮艇冲浪记
25助人是一种快乐
26《雷锋》读后感
27忘不了那个人
28嘉陵江的日出
29我最熟悉的人
30与阳光的两邂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