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俯仰之间
俯仰之间

【篇一:俯仰之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题记

黑暗中我寻到了一丝光。

我从无边的黑夜与潮湿中挣脱的那一瞬,空气里有阳光安静地落下。我舒展着身体,任那自飘落的途中析离成细小的碎片的光斑游移于清晨的雾霭间,在我周身纷扬,光怪陆离得仿若梦境。沁润的空气里每一次律动都带着催促的意味,涌入我体内流转为生长的力量。我一抬头,便看见了整个世界——而与此同时,世界却只让了那么一双漆黑的眼,微微俯视着我。

“发芽了呢。”他笑笑,清澈细长的水流渗入我身边的泥土,又有新的力量汇聚到我身旁。他收回手,俯看着我的眼底是真切的欣喜与渴盼:“快开花吧。”

我是一株花,生于高山脚下低矮的泥土中,仰头便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而自己所见所闻皆不过方寸。幸而,我亦无什么远大的想法——平平静静地成长,开花,如那个一直以来悉心照料我的人所愿的那样,然后待到某一阵寒风刮过,凋入尘土。

“待到寒风刮过,它终会凋入尘土。”一个声音说着,语气温淡,不悲不喜。那个从高山上走下来的人,平和地阐述着这样一个事实。“世间纵有万物,生死却不过一瞬,如何能将自己拘于一草一木,不知这天地之大?”那人将视线从我身上移开,侧头看他。他却沉默未答,只是拿着土锹,将我身边复又生出的几棵杂草一一除去,又细致地替我周遭松土。那人也沉默下来,看着他轻柔小心的动作,终是未置一言,拂袖而去。

他在我身边坐下。“站在山顶上的滋味,就这样好么?”他仰头向上看,目光不知落在何处,有些迷惘地喃喃自语着:“一切皆为俯视,超乎象外,看得那么高那么远,甚至视芸芸众生都微如芥子,可是那样的话,我们还有什么好追寻的呢?”我摆摆叶子,虽然并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但之于我,一生也不过是发芽,开花,间或抬头看看这天高地远,最后安然自得地迎接死亡的到来。一瞬又如何,于一朵花而言,那就是足够仰仗一生的,完整的全部。

“从高处往下看,你能看到的会比穷极想象的还要多。”

“可我们都活在这尘世之中,又怎能将自己抽离尘世之外?既已身陷囹圄,那么抬头向上看,纵使不知尽头,可每竭力着一分,每多看到一分,都是令人心动的喜悦。”

“可我们都是要个结局的。历史留给我们最后所能看到的,也只有一个结果。就如同这花,从出生起的那一刻就逃不过凋敝的结局。”

“从高处向下看,最先看到的总是结局。”他仰头看着那人,仍然微微笑着,“所以你看到了它最终的死亡,而我看到的,是它的生。”

那人怔住,终是无奈苦笑:“既是如此,那你便继续仰视这世界吧。也许,你真的能一寸寸去追寻到更多。”

“走吧。”两人转身,比肩离去。身后,是花开灿烂,摇曳生姿。

【篇二:刚与柔之间】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这灵物,无时无刻不在显示它的智慧。“滴水穿石”,何其刚也;“顺流而下”,何其柔也。水的智慧在刚与柔之间彰显。小到个人,大至社会,他们的魅力与精神也同水一样,在这一刚一柔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在刚与柔之间彰显人格魅力。“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犹如裘,千骑卷平岗。”有力的双手,一手牵着拼命往前跑的猎狗,一手擎着勇猛的苍鹰,千骑的军队踏起滚滚黄尘,你酝酿着半醉的胸胆,出猎密州。是啊!微霜的双鬓又有何妨?被贬黄州又有何妨?你这铮铮铁汉不是依旧高唱“共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么?这便是苏轼的刚,贬后的他依然豪情万仗,失意的他依旧心怀天下!他有一颗刚强的心,不畏强权,不畏挫折。

苏轼的柔亦是动人心扉。同是一曲《江城子》,《记梦》却为我们展现了曾大笔挥下“大江东去”的豪放词人的柔情一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何幸,生得苏轼十年相守,死后亦得词人十年相思。当他为亡妻种下十万株松苗,当他十年后写下这感人肺腑的天下第一悼之词,苏轼便注定以柔情男人名义流传千古。他的柔情抚慰了亡妻的魂灵,他的柔情诠释了文人君子应有的风范。

苏轼在刚与柔之间找寻到了人生的定位,他的人格魅力在刚与柔之间溢满天地!

香港:在刚与柔之间传达香港精神。

还记得菲律宾人质事件吗?香港媒体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向世界传达了香港精神。在事件一发生香港媒体就跟踪报道,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并谴责菲政府,要求力查真相,严惩真凶。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得知香港有仇菲事件,香港媒体立即发表文章表示谴责。香港媒体用理智与善良告诉世界:什么是香港精神。香港精神是激烈谴责菲政府的刚硬,是坚持正义;是真切关怀无辜菲人的温柔,是善良宽容。

香港人坚守自己的刚与柔。他们能空前团结却不群情激愤;他们能善良宽容,却不放弃追责而纵容罪恶。

苏轼用刚强的心灵撑起宋词的天空,用似水的柔情抚慰受伤的心灵,在刚与柔之间为君子写下注脚。香港媒体用刚硬的态度击退罪恶,用善良的柔情宽容无辜,在刚与柔之间诠释香港精神。

【篇三:我与书之间的故事】

我读书比较晚,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一本书已经是初一了,注定了我与书相处的时间短,可这短短的时间真的收获不到吗?

第一次看课外书,还是初一时老师推荐的,大冰的《乖,摸摸头》。虽然时间已久,但记忆犹新。起初买来只是看个热闹,读起来就被书中的生活所吸引,这本书像是一本游记,记录了旅途中的生活琐事和那些朋友之间的来来往往。初读,便被书中“老不死”的形象所吸引,大冰写的“老不死”极其有趣,描写他惨不忍睹的样子更有画面感,当时每天晚上闭上眼都会浮现出老兵的样子。

“温故而知新”,课外书也是如此。又在一个假期拿出了大冰的这本书,再读才发现书中“老不死”实则令人心酸,无论是他经历过战争的“破裂”的身体,还是他的种种悲惨的经历,就连一个微笑都让我看起来那么心酸,那么令人心疼。我亦读出了大冰与老兵之间密切的关系,一切感受都与第一次读截然不同。

进入初三,中间夹杂着《亲爱的安德烈》的柔情,《边城》的悲情以及《明朝那些事》的历史,但印象中最深的还是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

汪曾祺的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因为读的时间最近,还因为这本书中的内容对我的口味,好似美味的甜点,入口即化,令人心情舒畅。如果说前部分写食物有些“浮夸”,那后面的写生活,就真的是接地气了。它更像是随笔或者是日记,至少是我那么觉得。看似轻松悠闲地文笔,却又充满作者的用意,这可能就是写作的最高水平吧。

和蔼的沈先生,爱花的老舍先生,造型奇特的金先生,哈哈笑的林斤澜……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几乎每个符号中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所以即使我做了大篇大篇的批注,也不感到浪费时间。这本书,值!

我与书,相处时间虽然短,但收获到的一点也不少。

【篇四:童话与我之间发生的事】

童话,一个充满温暖,欢笑和幸福的幻想世界,也正是因为这个世界的美好,是他成为了所有小孩小时候的主宰者,当然我也不例外,而且我还因为童话而发生过很多事情。

相信大家都知道蓝胡子这个故事吧,这个故事可以说得上是我的童年阴影了,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蓝胡子这个故事是我7岁那时,这个童话与我所听过的所有童话带有不同,他不像白雪公主那样充满梦幻色彩,也不像玫瑰小精灵那样充满悲伤,更多的是恐怖血腥,我爸给我讲时还为了不把我吓到,给他强行讨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说最后蓝胡子的妻子的哥哥找到了妹妹,还一把火烧了蓝胡子的城堡,弄得我现在才知道那个结局根本就是胡扯的。但虽然爸爸给这个故事造成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当然我还是吓得睡不着觉,甚至还让我有好一段时间一度认为当了公主之后就会有这种结局,弄得我那一段时间人心惶惶的,晚上上个厕所都要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开开。

其次就是我刚才说到的那个玫瑰小精灵了,这个童话属于安徒生故事,而且这个童话也非常的冷门,但他却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一个深不可灭的印象,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这个通话,所以我就来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主要是说的一个女孩儿和一个男孩子相爱了,但女孩的哥哥并不同意他们这个恋情,而且还把男孩的头砍了下来藏到了花盆里,玫瑰精灵见证了这一切,把它告诉了大白花精灵和蜜蜂皇后,让女孩的哥哥在心灵上遭到摧残之后又被毒剑杀死了。最主要的是这个故事还是我一个人自己看的,当时女孩儿的哥哥所做的行为实在是把我吓得不轻,特别是他把男孩的头栽进花盆里那一段,让我至今也忘不了,还让我看完的那个夜晚一直睡不着觉,而且在那之后我见到月季或者玫瑰就会禁不住打个机灵。

虽然有些童话真的非常的可怕,但是童话更多的是展现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世界,也告诉了我们,坏人永远不会有好下场这个事情,希望童话能继续给更多小孩带来一个美好和充满幻想的童年。

【篇五:我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虎妞”是我家猫的名字,它是间层品种,之所以给它起名“虎妞”,是因为它身手敏捷、聪明伶俐,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虎妞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又圆又胖的脸叫人总忍不住捏一下,它叫起来的声音极其温柔,每当听到它的叫声,总能触动我内心温柔的地方。最具特色的就属它的毛,从表面上看是一层灰色的毛,但是把它拨开,里面便是雪白雪白的,因此得名叫间层。

有一次,我吃了早点,正在准备猫粮时去上了个厕所,等我回到屋里以后,咦?虎妞的猫粮怎么少了这么多?这时,我看见虎妞正在死盯着猫粮舔着舌头,难道是虎妞偷吃了?为了一探究竟,我又倒了点猫粮,把虎妞关进笼子里,躲在一个角落偷看,一分钟,两分钟,几分钟过去了虎妞还没什么动静,正当我准备放弃时,只见虎妞用前爪使劲刀笼子的料扣,一会儿就把笼门打开了,它三步两步地爬上了笼子,低着头美美地吃了起来。看到这里,我冲出来大叫“虎妞,你原来会偷吃食物呀!”虎妞听到声音,抬起头,睁大了眼睛看着我,那眼神无辜极了,看到虎妞这种眼神,我再也不忍心责备它,只好说:“好吧,你吃吧,吃吧,吃成大胖猫。”虎妞好像听懂了我的话,向我“喵喵”叫了两声,又低头吃了起来。看着它贪吃的样子,我也真是无奈极了。

虎妞是我的朋友,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我总喜欢摸它的毛来缓解劳累,这时虎妞总是乖乖地趴在我的腿上,它把它的体温传给了我,让我疲劳顿消,而它往往会舒服地闭上眼睛享受我的爱抚。

记得作家冯骥才说过“信赖往往会创造美好的境界。”我想我和虎妞相处的一幕幕就是这美好的境界吧。

【篇六:是与否之间】

要在这里“存档”吗?

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存档和“读档”功能。我毫不犹豫的按下了“是”,因为只有这样,玩到后面,发现剧情朝不好的方向发展时,还能及时回头,读档,重来。

于是,我就一次次的在存档和读档之间,将原本选错的选项以及渐渐走歪的路,一一纠正过来,走向那条人人都希望的通向美好结局的路。

一路向前,但当我终于到达那美好的路时,却感到心累,又感到迷茫。因为我在不同的路线中看到了不同的结局,看到了由我操纵的主人公的不同经历,而主人公依旧毫无保留的对我笑着,即使我一次一次的试验,最后将他逼上唯一的由制作人指定的路。

这是好的结局,理想的结局,但这真的是我的路吗?人生可没法如此的存档、读档!

人生路上,如果想要好结局,也许就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跟着众人走,就像游戏里跟着制作人的意愿走一样。

但我又不由得问自己,也许这样的选择很安逸,不用动脑筋,但等走到最终结局,想起当年时,也许我会像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那首有名的诗《未选择的路》中所写的那样:“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那一叹,一定是伴着迷茫而又遗憾的苦笑。就像《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回顾自己的后半生一样,“随随便便”,“模模糊糊”。

在玩游戏时,我试着不再用存档和读档功能,在每一个分叉口,坚定地选择一条路往前走,一口气玩完了整个游戏。虽然结局有些遗憾,但这是我的结局。我看到了不同于皆大欢喜而更加现实的结局,因为人生怎么可能都是那样一帆风顺呢?

所以,如今现实生活中,当我选择了一条路走下去时,会为未来的风景不安,却又满含期待的笑着。儿,回首过去时,也能为自己的错误释然一笑,对自己所看到的独特风景感到欣慰和光荣,即使结局不是那么好,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最真实的好结局。

就像《静静的顿河》中坚定地选择为爱情而奉献一切的阿克西尼亚一样,不管是跑还是爬都会不顾一切的追向格里高利,即使最终中弹,也会像格里高利露出微笑。

要在这里存档吗?

否。

热门推荐
1鸭子的启示
2碎片化
3温暖的背影
4胆小如鼠
5别怕
6阅读伴我成长
7我眼中的秋天
8我的数学老师
9改写《送元二使安西》
10和平中国我的梦
11有趣的亲子活动
12我想对妈妈说……
13雪中的情
14爸爸,您听我说
15海之美
16我的妈妈作文
17家宴
18游茶马古道
19霸道同桌
20读《刘胡兰传》有感
21重返母校
22最动听的声音
23时间的痕迹
24还书小学
25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高铁
26愿为窗帘
27讨厌的公鸡
28味道
29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三年级作文
30第一次骑马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