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那有温度的目光
那有温度的目光

【篇一:那有温度的目光】

你看世界的角度,就是世界给你的温度

---题记

难忘老师的目光任岁月潺潺的流淌;不能忘怀始终是老师的目光让心间蔓延情愫。它洞穿千年的风霜伴随着竹露的清响,带来朝露中第一缕阳光。

清晨,远方的天际蒙上了一层乳白色的雾,似轻纱般温柔地拂过我的心灵,似幻,似梦……不久,太阳慢慢从山头爬上来,淡淡的光辉也渐渐变得璀璨起来,这正像是希望的曙光向我们招手。最后宛如一位金发碧眼的美丽女孩儿高高昂气头朝我们微笑!

我抬起头,迎着光辉迈着大步向前走。走到校门口,迎面而来是背着包匆匆赶来的老师,我抬头,踮起脚,一面喊着“老师!”一面向她招手。老师看向了我,向我招了招手,然后投来一个灿烂的微笑,像一波秋水,象一股暖风,让我的心舒展开来,特别舒服。阳光下,她的长长裙摆在风中轻轻吹摇,目光里满是温柔,有如春暖花开般暖暖的照进我的心房,我只觉得身上好暖好暖……慢慢的在身体里扩散

老师温柔的目光是清晨的第一抹暖阳,似涓涓细水流淌心间……那有温度的目光里充盈着力量,鼓舞我不断向前向前向前!

老师的目光是那跳动的烛光,照亮人生中的困惑,照亮你前进的方向。曾记得那个烈日阳阳的正午,我的心就如这炽热的光芒般浮躁,心情无以平静下来,感觉胸口有一团烈火将要释放。我不断挪着座位,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正在我无法专注,躁动不安的时候,老师就悄悄来到我的身边,敲了敲我的桌子。我抬起头,跟着老师走出了教室。

她一手撑在栏杆上,一手抚着我的肩膀,抬起头说道:“你有发现自己问题吗?”她的目光里饱含了焦急和担忧,眉间的纹路清晰可见。我低下头,手中不断摩擦着“嗯……专注力……”我抬头用胆怯的目光看了看老师,“不够。”我们俩都沉默了,她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抬起头来。”我慢慢抬起了头,她说:“你要正视自己的问题,知道吗?”我弱弱嗯了一声。

时光斑驳,那有温度的目光里我懂得了坚持,正如黑夜中那一盏永不磨灭的灯火,告诉你心向光明就永存希望;那有温度的目光里我懂得了关爱,正如清晨黎明的曙光,照亮世界,给每个人带去一束阳光,告诉你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心存感激。

老师的目光是最美最美的诗,最醇最醇的酒,最真最真的爱!

【篇二:碎片的温度】

如今信息时代的洪流不断压缩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细细研读一本书已是少有之事。碎片化阅读在此兴起,评价褒贬不一。我认为,碎片化阅读是利大于弊,它是有温度的。

武史学家博士廖峰说:“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这一警示已成为现实。在高速发展的世界里,碎片化阅读是快速了解文章的方法,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是适应快生活的必备。正因如此,我们才成为了碎片信息化的奴隶。

碎片化地阅读是快建了解文章的方法。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使我不用看完整篇《将进洒》也能快速了解李白的乐观;一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使我们快速了解鲁迅先生内心情感;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使我们立即感受到慈母恩情……正如我们日常引用名人名言一般,虽是众多言语中的一块碎片,但其温度是炽热的,使我们顿时感受到其中无穷的情感

碎片化阅读是社会发展的必需。现“快餐”,“5G快通信”等词使用频繁,顺之应和的是当今的快生活。首先,人们所拥有的空闲时间减少,碎片化阅读能帮助人们快速抓住重点免去长篇叙述,达到减时而不减质的效果,使我们更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其次,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更需要抓重点、更便捷的阅

读方式。而碎片阅读正符合人们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更充分利用时间。也正是一枚有温度的碎片,正在温和地影响着我们。

碎片阅读是扩大阅读面的好方法。中国人均阅读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仅仅因为字太多,抑或看不懂而不愿读书是十分可悲的。反观微博等网站小段式文章却十分受欢迎。不难得出,碎片式阅读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使读者快速读懂一篇文章,用更少的时间扩大更大的阅读面!碎片化阅读可能被认为不够深入文章。诚然,碎片阅读只是浅层面的阅读,但是碎片阅读可以帮读者理清思路,是激发读者细细研读文章的关趣。碎片阅读虽只是阅读方法中的小块碎片,但它是一块有温度的碎片,待人细细感受。

从一片落叶里回味盛夏,从一件唐三彩中感受盛世王朝。从每一段文字碎片里感受精神的温度,不再拘束于整本通读,运用碎片阅读,感受碎片的温度。

【篇三:温度心情】

温度变化带动环境变化,环境变化带动心情的变化,我也随着温度一同变化。

0℃是月光

早晨,我起得很早,想看看冬日的早晨(实际还不到早晨)的神秘。冒着寒风仰望天空。天是黑的,月亮还没有到下班时间就钻进蓝墨般的云被里无忧无虑的睡大觉呢!只留下半个脑袋――它也要呼吸呀!

借着残余的月光发现了窗台上的几根冰柱儿,在北风的怒吼下微微颤动,但丝毫不失它阴冷的本色。在惨淡的月光照射下,反射出一道隐匿的寒光,越发显得深,樨利。仿佛要刺进我收缩的心。

36℃是体温

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坚持着,走过一个又一个站口,穿过一条又一条鸿沟。我感到有些寒冷,想找个地方避风,是父母还朋友?他们都是我的避风港湾。但是,父母对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中每件事都为我着想,还有亲朋好友对我的期望,有时也让我感到压抑。

我感到我的体温在上升,但是我知道,我只能保持360℃的体温。

750℃来杯咖啡

在书海中潜游的我,不敢停歇,直到两眼看不清。以至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此时已经犹如幻灯片一般,只是放映速度太快了。看着窗外树木的灰色,我想到咖啡,75℃是咖啡最理想的温度。端着冒热气的咖啡,待那浓郁的飘香弥漫周围,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品一口咖啡是如此惬意。仿佛进入梦境中的世外桃源。在那里,一切是美好的迷人的。

但是,它太过轻盈,如片片浮云千变万化,随时都有消散。忽然,手指触到的杯底开如降温。我明白,在美丽过后,总的面对。于是,操起“战笔”开始奋笔疾书。

95℃是回顾

当我回顾自己走过的痕迹,的确很感动。在那里有快乐的笑声,有美好的故事,也有苦涩的泪水。此时一涌而出,奔泻千里,如黄河之水奔流到海永不复回。我也思考过在这条类似战争的路上,我收获了多少,学到多少。在此之后,我告诉我自己,一定要为这一切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

此时闹钟响起,敲动我心中的船只,我会撑一支长筒去寻觅另一段踪迹,水波会为我荡漾,柳枝也会为我摇曳身姿,是谁的高歌摇动我的心波,震撼我的心房?是中考。

我相信100℃是沸腾。

【篇四:初夏的温度】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是一年的夏天。

不知是自然天气的缘故,还是心灵的触感,总觉得今年的夏天,多了些微凉。

悄然翻回脑海中的记忆,去年的这个时节里的每一幕又再次呈现在眼前。

那真是个炎热的夏天,杜鹃花还没零落,蝉早已爬上树梢不停地聒噪;常青藤也悄悄蔓延上了篱墙;大片大片刺眼的阳光从林间泻下来,给大地带来了无法阻挡的热量。那间狭小的教室里,电风扇在呼啦呼啦地嚎叫,可我们还在全神贯注地听课,时不时埋头做些笔记,遇到精彩处,饶有兴致地点点头。自习课时,争分夺秒地复习着,直到暮色四合,夕阳的余晖都渐渐散了开去,我们才整理书包,三五成群地回家去。

那是初三中考前的一段时光。虽然很累,但还是很充实、很快乐。当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小小的硕果时,喜悦便在心中萦绕;当别的同学用羡慕的语调夸奖自己时,总会有那么一些得意在心里滋长,但是仍是虚心为上。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都以自己为豪。而结果,也是很让人欣喜的。于是那个夏天,自己就像置身于长满了饱满颗粒的金黄的麦田一样,头顶是干净透明的蔚蓝色天空,温暖而湿润的风摇着麦浪从耳旁穿过,对自己轻轻地呢喃。没有任何忧伤,只有明媚的夏天。

当自己穿上军绿色迷彩服,自信满满地走进高一年级教室,我依旧认为,自己还会那么优秀,还能够一马平川,奋勇向前。骄阳似火的天气下,看见自己的汗滴在尘土飞扬的沙地上,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

可能未曾预见,高中的学习生活又是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曾经拥有的一切荣誉、光环都逐渐地从身上褪去,猛然间才发现自己身上一直隐匿起来的缺点,它们被慢慢地放大,让我置身于一个偌大而空洞的世界里,不知道是向左还是向右,向前还是向后,甚至迷失了方向。

短短一年的时间,我开始体味到屡败屡战的滋味。现在我终于懂得是时候学会永不言败了,是时候去认真地反省自己了。什么是真正的优秀,什么是真正的王者,通向梦想的道路是如何坎坷而曲折的,它远不是我原本一直认为的,只要简单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有志者事竟成绝非有志就行的,在这句简短的名言背后,要经历多大的风雨,要跨过多少的艰难险阻,要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因为自己从来都是平凡者,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此刻能做的不是羡慕,毕竟别人再优秀都是身外之事,一心一意地奋斗才是自己该做的一切。

无论这一年中自己遭受了多少失败,也不管自己在这一年中有多大进步,或是压根没有起色,但或多或少,我从这匆匆而伤痕累累的一年里终于悟出了点什么。深也好,浅也罢,都是触动自己心扉的道理吧。

这个夏天,不知道会怎样收尾。

不管怎样,自己一直都在努力,我想这就够了。

初夏,等待属于自己的丰收。

热门推荐
1我的中国梦
2母爱如雨
3同学友谊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5难忘暑假作文
6外号风波
7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8我的拿手好戏
9芦苇荡
10读《广要道第十二》有感
11校园安全伴我行
12有你的世界不会差
13民国风骨读后感
14我的同学
15读《城南旧事》有感
16偶遇
17读后感的范文
18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19初见
20暑假里的一次经历
21劳动也美丽
22元宵节
23中秋佳节
24妈妈的爱
25北京动物园游记
26读《你离善良有多远》有感
27爱欺负人的哥哥
28我的心儿怦怦跳400字
29做风筝的经历
30拾荒者的背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