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那片灯火阑珊
那片灯火阑珊

【篇一:那片灯火阑珊】

轻轻一踮脚,透过树枝的缝隙,看到时光的痕迹。当三年匆匆一过,留下的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感叹。感谢那记忆深处的人,为我点起一片灯火阑珊。

“呼!”一回到家,我就把书包甩在地上,整个人像个八爪鱼似的趴着床,枕头早已被我踹到一边。

“哒哒哒。”妈妈拖鞋擦着地的声音格外响亮。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快中考了,还不赶紧收收心,每天就知道玩,你看看隔壁家的那个,这么听话,学习又好,还帮她妈妈做家务,见人就打招呼……”“知道了知道了,你烦不烦啊!”早就听腻了妈妈口中的“领居家的孩子”,真的搞不懂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好的。“砰!”我气愤地把门甩上。真烦人!

晚上,我为了赌气故意不吃饭,把筷子拍在桌子上,说了声“饱了。”便回到了房间。

灯光下,我埋头写着作业,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碗面,“你晚饭没吃,多少吃一点。慢慢来题目总解得出来的。”说完,便关上门走了出去,留给我的便是母亲的背影。突然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是啊,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

那道题似乎已经解开……

谢谢你母亲,为我在迷茫中点起一片灯火阑珊,为我指引了方向。

【篇二:灯火阑珊处】

忆往昔,此处曾经血流成河,火光飞舞,哀嚎无数;望今朝,这里游人如织,感慨万千。是什么造就了这美丽又辉煌但伤痕累累的城市?是历史文明的壮大,怀着一腔热血和满心敬仰,我来到了这灯火阑珊处——赤壁。

还未见到“赤壁”的真容,我的注意力便首先被那江边的渔船所吸引,木制的船身静静地停在湖面,来自祖国西南角落的我几乎没有欣赏过它,优美的身姿、古典的气质,一瞬间,我的眼前一片明朗。

在同一片水面,停泊着几艘复古战船,波涛中、斑斓上,是哪国的士兵在驾驶战船?是孙吴、是公瑾,看着中湖中推开波浪的古战船,我好似身临其境,站在了他们的身旁,见证着这赤壁曾经拥有的种种荣誉和那点点辉煌。

步步向前走,我来到了湖边,水面异常平静,没有一丝涟漪,如同一面明镜,看着已经被时光洗去原本面貌的木桥和留中之上的刀刃痕迹,我不禁多了几分崇敬。码头边有一个已经破败不堪的圆台,虽然没有任何标注,但看着它我还是不由的出神——也许这就是当年孔明借东风时的法台吧。

回望过去,历史的长河总会泛起一点涟漪,过后又成为瀑布,借东风便是一件,当曹魏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吴蜀只有联手抗敌,但“东风不与周郎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孔明站了出来,用那小小的羽扇纶巾,保住了赤壁,保住了赤壁千千万万的百姓。

乘船来到江中,这是景区乃至城市名字的由来——“赤壁”。看着那龙飞凤舞的两个赤色大字,我的热血不禁沸腾了——这可是东汉末年那场惊天动地的以少胜多之战的弟弟啊!中心中激动的同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曹魏二十万大军的严阵以待。

这场战争从曹魏的“铁锁连环”,到孔明的“借东风”,再到黄盖的“苦肉计”,都为赤壁的传奇辉煌增光添彩,使它成为了“灯火阑珊处”。

到了“灯火阑珊处”,我才发现,原来我要的历史一直在那儿,但城市已被那历史的沉重变得疲惫不堪!

【篇三:灯火阑珊的每一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特别喜欢看夜景,总觉得那万家灯火阑珊里,藏着比白天更精致的故事。

于是在夜深难眠的时候,我时常会看向窗外,想象着,那每一盏灯背后的故事。

会不会,有慈祥的母亲正在灯下给儿子缝补衣裳,就像古诗词里写的那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会不会,严厉的父亲正在台灯旁守候着还在挑灯夜战的孩子,用心的指导着她的作业进度,不忍心打扰,却又不想去阻挠。

会不会,有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正在等待着外出应酬的丈夫,喝完酒回来,宿醉是最让人痛苦的,但是更痛苦的是照顾你的那个人,忍着刺鼻的酒味儿,为你换下脏衣裳,并拖着沉重的身体把你移到床上,还要防止你夜里醒来会吐,或是想喝水,所以趴在床边,整夜不敢熟睡。

总有人吐槽家庭主妇是最没有自我价值的一类人,她们每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每天担忧着柴米油盐,可是你不知道,她们是把整颗心都给了这个家庭,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我喜欢夜晚的灯火,就像黑夜上的路灯,书桌上的台灯,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可是却同样的带给了人们感动和温暖。

【篇四:灯火阑珊处】

在黑夜里行走时,我们需要光去指引前方;误入歧路时,我们需要光去冲开闭塞;处在寒冷中,光虽不能像火一样温暖身体,却能温暖我们的意志。我们都离不开这束光。

宁静的夜晚,我躺在姥姥和姥爷的中间听他们讲邻里趣事,自己也时不时地插几句同学的趣事,窗外透进来的几缕月光映着我们三人的笑脸。不知从何说起鱼喜欢光,姥姥便拿出手电筒往鱼缸里照,凤尾鱼们就呼呼地往光的方向聚,形成小漩涡,很好看。我借着散在墙上的光玩起了手影,但我弄得只是相像却不逼真,姥姥亲手比了个兔子影说:“像吧,以前还会好多种,现在不太记得了。”姥爷在一旁哈哈地笑着。我却并不在乎自己弄得像或是不像,因为我的目光在他们的笑脸中流连,我多想把这一刻的美好全部收进我的口袋,希望它一直伴随在我的身边,会的,一定会的。

记忆停留在一次写作业时,总觉得自己房间里的灯昏昏暗暗的,就顺嘴跟姥爷抱怨了一句,便去厨房继续写作业了。在厨房的我听到洗手间有翻找东西的声音,不一会儿,这声音又跳到了我的卧室,我好奇地跟了过去。走到门口,映入我眼帘的是闪烁着的灯光,并不是房间的灯发出来的,而是一座把灯棍捆在纸箱上做成的简易台灯,这灯光触动了我的心。“这个临时台灯你先用着,别去厨房了,容易着凉。闲着的灯头瓦数太大了,容易伤害眼睛,我把洗手间里的换到这儿了。”姥爷淳朴地笑着说。我喜欢这座台灯,并且要一直用着它。会的,一定会的。

站在灯火阑珊处,感受到的是身边的人对我的爱。这束光,是亲人的关心,这束光是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温暖啊。

【篇五:灯火阑珊回首懒】

白昼将近,暮沉,灯火喧嚣,车马闹。已是一日尽头,街灯明亮,人声未歇。古城墙上花灯色繁,一盏盏亮得晃眼,却是有了极浓重的年的味道。城墙下的街上,大部分商贩已经收拾东西回家过年,带着一整年的收获与满心的喜悦,同妻儿团圆;那一角的昏黄灯光,却固执的不愿熄灭。

还记得小学便是在三学街尽头,并不如何宽阔的校门与古朴的长廊,有着百年的历史与道不尽的沧桑。上学时路过那个转角,闻得到喷香的胡辣汤夹杂着淡淡的檀香,看得到笼屉旁氤氲而上的蒸汽和飘渺的薄雾。几家不甚起眼的小店便挤在这一角,伴着声声的招徕与飘到很远的淡香。幼时总驻足在摆满花馍的桌案前,痴痴地看着老人灵巧的双手把毫无形状可言的面团捏成长耳朵的白兔和短胡须的山羊。那便是小小的我们曾看过的,最神奇的魔法,也曾一度成为上学放学路上心中的牵挂。

做花馍的老人并不是本地人,说是年轻时随家人来到西安,年纪大了,便凭着这点手艺赚点零钱。晌午的阳光正好,便见得到他端着个板凳走出来,捧着个洋瓷大碗,里面撒点粗茶,开水一冲,倒也有挺浓的茶香。形状不甚规则的茶叶在水中舒展,浮浮沉沉,暗色的茶水中倒映着明晃晃的阳光。年已古稀的老人坐在澄澈的阳光里,看着来去匆匆的行人和熙熙攘攘的三学街。

新年的夜,月色清冽如水,昏黄的灯光仍未熄灭,桌案上还摆着各式各样的花馍,却浸上了一袭冷冰冰的夜色。老人放下手中的洋瓷碗,街上已经没什么行人,只有几盏落寞的路灯散发着些微光亮,却终是照不暖人心。他慢腾腾地站起身,慢腾腾地收拾着桌案上的花馍,兀自念叨一句:“现在不兴这个了。”那装着花馍的口袋似乎有千斤之重,他背得那么费力,像是背着整个世界。关上昏黄的灯,独自走进沉沉的夜色之中。

一列列的街灯消失在深邃的黑暗中,灯火阑珊,他却一成不变回首懒。

年味越来越淡的新年,被抛却的风俗礼仪和变了味的习惯仓促堆成了一个匆匆忙忙的春节,生活在车水马龙中的国人在索然无味的春节假期中挥霍着大把的时间,却无知无觉,自以为又过一年。

年逾古稀的老人坐在窗边,远处的烟火齐鸣绚烂成又一个白天,桌上整齐摆好的花馍冷清在闪烁的烟花中,沉寂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里,无人问津。

老旧单元楼下鞭炮声起,破败窗前一盏灯灭,闪闪烁烁的烟火和清清冷冷的旧屋,新年到来在这灯火阑珊的夜,在这朝阳将至的晨。

灯火阑珊回首懒,但它终会再明亮起来。

热门推荐
1半命题作文享受
2春节的事的作文
3科技改变环境
4老汉的背
5特殊的母亲节
6《星际航险》第一章“准备出发!”
7我上了作文
8“非同寻常”的春节
9大爱无疆
10一日为师终生难忘
11一面
12别让爱辜负所有人
13我和我的老师
14八年级作文
15奇妙的滑雪之旅
16写观察日记
17分手时你别痛
18我读书我快乐
19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
20我与青山绿水共欢唱
21妈妈,您能原谅我吗?
22有你真的很幸福
23考试的作文
24“天宫”游玩之游之梦
25迷人的雨夜
26春节的作文
27这次,我不后悔
28观阅兵仪式有感
29一次快乐的劳动
30冰箱的自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