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变迁
变迁

【篇一:变迁】

城市的雨,总是下得又猛又急,来得快去得也快,让人没有一丝丝防备。每每看到看见下雨,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从前的日子。

儿时,同爷爷奶奶住在乡村里,村子不大,三面环河。每到下雨天,最喜欢穿着一双雨鞋,撑着伞在河边走,欣赏雨滴滴到河面漾起的水晕,伴随着滴滴答答的声音。觉得听来十分悦耳。那是的总是细细的绵绵的,给人一种安稳与舒适。这时候,奶奶就叫我快回家,怕我在河边走,一不小心就掉到了水中。那时的奶奶才五十多岁,腰还是直的,头发只有几根是白的。她每天虽有许多农活要做,却不忘抽出时间来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想想,那段时光大概是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了。

过了几年,就上了小学,和奶奶分开了。幸运的是,村子里的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来往比以前方便了很多,因此,周六周日放假还是会回去。每每这时,奶奶便会做一大桌子菜,临走时不忘准备几大袋子的蔬菜,给我们带走。说是城里的菜场买不到新鲜的蔬菜,自己家里长的才好吃。那几年,奶奶的腰有些弯了,白头发也多了些,但还是与我记忆中的模样相差无几。

后来,我去了更远的地方上学。开车到奶奶家要十几个小时,一年只能回去一两次。每次回去,都感觉故乡在变,故人也在变。一条高铁经过这个村子,几户人家不得不拆迁。几座似巨人般的水泥桥墩俨然将这村子分成了两半。村里又修了柏油路可以通往家家户户。家中,老房子也装修了。原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种古旧楼房,有青砖堆砌,上面盖着灰瓦。如今外墙贴上了华丽的瓷砖,灰瓦也换成了绚烂夺目的彩钢瓦。奶奶房间里那张有近百年历史的雕花大床也被批劈成了做饭用的柴火。她的头发不知何时变成了花白,背越来越驼。户口本上写着的一米六五的身高如今已不足一米六。

只是短短几年,这些变化让我猝不及防。可她对我的关爱从未改变。过年回去是总是拿出家中最新的被子给我盖,白天一有太阳就拿出去晒,说这样晚上才睡着舒服。感动之余,更多的是辛酸。她对我这么好,却不能时时陪伴。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经历种种变迁,世事无常,那份亲情,却始终不变。那条回家的路,始终不敢荒芜。

【篇二:祖国的变迁】

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风雨兼程,历经磨难的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此时我多想表白我心情是多么豪迈;多想对您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多想把能见证您的成长每个物品都道出。可能见证您的成长的物品不胜枚举,请允许我用我们李家的教科书来见证您的富强吧!

爷爷的国语书

爷爷童年生活在20世纪四十年代里,那时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是当时有钱人的事,虽然教科书只是几分钱的事,但是没有的买,也没有剩余的几分钱买书,人民群众每天劳动换来的也只是解决全家人温饱问题的工分呢。爷爷一生只是进过几次夜校。爷爷第一次接触国语书,爱不释手,磨破嘴皮借同窗的书回家连夜抄写,自制一本教科书陪兄弟姐妹六人度过的贫困的童年。弥足珍贵的一本书,不就见证了祖国母亲最艰难的岁月吗?

爸爸的教科书

爸爸童年生活在八十年代里,那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读书方便了点,但我们林家还是穷,爸爸兄弟姐妹四人中,唯独他上过大学,伯伯、姑姑只读到小学就缀学在家务农一起供我好学的爸爸读书。当时小学报名费是几块钱,伙食费每早只需5分钱,爸爸总是要省2分留着买学习用品。当时伯伯留下了一本拦腰断了的书,爸爸也要粘上接着用。爸爸对书画特别感兴趣,经常在伙食费里节省下钱来买纸画画,练就了他深厚书画功。爸爸圆了书画家的梦想,不就见证了祖国母亲的进步吗?

我的教科书

生活在21世纪的我可幸福了。如今我们国民经济大大转变,科学技术取得丰硕成果。同时,教育事业也迅猛发展。政府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有九年的教材费和学杂费都是免费的。大大减轻的家长们的负担,国家还对贫困学生进行生活补贴,我们的教辅资料应有尽有,助我们莘莘学子圆读书的梦。政府每年还不断扩大大学招生,圆了我们的大学梦。这不就见证了祖国的富强吗?

在您七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衷心祝福您70周年华诞,我一定会不负流年,不负自己,努力让您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强大,为您的伟大复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路的变迁】

路的变迁,我感受颇深。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去外婆家。半道上,车子突然颠簸了几下。爸爸笑着说:“到你外婆家了。”此时,有点昏昏欲睡的我突然来了精神,透过车窗往外看,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里像外婆家。我将疑问的目光投向妈妈,妈妈笑而不语,我恍然大悟。

外婆家附近有一条土路,那是去往外婆家的必经之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每次去外婆家,车子行驶到这条路上,就仿佛坐了趟过山车。尽管很不舒服,但我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因为我知道,外婆家近在咫尺。这条路,晴天的时候,只要有车子经过,就会扬起风沙,如同沙尘暴来袭一般。如果此时,正好从旁边经过,不仅会变得灰头土脸,还有可能“饱餐一顿”。而雨天的时候,更是惨不忍睹,路面上不仅堆满了泥巴,还有大大小小的水坑,让徒步的人们举步维艰。

妈妈说,我生活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幸运了。她小的时候,这里根本就没有路,而是一条条的田埂,这些田埂宽窄不一,凹凸不平,一不留神就会栽倒在田里,最窄的地方只有一只脚那么宽,要想过去,只能像走独木桥一样,小心翼翼地挪过去。

随着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这条路也在一点一点地变化着。土路慢慢披上了“石子外套”。从它的身上走过,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满身灰尘或满身泥巴。石子路虽好,但还不够完美。于是,豪华大气的水泥路“闪亮登场”。去年暑假,外婆家门前,挖土机、压路机等轮番上阵,石子路焕然一新,变成了又宽又平的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不仅仅是这条路,村与村之间都修建了水泥路,那一条条如同白色纽带的水泥路,紧紧地把农村和城市拧在一起,使它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时代在进步,路在变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在学习中要一点一点地积累,一点一点地进步,只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脚下的路才会更加的坚固。

【篇四:家乡的变迁】

我的家乡─长子,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由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此得名。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内,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首先就是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每家每户做饭用的是煤火,房子是青砖房,没有电脑没有wifi,手机用的是诺基亚。出门的时候骑的是自行车偶尔还有几辆摩托车。那时的天很蓝,草很绿,夏天能在河水边看到嬉戏的孩子,洗衣服的妇人,清澈的河水里有结伴而行的鱼虾。而现在高楼林立,做饭的用具变成了煤气灶和天然气。4G时代来临,电脑wifi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手机成为了人们不能离手的东西,手机满电是现在年轻人所谓的安全感。现在出门大多都开汽车。河道成了垃圾堆积处,也没有人再出现在河边。

我对家乡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条离家不远的小河,夏天的时候和小伙伴在河边嬉戏,冬天的时候在冰上滑冰,那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记忆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岸边开始有成堆的垃圾,渐渐的垃圾蔓延到了河水里,去河边的也越来越少,我已记不清我有多少年没有再去过那里,曾经热闹的地方现在变得十分荒凉。这就是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的家乡近两年来在重建,把柏油路拓宽了好几倍,增加了广场的数量,扩大了绿化面积。由于我一年待在学校的时间很多,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少。回家后看到自己的家乡确实变化显著,以至于有的时候走在街上还会迷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我也不例外,看着它一步一步的发展,我很感慨,改革开放的40年成绩显著,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我们要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五:爸爸坐骑的变迁】

翻开一本童年的相册,我发现:我在变化,爸爸的坐骑也在发生变化……

2012年•冬

“宝贝,上幼儿园去喽!”爸爸给我围上围巾、戴上帽子、穿上手套,“全副武装”后才抱着我坐上摩托车。路上,寒风像个凶猛的野兽,“呼呼呼”地咆哮着向我袭来。下过雨的路面坑坑洼洼,摩托车像个喝醉酒的老汉一样在路上扭起了秧歌。“嘀嘀——”一辆小汽车从我们身边经过,溅起一阵水花后扬长而去。浑浊的水顺着我和爸爸的裤脚往下流,真冷啊!我想:要是能坐上小汽车,不怕风不怕雨,那该多好啊!

2013年•夏

放学回家,我看见楼下停着一辆越野车,洁白的车身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美丽的光芒。爸爸笑呵呵地说:“来,爸爸带你到海边兜风去!”白色的越野车奔驰在金黄色的沙滩上,仿若一匹矫健的骏马。我打开车窗,闭上眼睛感受海风温柔的抚摸,真惬意呀!

2018年•秋

“咦,爸爸,您又换新车啦?”我好奇地打量着车库里的新来客:“这是什么车?怎么挂个绿色的车牌?”爸爸笑着说:“没见过吧?这是新能源汽车!”他打着方向盘,汽车轻快地开上了环岛路。“咱们平潭是国际旅游岛,人家来旅游可不都是冲着这蓝天白云来的嘛!”爸爸说。我恍然大悟:“要保护好这‘平潭蓝’,那就得换新能源汽车,低碳环保!”“小丫头挺机灵啊!哈哈哈……”温暖的春风把我们的笑声送出了很远很远……

我明白了:爸爸的坐骑在变化,其实是他的观念在变化!

【篇六:窗外的变迁】

该怎么写呢?我趴在老家的窗前,咬着笔头,正头疼着该怎么下笔写作。

爷爷奶奶家住在16楼,视线很好,一眼望去,窗外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路面是新修的,非常平整,双向有四车道,时不时地有汽车飞驰而过。道路两旁整齐地种着小树苗,长得还不是特别高大和茂密,树干上缠着麻绳,应该是为了保护小树苗过冬吧。

大马路的另一侧是一个大型湿地公园,里面有湖泊、有小桥、大片大片地草地,还有很多树,我想到了明年春天这里一定会非常美丽。再向远处看,有好几个工地,大楼林立,有好几幢差不多快要造好了,以后这里会有一大片高级住宅。

我不禁回想起了以前,以前的老家都是矮矮的平房,从窗外望出去,马路十分窄小,只能容得下一辆汽车勉强通过,开起来很不方便,还经常堵车,一遇到两车交汇那可就是个大麻烦了;地面是那种石子和泥土铺成的,路面上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下雪天就特别泥泞。车道两旁的花草树木被砍伐得很严重,随处可见垃圾,也没人来清扫。房子的后面是一条河,岸边都已经变成了菜地,各家都在河里洗衣服、洗菜、甚至是洗拖把,特别脏。

而如今的老家却和以前截然不同,到处是高大的建筑物和房屋,马路变得很宽阔,城市变得整洁干净,空气质量也很好,就跟大城市一样。

究竟是什么让老家发生如此巨变呢?我想是人们文明的进步和越来越发达的科技。以前农村条件差,经济不发达,慢慢地随着社会发展,加强了对农村建设的规划,逐渐将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了!不知再过一些年,窗外的老家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说不定还会变得更加高大上呢!

热门推荐
1难忘的端午节
2记忆中的蛙鸣
3书中寻乐
4我爱我的家乡
5科学达人
6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
7停下匆忙的脚步
8
9老鼠报恩
10那一抹微笑
11时代命运
12樟树
13同学之间
14吃饼干
15美丽的落叶
16清明祭扫烈士墓
17那抹微笑最美
18爱荡漾在身边
19可爱的小乌龟
20故乡,我想对你说
21聊读书
22冬天是一个懒惰的孩子
23哥哥,你听我说
24书籍是我的良师益友
25她触动了我的心灵
26迷人的春天
27有趣的航模表演
28我经历的危急时刻
29感悟时间
30四年级记事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