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以自身为尺】
面对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无数条的选择道路铺陈在我们脚跟。如何才能克服心中的茫然惶恐,选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路呢?唯有以自身为尺,度量哪一条路适合自己、符合内心,才能做出正确抉择。
以自身为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人生路上绽放永恒的烟花。为什么呢?王小波曾说过,“指标这种东西,是一切浪漫情调的死敌”。如果不从自身出发,而是以“指标”为判断依据,那么所有人的人生都会千篇一律。而只有以自身为出发点,找寻适合自己的,才能活出自我,活得浪漫。其次,只有以自身为尺,才能快速抉择。科技飞速发展、文化多姿多彩的确带给了我们更多选择,但同时也往我们内心倾倒了更多的困惑与惶恐。面对选择无从下手,这就是“选择恐惧症”的表现。而以自身为尺,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克服内心的茫然,面对选择更有目标性,从而提高了效率,精致了人生。也从另一方面让我们识清自己、坚守本心。第三,以自身为尺选出合适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成就非凡人生。赫胥黎曾说:“向内探究的人终将开悟。”我们只有以自身为尺,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挥动刀斧,披荆斩棘,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自己、提高自己,才能领略自我的真谛、人生的真谛。
那么为什么还有一大部分的人抛弃自身这把尺子,挣扎于选择的泥淖呢?主要还是因为现代社会过多的选择迷幻了很多人的眼睛,煽动了他们的心。面对选择,他们浮躁不已,只想要看起来最光鲜的。林清玄曾说过,“未来的渺若云烟是虚妄而不可把捉的”,你选择了最漂亮的,可你的未来是最飘渺的,眼高手低只会导致悲惨人生。除此以外,不少人选择跟风盲从,美其名曰“追逐流行”。但石黑一雄说过,“如果有一件事情是我建议你们做的,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忽略个性,只知随大流,你的人生千篇一律。就如2018年富士康公司在不仔细分析美国劳动力特性就在美设立工厂。如今那工厂运转不周,获利惨淡。最后,还有一些人缺乏选择的勇气,创新的勇气,死抱书中理论,困在过去。评知远说,“真正感动人的,是年轻的勇气”。所以把理论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探索创新,才能触及未来。
黑塞说:“世上最远的道路是通向自我的征途。”如何才能以自身为尺呢?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然后在面对选择时能冷静理智、坚守本心,如此便能“以自身为尺”。
以自身为尺,一点一点度量出独属于自己的道路,于众多选择中自在前行,方能与世界击掌,庆祝成功!
【篇二:展现自身的价值】
曾以为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会一直封存在匣子里,不料,某一天却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回放。跌跌撞撞的日子早已过去,现在的我足够坚强,可以迈着坚定真实的步伐前行。我不知道未来会遇到多少挑战,还要忍受多少人的不理解。但是我只想说,我不会妥协,不会安于现状。我会不断成长,直到我拥有各种美好的品质。
我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我以后的路会很难走。只因我是一个女孩,所以爸爸对我只有寡言只语,甚至还有奶奶对我的不喜。但是,尽管这样,我还是从自我厌弃变化到很喜欢自己,努力地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不断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上学之后,我就依靠不服输的劲儿拿了很多奖项和称号,终于迎来了奶奶的喜笑颜开,还有把爸妈认可的眼神。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用,并且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也许是自己当初努力想变强的心,成就了今日优秀的自己。对生活和学习都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心,因此成绩一直都很不错。但我并不会因此沾沾自喜,只会努力做到更好。我偶尔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那是证明自身价值的真实表现。
未来的我则会越来越强大,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篇三: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她第一次感觉到何为“喜极而泣”。
曾经一个个深夜,她的天空未曾如墨,月也不似明镜,没有点点星光,她只剩独倚窗前,数着对面的那一点、两点灯火,看着它们在水雾中晕染了一圈又一圈。如果在那个她眺望不到的远方,也有那样一星橘黄色的灯火为她而亮,哪怕是不只为她……
从前在她的世界之中,温暖不过是书页上的一个词语或是天气适中时皮肤的感觉。自从父母远走两地,她再也无需烦恼清晨母亲会将她从被窝喊醒,再也无需担心父亲会拉着她坐在沙发上“喝茶”。她自由了,无论凌晨几点回家也无人在意,无论她的额头有多烫也不会有人来抚摸,无论她是温暖还是寒冷都也没人来管。自由的“温暖”——却未让她不受寒冷侵袭。小学的朋友在初中分道扬镳,初中的朋友又在高中的岔路口分离。只有冰冷电话旁几句一成不变的问候,只有相隔数月的友人的相见。她望着空荡荡的房间,她的温暖能从何而来呢?难道是那刺眼的白色墙壁吗?
诸如此般,日复一日。如果她是有灵魂的,那它又能出窍到何处呢?如果灵魂是有温度的,那它还能低到负几摄氏度?她必定是倦了的。就这样吧!
再也平常不过的一天,堂哥家中。她坐在餐桌前,看着姑姑和姑父在厨房忙碌,堂哥在房间中玩着他的游戏。“儿子!把菜端上桌去!”一块小方桌上,姑姑给她夹得菜堆满了瓷碗,“你看,你哥哥就喜欢吃家乡的小炒肉和我做的排骨。上次他去学校都要带一点我炒的西红柿炒鸡蛋去呢!”她拼命地挤出一个微笑,“一定很难看”,她心想。似是暖意融融。“爸妈还记得我喜欢吃什么菜吗?”她那时觉得这般图景是多么温暖,温暖到只能仰望,无奈这外来的温暖于她不暖。
可是,在那一刻,她竟不再厌倦那些虚假的温暖,也不在觉得温暖不暖。就像往常一般,她锁住了房门。只听见门外妹妹“姐姐!姐姐!”地喊着。“这熊孩子肯定又是要我带她出去玩。”她不予理睬。顷刻,那稚嫩的声音又闯入耳畔,她打开了房门,不偏不倚,那将要爆炸而出的怒气陡然止住。或许只是因为那双亮光的眸子。妹妹双手捧住一杯橙汁,用手臂夹住半个石榴,如视珍宝。如果是往常的她定会觉得十分好笑。她接过,妹妹轻轻带上了门。那真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何为喜极而泣,就像一个幼孩发现了藏于口袋的糖果一般,平静的水中掉入了一块石子,她原以为她的心不会再起涟漪——明明很轻!却让她重得快要喘不过气来。内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在肆意蔓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莫名的液体就这般涌出,她也没有知觉,走到镜子前才发现自己竟然是笑着的——那种笑她只在很久以前的照片上见过,她甚至怀疑那人不是她。明明那杯子边缘还沾着几粒果粒,石榴上也有她向来会嫌弃的汁水,她却将其拥入怀中。她仿佛见到了春暖花开,她终于记起了妈妈的怀抱和爸爸的胡茬。这大抵就是她的温暖——别人给不了的温暖。
她才明白,原来太阳也是温暖的,隔着电话的问候也是有温度的,其实,外来的温暖一直都有,只是她在抗拒而已。她终于明白,温暖应当是来自自身的。
【篇四: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清晨一缕缕阳光洒在身上,使我们感到无比温暖,可又有谁真正发现温暖取决于我们自身,如若心情好,无阳依旧暖;如若心情糟,有阳心却寒。
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朵腊梅,不畏严寒,依旧开出红胜火的娇艳花朵;温暖就像夏日里的一支冰棒,冰凉可口,让焦躁难耐的人们感到凉爽;温暖就像秋日里的一簇菊花,独树一帜,引领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既然温暖取决于自身,那又何必让它变冷呢?
一位僧人到处求佛,有一天夜里,他到了一个小村庄,因为当时天黑,看不见行人,所以被踩数脚。可是后来他走到巷口时,遇到了一个打着灯笼的盲人,他感到很好奇,便问盲人:“你既然看不到又为何打着灯笼呢?难道是为了使行人看见路?”盲人回答说:“我听说村里晚上没有灯,我是怕别人踩到我,所以打着灯笼。这样别人就能看到我,就不会踩到我了,同时也为他人照亮了路。”这告诉我们温暖自身的同时,也温暖了他人,僧人从此之后不再寻佛了,因为他已经领悟并找到了他要得到的东西。
温暖取决于自身,自身的力量是强大的,海伦·凯勒等人志残力坚,用自身来温暖自身,抵挡外界的冷嘲热讽,用话语来温暖自己,用毅力、决心来证明自己,只要心里温暖,即使在冬天,心却不曾寒冷。
温暖取决于自身,欢乐取决于自己,当我看见垃圾箱旁边有垃圾时,捡起来;当我们看到有人吐痰时,请劝阻;当有人摔倒时,请搀扶。虽然事情很小,但却温暖自己、温暖他人。同时,带动他人是一种责任、是我们成长的一种体现。要敢于担当,承担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温暖取决于自身,“Beliveitornot”只有保持自身的温暖,才可能使自己更加开心、快乐,所以想要温暖他人,首先要温暖自己,这才是温暖的真谛。要让温暖似春风,传递给更多的人;要让温暖似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要让温暖似骄阳,守护着那颗充满爱的心。
希望人们知道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千万不要忽视它。让温暖永留心间,让温暖伴随你我他!
【篇五:反省自身,完善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这句话所说,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既然如此,人就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方向,一起进步,一起创新。而为了完善自我,人们就应该学会反省。
古人注重反省自我,以求达到精神上的和谐与统一。战国荀况曾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讲得便是古代学士注重反省的表现。试问,庞涓倘若能反省自我而不是采用卑劣的手段损人利己,又怎会落得在战场上被乱箭射死的下场?如果蜀后主刘禅能反省自我,“察纳雅言”,听从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的忠告,蜀国定能崛起于巴蜀之间,进而称霸中原,而不是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笑柄让人耻笑。反观唐太宗,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提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为君之道。于是,以魏征为代表的谏臣能在朝堂之上各抒己见,提出各种有利于兴国安邦的方法,造就了留名千载的“贞观之治”,这难道不是唐太宗以大臣的建议不断反省自我的结果吗?古老的语言传达出古人的智谋,古人的成败展现反省自我的珍贵。当自己徘徊于失败中时,不要怨天尤人,反省自我是走出失败的不二法门。
反省还能彰显人们的智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这些问题,曾子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而人们熟悉的达摩祖师,曾被关在洞中面壁思过。他不吃不喝,一心向佛,面对石壁专心致志的反省。“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做错?”“我该怎样补救?”他的思想一刻也没有停止,就这样静静的反省,终于悟出了佛道,被后人尊称为祖师爷。反省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不要去埋怨外界的环境,不要去埋怨别人对自己的否认批评,完善自我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纵观近代中国发展历程,反省是其成功的基石。是一次次的反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次次反省后的勃发,让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没有鸦片战争后一些国人的反省,就没有近代中华儿女对列强侵略的抗争;没有对“反围剿”失利的反思,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没有文革结束后领导人的反思,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反省赋予了中华民族兴盛的动力,铸就了今日中国的辉煌。
反省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那我们为何不去常常反省呢?深挖我们内心深处的不足,让我们的明天因反省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