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纸中有山海
纸中有山海

平滑、素净,氤氲着淡淡的清香,是纸张最简单的特征。梁武帝吟曰:“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

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那时的麻质纤维纸,非但数量少,而且价格昂贵,只有在王侯将相之家方能见其神秘的身影;到了东汉,蔡伦使用廉价的树皮等原料改进了纸的发明,纸才作为一种便捷的书写材料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并由此得以广泛推广。到了唐宋时期,纸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甚至有人已在纸中加入香料和风干的花瓣、树叶,赋予纸张以艺术气息。

一张纸,可写可画,既能承载婉约的诗歌,又能借之绘出清秀而明丽的江南水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瑰丽文化,大多就是凭着这简单的纸——才得以流传至今的。纸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者。

即便是气势磅礴的山海,一张纸也能容得下它的豪迈;即便是对远方之人的无尽思念,一张纸也能纳得下他缠绵的缱绻情意。

纸是人们最好的倾诉对象:远离故土的游子向它诉说依恋家乡的心事,泪水滚落在上面,晕开那难以诉说的乡愁;亦是人类最好的文化武器:动荡的岁月里,爱国人士用热血在纸上勾勒出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用纸传播这新时代的文化思想——凭它那看似轻软的身躯,纸——在文化的战场上,傲然不屈。

历史的洪流向来有着冷漠而又无情的吞噬力,可纸,却凭借着它包容天地的海量,屹立于急湍巨浪之中,作为中流砥柱,岿然不动,传承至今。

近些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无数的光缆将人与人之间在客观上的距离拉近,作为传情达意的方式,纸——大有被淘汰之势;就连阅读方式,也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开始转变为电子阅读。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之间,到底孰优孰劣?争论之声由来已久:有人说,纸质阅读好,具有仪式感,电子阅读不过是“塑料文化”;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电子阅读好——方便快捷,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我则更偏向于纸质阅读:万籁俱寂时,只留一盏淡黄色的夜灯,整个人缩入舒适的被窝,伴着寂静的夜晚,抚摸纸张那每一个纹理,体会字里行间作者所埋入文字之下的深意——在心灵与纸页之间,来一场隔空的对话,像是与心上人互相表达着含蓄而又走心的交流。至于亲戚曾送给我的那台电子阅读平板,里面虽然有种类繁多的书,但我却没怎么用它过几次,总觉得用它来阅读的时候好像少些什么——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纸质阅读所带给我的那种微妙的感觉吧。

我爱书,更爱成书的纸页。每当一本新书摆在我面前,我总是要先触摸一下它:一本书的好坏,不仅仅只是基于内容之优劣,纸张的厚实程度,触感的平滑细腻,以及那淡淡的清香都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标准。

我一向喜欢在书上勾勾画画:有时,在纸页上留下的是几句心得感悟;有时,是随手的涂鸦,而这些都是电子阅读所不能给我的。至于沁染在书香里的那种感觉,就更不必说了,史特生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的去闻才能明了。”而今,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这种味道就更委实的可爱又可贵了。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一张白纸形容刚出生的婴儿,多么美好的比喻——它告诉每一个人:人生,需要你在上面挥毫泼墨,留下自己的诗情画意与浓墨重彩。可是,总也有一些人,他们终究只是空空如也,一纸空白;更有甚者,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如同洁白中的污点,无论如何补救,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但与纸不同的是,纸的命运由人掌控,而人的命运则握在自己的手中——想在人生的画纸上留下什么,全靠自己。

一方素纸,容得下世间百态;人生如纸,作赋描画,全凭自己。时代在变,但纸的素白不变,作为心灵的召唤——洁白无瑕的品行不变,纸一样容山纳海的宽阔的胸襟不变。

热门推荐
1真了不起
2生命之诗
3我的暑假生活
4走过从前
5过新年
6运动会
7情暖人心
8我在雨夜里寻找阳光
9走进智能手机新时代
10放风筝
11江南春改写
12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13快乐过中秋
14我和书的故事
15勇敢
16我的毛绒玩具
17和睦的一家
18植树节
19爱的港湾
2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1爱心传递
22动物的自由
23最美心头一亮时
24写人的作文
25观察日记三则
26有你同行,真好!
27我长大了
28我喜欢
29《读路旁的橡胶树》读后感
30畅想豹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