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古有华夷之辨,今有人机之别
古有华夷之辨,今有人机之别

【篇一:古有华夷之辨,今有人机之别】

库克觉得,若计算机如同人一般思考,则无所惧,人如同计算机一般思考才可怖。如果我们想理清思路,就得先区分两个概念,即何为“如人一般思考”,以及何为“如计算机一般思考”。

如今人们所忧虑的,说着是“像人一般思考的计算机”,但实际上人们所惧怕的情况,无非是“计算机在拥有自主意识与自我进步的能力之后脱离人类的控制并且对人类造成伤害”而已。在我看来,能做到这一点距“像人一样思考”依旧有相当的差距。人类的思考中,总有一些东西会高于单纯的利益,例如对于自由的向往,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其它人的同情等等。如“舍生取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言论,都是在凌驾于利益之上的这些思想感情的主导下产生,且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反之,如果没有获得这些感情,只知道单纯的利益,无论其思考如何精细都无法被称为“如人一般思考”,只能归入“计算机一般的思考”中。

如果计算机真的能像人一般思考,那边意味着其并不是无法交流的对象,如果产生矛盾,人类完全可以通过外交的手段与其进行商榷,并不一定要通过兵戎相见来解决人机之间的争端。

但是如果是一个人,抛弃了生死,荣辱,是非,心中仅存得失,那他所做的事,与那些人们想象之中与人类开战的机器人何异?

如人一般思考的计算机,应该更像能与人对等交流变形金刚,而非毫无道理可讲的终结者。

总得来说,是否会对人造成威胁,并不取决于其种族,而是取决于其思想,思想有情,那其存在亦有情,思想无情,同种同族也会带来弥天祸患。

这与中国古时的“华夷之辨”何其相似?古人说,入华则为华,入夷则为夷。心怀中国所认可的价值观的人,就是实实在在的华人,若是心中不存道义,不心向中华,便是再纯净的血统傍身,也是夷人无疑。

想北宋时,折家替北宋朝廷镇守北疆,北宋政府亦不曾以其党项血统对折家加以指责。

是否接受如人一般思考的计算机,也在于人类的气度与自信。人类的恐惧源自于未知,在这一方面的,人类的未知在于,我们从没有过“与其他种族对峙”的经验。但是,如果我们直接讲“如人一般思考的计算机”当成人来看待,那如此对峙便也有先例故事可循了。宋时,中国曾在长时间中,先后无辽、夏、金、蒙古对峙,而欧洲也有英法百年战争这样的历史。都不是没有经验的新手,我们何须惧怕?

相比之下,那些恐怖分子一般的人物,才更叫人头疼。

换一个方面想,人类为什么不能与计算机共同发展进步呢?说不定在日后的社会中,人将与计算机共存,甚至可能相爱,虽然种族隔离令其无法生育后代让人颇为惋惜。

古时的华夷之辨,今时的人机之别,都在说明,思想才是决定一个“人”的关键,若是计算机如人一般思考,那么以待人之法待之便可,真正需要我们防备的,是不要让自己变得如同机器一般没有感情,只知得失的东西。

那是,我们便没有资格再被称为人了,只是一个生物而已。

【篇二:“人机交互”与思考】

在这个全新的科学时代,人工智能日渐成熟,人与智能相互沟通、相互学习,造就了不同于往日的“人机交互”新方式。但拨开表面的光鲜亮丽,我更关注于它的本质,究竟是人向智能学习还是智能向人学习?

先浅谈“人机交互”,它在过去更多地指向人与机器的配合协作,而现在有了人工AI(即人工智能),它又代表人与AI的一系列交流互通。在时代对科技的强烈需求下,人工AI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例如华为公司的2017年秋季发布会上,发布了世界首支真正会“学习”的手机芯片—搭载人工AI的智能芯片。不同于其它智能设备,人工AI可以不断地学习,贴合使用者的需求,改变自己,让人与机器可以产生默契。谈到这儿,就会引出一个问题,人与机器的互通若体现在思考上,会怎样?

人工AI向人类学习思考方式,就像你自己最懂你的所感所想,在使用机器时会畅通无阻,给人以舒适的使用体验,于机器而言,学习创造者的特性,也会让它们更进一步。机器固然是人类的工具,仅仅在作用这一层面上,换言之,在人与机器共同开创未来的大背景下,人与机器亦师亦友。

机器与人互通固然是件好事,但话说回来,人与机器最大差别在于生命,人有的,人工智能不会真正拥有,这或许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一大差别。

有位哲人曾说:“生命具有无限可能性”。是的,人类也分好坏,但人心中永存善恶,明知对错,不会像人工智能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它们只知道预先设定的对与错;一个人就算再冷酷无情,也会同情并帮助弱者,机器则不会同情像自己一样冰冷的铁架子;有些人为了达成目的,会想尽办法,也会保留底线,机器则是无条件的完成任务。所以我想,人类所拥有的生命价值,是人性,是一样复杂而神圣的东西,人工智能为人类所开发,是人类也学不透搞不懂的东西,AI也不见得会懂。反之,若人类学习人工智能,那就是站在机器的角度,失去了原有的人性,摒弃专属于人类的灵魂,没有了与生俱来的最珍贵最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一件再可悲不过的事情。

所以,人机的交互可以是双向的,但在思考这么高的层面上,应该是单向的。人与机器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这是默认的、一直存在的。人性是人类的唯一,它是生命本身的价值,若人类没有在人性角度思考,便等同于机器无尽的工作,存在却没有生命的意义。

人保留自己的人性,机器进行自己的学习,两者协作沟通,却始终当好自己的角色,是一条于双方都有益的法则,也是对推动未来科技时代良性发展的保障。

【篇三:人机公敌】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的技术日趋精湛,也越来越走近人类的生活中。人类一边享受着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一边又害怕人工智能将会让计算机统治人类,而失去主宰……

近几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人工智能之一——“阿尔法go”。它对于围棋的技术了解深入,掌握程度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几连胜了各国的围棋大师,几近使人“崩溃”。人工智能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并且力量不容小觑……

有些人类为什么会选择一心钻研围棋而不是其他的职业?我想,不仅仅是兴趣所在。当地位越爬越高的时候,它也显得越发重要。世界第一只有一位,而“棋王”也只有一位。也不可能只是为了地位吧,人类的生存方式与机器不同,我们有父母、好友以及我们是数亿中的一个。大家对你抱有如此大的希望,你的内心不可能没有波动。

人工智能则不同。它的“脑”中只有人类为它输入的一条条公式、棋谱。它的团队对它说:“你是我们的希望,加油啊!”它根本听不见……这个时候人们的担心也来了:如果它可感受到呢?

如果它们如人类一般:会有自己的朋友、有野心……它们会对地球进行侵略吗?答案谁又知道呢?不过,若是它们真的像人类一样思考,充满了感性,而机器与人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有同情心。当机器也有同情心,我们又何须担心与它们为敌呢?而当它们毫不仁慈的时候,“反叛者”终会出现,暴政是永远无法统治住人类的!

反过来想,当人类失去同情心与价值观时,由于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又何区别?每天只有机械般的背棋谱与推算公式,你又怎知不会战胜人工智能呢?

不要与人工智能为敌,而应为友。它们弥补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心存感激,而怎么会时时想着抵抗呢?所以对于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索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持赞同。

人类同时也是会害怕的生物啊,所以才会生此担心。但其实,人机应该站同一战线,不是为敌,而是为友;不是全民公敌,而是人机公敌。人机的公敌不是机,而是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否则毁灭人类的也不是计算机,而是人类自己……

【篇四:人机思之有别】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作为科学技术的新产物,正不断进行优化更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起居。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变得更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可见,人机有别。

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愈发接近于人,这是时代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类对于消费发展的需求下,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你驱车出行时,打开手机的语音智能系统,说出目的地,该系统就能够打开导航,为你选择一条最优路线,让你不用双手操作即能正确搜索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于是,人们为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正不断使其更智能,更贴合人们的主观需求。

作家丹·布朗在《天使与恶魔》中写道:“人类头脑的完善速度远不如科技发展来得快。”人工智能当道,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却是万万不可的,那将造成人性的缺失。

计算机是由人创造的,由代码编写的程序组成,它具有逻辑。而人是理性与感性融合存在的动物。从哲学的角度看,意识是人脑独有的。通常情况下,我们称之为人性。

人性的缺失,必将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假设,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被不停地斩断:人们变得只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为目的,不再考虑道德与情感,不再为他人着想。他们的面容不再存有柔情与愁思,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冷冰冰的、如死水般沉寂的面无表情与一颗只顾己利的狰狞的、不再存有满腔热血的心。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伤害与残杀不断深化,社会终将失去法律的束缚,变得暗无天日。

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将沉淀为人格。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人性的缺失也意味着文化的沉沦甚至毁灭。倘若人像计算机一般思考,变得唯利是图、人性扭曲,那么休闲时间所做出的练字、读书等修身养性的行为终将失去意义,他们不再主观地不断完善自己,而是仅以固有的目标,按被编写好的程序度过余生。民族的品质精神、文学与艺术的意境都将成为固有的设定,甚至放入回收站,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于是文化也就被人类遗忘在废墟之间,与同情心、价值观一起被尘土掩埋。

因此,我们人类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表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人工智能当道,切勿被机器夺去了人性。

机思如人,固然有益;人思如机,万万不可也。

【篇五:人机,思考,价值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势头越来越猛,许多智能化机器都趋近于完善,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给人类造成的潜在隐患,多数人认为,如果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将会对人类造成威胁。而相反的,研究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的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本来就应当这样。

计算机的“思考”,是直接且线性的,大都是不顾后果的。在真正意义上,计算机没有自己的思考,他们行动的来源是外在的,来自于人类编写的程序和指令。人类的思考是具有选择性的,人们行动的原因是自我的意志,而不是他人的指点。同时,人类思考时是具有情感的,正如库克所说,这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有些情感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别的动物也具有,这是生物在进化中,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存在的,比如讨厌,喜欢,同情等。有些情感是后天从教育和经验中得到的,比如判断对与错,有利或有害,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上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而计算机思考的模式并不适合这种具有情感的思维,所以不必过分担心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会能够和人类一样思考,因为那是通过长久的时间才能完成。

而库克所担心的,正是现今社会需要被关注,被担心的事情。由于计算机的“思维”严密又迅速,许多人希望甚至刻意去追求计算机的思考模式。的确,如果人们以快速又精确的计算机思维思考,做事的效率会提高数倍,但同时人们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变成一具没有情感的机器。而计算机思维,不是经过长时间演化而来的,它缺乏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人类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就无法维持人际关系与社会的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人类思考方式的改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

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更需要的不是计算机般高速的思考,而是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感情。因此,国家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对人类价值观的高度重视。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如同机器般的思维,而是应当落实人类基本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推进科技进步时不忘记作为人类的意义和感情,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来建设更和谐的社会氛围。

热门推荐
1美就在我身边
2蒲公英的梦
3滥竽充数续编
4小猴学艺看图写话二年级
5我的小表妹
6理想的力量
7海棠花
8实用的记事作文
9闹出笑话
10最美妈妈
11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12成长
13森林运动会
14运动会
15不朽的丰碑
16迟来的春雨
17美好的回忆
18跳绳比赛
19小兔运南瓜看图写话
20给小雪花的一封信
21山西松烟
22暑假趣事作文
23星空下的遐想
24春天的草木
25有趣的外教课
26小区变了
27我的外公
28李小明的生日续写作文
29关于柳宗元的作文
30我想要的“翅膀”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