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出淤泥而不染】
霜冷深秋,满池尽是枯槁,在败枝残叶中,随着和风舞动的不是你的眷念与苦愁,而是你那对清白的坚守与对苟且的决然。
浮沉一生中你高洁存世,寥寥无几的贞女中便有你的名,曾记否?在盛夏之时,红影满天,你亭亭玉立只教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仿佛浮生于此读懂了人间,抬头对上你欲笑的瓣,使我犹记歌里繁华,梦里烟花。
韶华有尽,似水流年,你开了一轮又一轮,那些只看到你开花时的惊艳,而不知你落花也会有声音的人如今也已散尽。你静默凋零,却没有一丝怨念,任和风将你辗转,任雨水将你掩埋,留下了最美好的红颜于岁月的夏天。
古至今来,你传奇的诗篇被刻满了历史的青简,散开的红笺中染了你淡淡的清香,幽谧而深沉。落叶执迷不悟你的凋零,花香却心甘情愿坠入画的卷,虽了了红颜一片,你依旧被渲染成了水墨丹青。
画中你,清新脱俗,似不识人间烟火的几重几深,不像牡丹那般浓妆高艳与傲娇,你一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求人懂,无需人怜,默守一方净土,竖直而立,淡漠四方,为花中君子。
不管多少尘土都不能将你所染,你的贞洁也是无人能侵,于千万花之间,于千万时光之中,你如幻如痴的恋存于水中,荷叶盖满了你的浮沉,你越发红润,瓣尖犹是清静无人扰,仅仅惊鸿一瞥,便以为你那欲笑的瓣胜过世间所有的繁华锦簇。这一汪清潭,足以让你洁净不渝,成全你此生静雅,也倒是安好
你淡雅的气质,曾将我的心扰了多年,再见时仍泛起涟漪,或只因繁华万千,唯独你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生生世世始终无悔。
【篇二:繁华浮沉皆亦空】
昨夜雨疏风骤,浓浓睡不消残酒。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繁尘花锦俱满颜,应是良辰美景。一夜洗礼,化作春泥更护花矣。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阳春三月,我提前算好日子,迟暮,一人独自出门看“海”空旷静谧的樱花田里散发出阵阵草香,伴随樱花自身芬芳怡人的香味,十分销魂。明亮的星星俏皮地眨着眼。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我失望地垂下眼帘,果不其然,这里,没有我心心念念一年了的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去年今日,我与外婆办了几句嘴,闹脾气离家出走,却不想在这片樱花林下遇见了您。那时时光正好,微风不噪,您斑白的两鬓显出了几分仁者的风气,嘴角含笑,是那样平易近人,是那样和蔼可亲。见我那般孤立无援,你带我去中学旁吃了一碗阳春面,多放了醋,少放了盐,还记得,您说,您的孙女也爱这般口味……当我错愕地抬起头撞上您那深情的目光,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樱花并蒂落,远方传来孩童银铃般的笑声是那样动听……
不知不觉我想起了与我拌嘴的外婆,是否会气我的不懂事?是否会骂我几句?又是否同以往那样,端个板凳独自坐在我的归途,默默守候……我心生悔意,僵硬地冲您笑了笑,到了谢,转身要走时,又与您那深情炽热的目光撞个正着……随后,您露出了一个如沐春风般的笑容,约我下一年再相见……
可惜,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人面不知何处去,樱花依旧笑春风。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共书半生。我想张开双臂去拥抱,可回应我的只有风。谢谢您的萍水相逢却那样深情如故。也许我是一道微光,但我却想给你万丈光芒!
【篇三:浮沉】
冬夜,万籁俱寂,寒星微颤,只能看到老树的佝偻背影。
他孑然一人行走在道路上,如影如随的,是无边的黑暗。他始终忘不了下午的那一幕。诺大的榜上,竟容不下他的名字,原来他已名落孙山。这暗夜,令他感到心悸,令无法金榜题名的他心悸。
夜渐渐地加深,四下更是一片寂静,只听到几声的虫鸣,这寂冷的夜晚,如硫酸一般腐蚀着他的希望。
忽然,一阵阵琴声的旋律毫无征兆地从远处响起。他吃了一惊,心想:是谁在抚琴,是谁在凄冷的夜晚弹上一曲呢?该不会是那些金榜题名之人吧,若是如此,也无怪他们,人生得意须尽欢,是该需要琴声乐曲来助兴。
又或许不是呢?还是去看个究竟吧?
他迟疑了一会,然后还是向着那声源走去。
走了一会,便看见那是一个绝佳的地方。青色的石桌席满月华,将疏影作扁凳,一方是零落的梧桐,清冷的夜空中挂着几颗星星和一轮皓月。周围稀稀疏疏,小草早已被寒风磨掉了生机,衰草连连,周围弥漫着一股幽深的气氛,寒气透骨,不时会有一阵寒风呼啸而过。
虽是如此,但眼前的这个老人,神态安然,双手抚弄这琴弦,不停地来回拨动着,尽管面对是的凄冷的夜空,尽管寒风依然飘过,他脸上却是欣然和专注。
那琴声依然没有停止,树下,老人端坐着,神态深情而专注,目光随着手指在琴弦上,不断来回游弋,忘情地弹奏着,似乎忘记了这夜的凄冷,忘记这人世间的得失,忘记这人生的起起落落,而那星星与月亮正是老人的忠实听众。
他也听得起劲,陶醉在这优美的琴声,在琴声中,他似乎找到了共鸣!。
老人继续来回拨动琴弦,此时琴声开始波动,转而高亢,他的心里也跟着波动起来。忽然老人大挥一手,高扬的曲调,达到高潮,又再次扬起千涛,也在他心里卷起千丈的波澜,在他心里波涛汹涌!
在这琴声里,在他的眼里,他看到的是狂风,是暴雨,看到的是卷浪扑倒了黑夜,看到的是惊涛迎接黎明的到来,看到的是重燃的希望。
一曲毕了,余音袅袅。老人慢慢放下胡琴,缓缓站起身,轻轻吐了一口气,仰起头,凝视着天空。他也随着老人的目光,将视野抛向夜空深处。
众星闪烁,星河翻涌,在这浮沉的人生中,他重拾了信心,在山野里迎来一帆希冀的小船,与烟草纤柳共舞,用琴声弹一曲信心!
【篇四:一世花期】
暮光燃烧了天际,耀眼明亮的声息渐渐平静。被太阳追逐的魂灵,放缓了奔跑的步伐。世界黑了,窗外的老树,沙沙轻喊着招引那些飞翔的和游荡的生灵。我们日复一日的在黑暗中苏醒在寂静中沉寂,一举一动机械而麻木。却乐此不疲,乐在其中。你是否也有一种欲望扎根干枯的心房,纠缠的根茎扎透深红的血肉,牢牢扼着心口汲取更多更多,譬如年华,譬如容颜。耗尽一生,供养那无底的欲望。这样的欲望,天真的我们错唤他--梦想。
这是一座患得患失的城,城的尽头是岁月的幽涧,莹莹坠落的是无声的花朵。每一朵花里都嵌着一个独一无二的梦,梦里有花开不败的春天。大片大片的花朵妖娆地伸展着身姿,媚惑了谁的目光,驱使谁痴迷地采下小心翼翼熨贴在胸口。又借谁之手,塞入谁的口袋,化作一滩血水,融入血脉。怀揣这样的美好,投身黑暗。忘却了最初出发的原因,迷失了终点的方向。每一个人都在寻一朵花,总有些人被华而不实的外衣媚了眼,错爱一生。那样的美好太诱惑。我要的,只是一朵恬静、平凡。
窗边的花开得很美,自由的绽放她喜爱的颜色,梦想着她洁白的衣裙变作蝶的翅膀,飞向云的彼端,去亲吻太阳的眉梢。梦是自由的,你愿它便在。想自己若是鱼樵,便能沉舟侧畔,静坐垂钓;若是诗人,便能饮酒品茗,吟啸浮沉;若是剑客,便能倚剑天下,顾盼自雄;若是商贾,便能用绚烂而纤薄的绫绡换得如莲白玉。梦想很简单,做你想做的,与喜欢的生活尽情拥抱,如是而已。像花的翅膀祈盼太阳的目光,别无他求,只是喜欢。
雨纷纷扬扬下落,泥泞的土壤,被污秽溅染的洁白衣裳。花朵纤细的身躯战栗着却依然笔挺,倔强的目光直指云端。豆大的雨珠击落绿叶、裙摆。啪啪的声响,一寸寸挑拨人的心弦。我听见她固执的说,我不怕。雨不眠不休的下着,雨中的她依然美得惊心动魄。零落的花瓣,以及摇摇欲坠的花心各自分离。我安静地看着她,看她勇敢地笑,看她坚强地说,我很好,我很快乐。忽而一阵狂风。
那个午后阳光懒懒的散了一地,空气里满是温暖的气息。捧着她破碎的身躯回到她出生的地方。岁月的幽涧依然美仑美焕,不因失了一抹生灵而黯淡。深埋她的纯净美丽,阳光温情的让人心碎。一只蝶从指尖穿过,洁白的蝶翼轻触眼角。片刻缓缓离去,缓慢而坚定的拍打纤薄的翅膀,飞向高处,与那蓝天之中的白融成一色。又一个新的旅程。
生命是一场盛大花事,每一朵花都有他缤纷的梦。干净,温暖,坚定执著。执一朵你喜爱的花,羽化成倔强的蝶,穿过沧海桑田,穿越世事浮沉,去追逐,去燃烧。无怨无悔。
【篇五:一草一木总关情】
茶,所谓“人在草木间”之谓,天地生人,草木精华。通天立地,汲取菁华养分,成就一叶茶香。
茶,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生活。自悠悠丝绸之路以来,茶叶,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中的独特坐标。茶,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品茶,品的是人生。身世浮沉,犹如茶叶浮沉。滚水浇注,初心不改。一片树叶,书写了多少故事。
茶叶,可自品,可待客,可供洽谈饮用。茶叶的历史,便是半部文明史与文化史。
进了我的门,一杯清茶,便是自家人了。
茶叶的拼配,是对人生的参悟。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性。拼配如同调制良药,各有对症。
竹叶青性清,龙井性敦,铁观音性幽。不同的茶叶,是对不同的地缘的映照与反射。
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到了西方,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改变。
中国多清茶。英国多红茶。英国人不仅偏好红茶,少了蜂蜜,可是不行的。中国人很难想象,喝茶还需加入蜂蜜抑或是红糖。英国有大英博物馆,珍奇罗列,可惜已少了几分本雅明意义上的“灵韵”,对中国茶文化的“改用”,也让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熏习了异地的风情,却少了几分文人雅士的高洁,多了些许宫廷之气。
悠悠丝绸之路,茶叶和丝绸担纲了联络中西方文明的大使地位。
在当下,全球化退潮的今天,我们是否应当重拾往昔的先训,为文明的交流融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呢。
茶叶,经过拼配,体现出不同的风味。文明,历经磨砺与交融,显现出独特的生机。
二十一世纪,茶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走向世界。二十一世纪的文明交流重任,我们责无旁贷,
【篇六:浮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一个人明白,人世间的荣华权势不过浪荡一场,生命的最后,终究是无情无欲的明镜台时,人生也已经完结。
——题 记
他是我的爷爷。
他出生于一个落魄富裕的家庭,旧时叫的是地主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俗话说的有理,是以虽不是大富大贵,童年时,他却依然过得甚是自在,成天也只是捉鱼抓虾,就算去田地帮着做活计也是无甚辛苦的事。然而,随着家中的失势,这一切,开始了悄悄的变化。他并不在意这些个劳什子,因而家人并不干涉他打闹,都是极好。他悄然在心中植下了一个念头:我必须是对的,反对我的,必定是错的。因家中只此一子,他活得便越发洒脱,翩翩浊世,公子竟活得胜似皇家子弟。
一个被家族寄予厚望的男人,可以玩世不恭,可以挥霍无度。但作为一个少爷,一定要做到光耀门楣,不让家族失望。梦,该是醒的时候。他在成年之前,便开始经商。因家中尚有商铺,便就地起业。先有售服装首饰之流却一一失败,他不免心有怨怼。是了,男人并不了解这些。他不禁彷徨失措起来,他该怎样面对家中的苛责。尔后,家中流向他的资金开始增多,面对父母的帮助,他开始贩卖被褥。积极地进货,观察行情让他收获颇丰,小有名气。后来,他有了一个和婉的妻子,那就是我的奶奶。绫罗绸缎尽可得,山珍海味金不换。
十年“文革”是一场腥风血雨,红卫兵用生命与哀嚎堆起了他们所谓的思想大统一。家中贴的是毛主席画像,孩子们上学念的是毛主席语录,口中唱的是革命歌曲。他陆陆续续有了三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就是我的爸爸。三年自然灾害带走了更多脆弱的生命,白骨一地,身死不葬。六道饿死鬼,遍地白骨新。不过如是吧。因没有余粮,他并没有好气叫家人受着。他变得过于严苛,责打做错了一丁点儿的妻子。爸爸说,他记忆中的童年,都是笤帚和鸡毛掸子。
再有,便到了我小时候。似是曾经节俭过头的缘故,爷爷总是穿旧衣衫。一袭青布衫搭白裤,裤筒特别肥。爷爷得了糖尿病。逐渐地,迈不开腿。成天躺在太阳下,一张躺椅,眯上眼瞌睡。气头上总拿奶奶撒气,不准这个,不准那个。活像少爷差使侍婢的模样。有一回气上心头,一气儿掀了妈妈的摊子。糖尿病久了,得上了并发症——血管堵塞了。不得不做了手术,医生才打了三年的包票,却只撑了三个月。三个月后,一切走向终结。
人生的路很长,你需选择以怎样的姿态前行。自信?你会容易自负而跌倒。奉献?你会容易英雄主义而傲慢自大,阅读?你会容易只低头不抬头而无所适从。友爱?你会容易识人不清而陷落。那应该如何?没有人知道。我只知道爷爷的一生已经走完。妻子坐在床边,儿子跪倒在前,他什么也没嘱托,笑着回忆青萝桐花的年少时光,含笑归去。家人皆道他傲,此时都不肯嘱托。我想,他一定已经累了。那些,都不重要了,都不重要了。
【篇七:蘅芷清芬】
半盏清茗,一缕幽香,白雾袅袅升起,夹带着茶香穿越千年时光,在今时今日的杯盏中依旧漾出一汪澄澈。
犹记幼年跨骑在祖辈家细长的条凳上,看着滚水冲进粗瓷碗中,一股莫名的清冽随之冲入鼻间。看着大人端起微烫的茶碗,徐徐吹着水面,不紧不慢啜着被称为茶水的液体,满足、平静随着茶香漫起,男人一日的辛劳,女人一日的琐碎,似随这雾淡开去了。也曾在无人时踩上脚凳,悄悄捧起茶底,伸出舌尖,迅速舔一点苦中犹香的液体。家中老人常说,喝茶的小孩子会长不高,怀着对众人爱不释手,日日饮用的液体的憧憬,每天对着墙根比划,恨不能一夜长大,便也可端起盛满茶的杯盏,微眯双目,先嗅茶香,再品茶味,让舒展闲适的气息自全身徐徐散出,做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红尘散人。
十四五岁的年纪,终于可以亲手泡一杯清茶,看或嫩绿泛黄,或碧绿纤长,或暗褐蜷曲的茶叶,经沸腾的白水一激,即刻叹息出潜藏在身体内部的芬芳,继而柔柔的随水波浮沉,舒展开干瘪的身躯,用最后的生命浸染杯中世界。趁着茶香未尽,温热依存,小口抿着或青涩,或清浅,或浓厚温润的汤水,仿佛品读着不同的书籍,欣赏着不同的风景,体味着不同年纪的心境……
竹叶青像青葱的少年,年少飞扬,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入口青涩,回味微甜。雨前龙井像沉淀一冬能量的青春,朦胧花季,有着高考压力的催促,有着暧昧情调的萌芽,茶味清浅,一次便失去滋味。滇红像步入社会的应届生,一点点积蓄经验,厚积薄发,茶味层层递进,香气萦绕舌尖……茶之于我,早已从一种憧憬变为一种喜爱,化作一种痴迷,刻成一种习惯。
习惯它从历史中涤荡而出的不同滋味,习惯它脆弱身躯爆发一瞬的感染力,习惯将它捧在手中,感受它经采摘,晾晒,杀青等工序历练,最终静静呈现在世人眼前的韧劲……茶之于中国人,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况味。人如茶时,饱经烹调沧桑,翻滚浮沉后,仍然用尽全力散发出生命的清芬。纵然,越来越多花样繁复的含糖茶味饮料爬上大众桌面,意欲用简单的勾兑调和取而代之,但它们永远缺失着茶作为中国传统之一的精髓——千古文化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