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林觉民的作文

【篇一:责任中华文明不倒的支柱】

文明是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境界、构建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中华文明跨过几千年的漫长时光来到我们面前,带着他独有的芳香熏染着广袤的中华大地。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相继灭亡后,唯有他生机勃勃。这,源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饶的精神文明,而这些文明的支柱是责任。正是责任让中国能以东方大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正是因为他们肩负了振兴中华的责任,让中华文明永存。

卧龙精神作为中华责任的典型代表在史册中熠熠生辉。康熙曾这样评价诸葛亮:“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者,唯诸葛亮能为之。”自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兵疲民乏,元气大伤,诸葛亮本可在这时退归桑梓,颐养天年。然而刘备白帝城托孤,他“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即使难以取胜,他依旧舍身为主,拼死一搏。他虽身死战场,卧龙精神始终伫立在中华文明的丰碑林中,传承至今。

谁不曾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无畏而眼含热泪,林觉民曾在与妻书中说:“君今死而无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正是有这样一群责任青年共同的保家卫国,辛亥革命才能成功推翻清政府,为新生的政权开辟一片天。

然而如今,却有很多人都在刻意逃避责任。作为人民的父母官,却徇私枉法,做不到清正廉洁;作为一名正义化身的警察,却让坏人为所欲为,做不到执法必严;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却用恶毒的文字损害别人的尊严,做不到实事求是。他们没有了基本的责任感,他们忽略了自己所处位置上应承担的责任,他们自以为十分聪明,却忘记了,自己已然丢失中华文明的支柱。

所幸,在任长霞亲切的笑容中,在护士叶欣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身影里,在无数汶川救援战士挖废墟挖到鲜血流淌也无暇去顾及的双手上……我们仍能看到,那如星火般明亮,如“原上草”般旺盛的责任感。

长征五号“01”指挥员胡旭东为了尽快攻破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他与时间赛跑,夙兴夜寐提成效。尽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还未正式开始但他早就到了工作的最前沿。了解参试人员存在的困难,询问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传授工作经验,提供理论依据,他用实际行动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用朴实的语言激励着航天接力者们。他为了工作远离妻女,在神箭“掌舵者”的位置上铁心向党、铁血担责、铁胆攻坚、勇往直前,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01”指挥员的岗位交了一份让全国人民叫好的答卷。

正是以诸葛亮、林觉民、胡旭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人的前仆后继地履行责任,在抉择时刻忘记自身利益,以小我换大我,用本来单薄的单薄的身躯背负起一个民族的大义,才让我们看到如今这样兴旺发达的中国、这样永葆生机的政党。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习的标杆,是支撑中华文明屹立于历史洪流中千年不倒的精神支柱。

他们诠释了中华文明的核心——责任!

【篇二:彼时少年——于黄花岗追忆林觉民】

踏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巍峨的牌坊,几经岁月磨洗的石板路,周围矗立的参天松柏和古树以及随处可见的烈士墓碑,使得空气都变得静寂和肃穆,即使路边花丛中盛放的五颜六色的鲜花也没能损减丝毫。高耸的石碑,苍劲有力的碑文又总是勾起人万千的思绪。仿佛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逝去的硝烟及硝烟中鲜活的生命,隐现的脸庞。

一个年轻的身影在脑海中渐渐清晰,挥之不去,却又让人不知该如何形容,那曾经青葱的岁月,彼时意气风发的面孔以及毅然决然的身影。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交替出现在眼前,一如后世人所形容的那样:

凄凄肝胆与妻诀,耿耿孝心禀父书。

疏梅筛月忆携手,嘱承父志有遗孤。

青天有情幸后辈,英雄终得展眉舒。

中原烽火寻常事,读史至此泪方出。

他无疑是个最优秀的男人,“性诙谐,涉口成趣,一座倾倒”,“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

我一直很想知道,那年春天,那个硝烟隐动的夜晚,那个满腔心事的男人究竟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提起笔,蘸上墨,一笔一划写下那封名动民国的《与妻书》。在去广州前的那次回乡,也许他深深知道前路漫漫,九死一生,对着有孕在身的爱妻,无奈而毅然的转身,身边卷起多少的不舍与诀别?

1911年的4月,在督署的那片硝烟之下,他一定没有后悔过,一定没有犹豫过,也一定没有退缩过,他或许想起了年少的一场轻狂,或许想起了家中年迈的双亲,深爱的妻子,尚来不及见面的孩子,或许想起了几年来走过的坎坷革命路。在我想来,这个伟岸的男人,在他的生命里,即使是晚霞,也必将是炙热烫眼的火烧云。

被俘的英雄,面对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的审讯,毫无惧色,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还发表演说,慷慨陈词。谈及险恶局势,“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甚至不忘革命党人精神,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也许就是这种执着铸成的一道脊梁,一直支撑着这个男人在被关押的几天里,滴水粒米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

而在那天的阳光下,风扬起满地灰尘,迷乱了多少瞳孔,刺痛了多少拳拳报国心,那个雄姿英发的身影,逆光而立,眼神坚决,双拳紧握,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却仍旧整洁,面对洞黑的枪口,他又在想些什么?

而在同一片阳光下的老宅里的妻子意映呢?她是不是仍会时时想起彼时初见,那个当年坐在楼梯拐角吹出青涩口哨的夕阳中的少年。

献身为革命的决然背影,《与妻书》中对爱妻的留恋不舍交替在脑海中闪现,这两种强烈的感情都是林觉民,也正因此他才是不褪色的英雄少年。

天马行空的少年,年少轻狂的青春。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当一切都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渐行,渐远。

他仍在。

热门推荐
1妈妈的眼神
2新编龟兔赛跑四年级作文
3我家来了新客人
4星空的眼泪
5青草间的秘密
6丽水街
7品一路书香
8我们班的“暴力女”
9梅花颂
10我最喜欢的动物
11我家的新成员
12一件很惨的事
13中国梦,我的梦
14关于爱的作文
15好书推荐
16探寻汉字世界
17处处留心皆学问
18爸爸妈妈请尊重我的隐私
19一场奇幻的梦
20午后品茶
21我的萌狗
22伤过,才能精彩
23浅香
24初中开学军训日记
25我的妈妈
26八年级作文
27小学想象的作文
28感动
29乡愁
30我和月亮捉迷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