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捏彩泥】
“泥家”的历史悠久,十分招小孩喜爱。我也不例外。我曾经是个“玩泥菜鸟”,不怎么会玩泥。直到我接触到“泥家祖父”——彩泥,我才认识了泥家族。
记得三年级时,美术课开展了“彩泥课程”。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眼睛都亮了。随后,彩泥立刻成了我们班的“红人”,变成时尚的代表。尤其是那些“时尚达人”,每节课都少不了在桌子下玩彩泥。
彩泥软软的,可变形,但不像泥巴那样“不禁揉”。什么拉、团、扯,它都是能抗住的。它的“最终意义”就是做艺术品。它身上鲜艳的颜色就能说明这一点。但大多数人都不是这么想,他们只是“左拉右扯”,努力让彩泥不那么快变干。我却不一样,想做个啥,就努力去做。周围的人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真不懂他们这么揉有啥乐趣。
我们班同学就这么一直揉泥揉到四年级。就在彩泥变得不稀奇时,“可塑橡皮”又出现了。它比彩泥更抗揉(甚至有点硬)。虽然颜色不怎么鲜艳,但揉它、拉它时出现蜘蛛网般的丝。这让同学们更愿意揉泥了。我也不得不“改行”了。因为“可塑橡皮”太硬捏不动啊!
在五年级时,更高级的“泥”来了。就是“水晶泥”。它那鲜艳的颜色,透明的身躯,华丽的外表,引来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惊叹声。不过它的外表再华丽,也挡不住它的缺点:有一点毒素。它的气味也是有毒的。而且,它只能用来拉扯。我认为水晶泥坏处多于好处,不会流行太久。可我错了,水晶泥还是讨得了同学们的欢心。——+因为它太好看了,让人甚至忘了健康。(让人痛心)
水晶泥有个特点,就是特别黏,黏在手上还好说,搓两下就掉了。但黏衣服上怎么办?甚至还有人用水晶泥恶作剧,粘女同学头发上,怎么也弄不下来。只能把头发剪了。就在我越来越担忧同学时,救星出现了。它叫起泡胶。它毒素并不多,无味。它还“无拉不玩”。不拉它都没法玩。玩法是这样的:把起泡胶拉扯一番。然后把它拉成平面长方形,再往长方形中吹气,就会出现一个“泡”。等“泡”炸了,在拉扯一番,再吹一个“泡”。原理和用泡泡糖吹泡差不多,它越黏了。因为,不黏的话拉扯就会很费力。所以,玩起泡胶的时期,称得上是“拉着玩的巅峰时期”。
虽然泥家族成员特多,但我最喜欢的是“可塑橡皮”。因为它集玩具与文具于一身,又“无色无味”,堪称“泥家之王”。我期待,在未来有更好玩,无害的“年”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