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夕阳西下读纳兰】
在中国浩浩荡荡的文化长卷中,有着诸多写出千古名篇的文人墨客。
你可以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欣赏庐山的奇特景色,也可以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体会平淡生活的乐趣。总之,无论哪个文人,他们笔下的诗词都具有别样的魅力。
然而,最让我感慨万千的,还是康熙年间纳兰容若的词。历史上的诗人,多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者,才写出了类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抒发豪情壮志的诗词。
而他,纳兰容若,出身满清贵族,父亲是大学士,母亲是一品诰命夫人,家中自然是舒适富裕,也颇得康熙帝赏识,官场上可谓“一帆风顺”,可就是这样一位满清贵公子,笔下的词却十分凄凉。
年少,写出了一些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诗句,表达的多是对大自然深深的喜爱。可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的贵公子,因他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郁郁寡欢起来。首先,是友人的离去。
年少的纳兰容若,广交了许多名士才子,但他们多仕途不顺,这自然给他们的友谊搭起一座阻碍的桥梁。
通常,他们交往不过一年,友人便被发配远方。这时候的他,恐怕真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善于写词的他用笔墨纸砚缅怀了逝去的友人,此时纳兰的心情,怕是也不亚于送孟浩然去广陵的李白吧!这也导致了他的词风变得伤感幽怨。
其次,是妻子的离去。卢氏,出身于两广总督府,身份高贵,贤良淑德。纳兰对卢氏也是深深的喜爱。然而相爱不过一年,卢氏便因难产而离世。纳兰伤心欲绝,写下了多首悼念亡妻之词,例如“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人比疏花还寂寞”都是形容自己的诗句。
后来家人为了宽慰他,又将几个女子嫁予他。可纳兰自己却不能释怀亡妻之痛,词风更加哀婉凄凉。
是啊,友人的离去,妻子的离世,谁又能轻易放下?纳兰之死,对于康熙帝,是一种惋惜,传说称康熙十分悲痛,因为他失去了一个有才华的人。而对于纳兰自己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他也许会独自站在夕阳下,缓缓地走上那属于他自己的楼阁……
唐诗,宋词,元曲,在我眼中,都不及纳兰的词。这一刻,我仿佛读懂了他。也终于明白,他笔下的词,由何而来。
【篇二:志愿者心得体会】
昨晚下了北京的第一场雪,恰逢此时,我们初一(2)班的同学们去纳兰园老年公寓开展志愿者活动,一行下来,受益匪浅。
纳兰园中纳兰二字,是指清代的词人纳兰性德。此人文武双全,词风“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刚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不必说“树上厚厚雪,轻抖飘飘落”的美景;不必说“纷纷酷雪中,灯笼高自悬”的景致,也不必说“雪中有诗画,原是纳兰词”的词风雅韵,单是我们大家和老人们会面的厅内,就足可欣赏。刚步入屋中,明朗可见的便是那红红的,喜气的,写着欢迎词的横幅。再看周围,“景即人,人即景”,各位在座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无一不慈祥可亲,面目和善的看着我们。其中的一位老人尽已是一百零一岁高龄!一位同学的妈妈主持会场。我们全班同学合唱了«我爱你,中国»,将对祖国的热爱,长留此园间。随后,我们又一起朗诵了纳兰性德的两首词,«长相思»和«浣溪沙»。只见老人们,极认真的观看,不论有无气力,都奋力举起手来,兴奋地拍着。他们对我们的肯定,就是对我们的鼓励,令我们铭记于心。此后,我们又继续以个人或组团的方式为老人们带来表演。即使合上眼,都能感受到那场面好不热闹!其中,一位同学要表演二胡演奏,突然让我帮他举琴谱,我忙答应着跑过去。再回想我那举着谱的架势,真是既尴尬又可笑。
随后,我们告别了老人们,参观庭院。并且更有趣的,没错,非打雪仗莫属了!同学们你赶我追,你追我赶。只见那“雪花炮”纷纷飘过,好不壮观。我戴了手套,抓把雪来,也参与进去。不过我可不是他们的对手,竟被一个同学当头一击,砸得满身是雪。最后,我们告别了老人们和这文意浓浓的纳兰园,不舍地乘车离开了。
此行此景,此人此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雪中观园赏美景,朗诵吟唱慰老人,了解庭院好历史,打完雪仗归家园”。没错,此次活动,不仅给予老人们以帮助慰问。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可谓“收获颇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