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子在川上曰
子在川上曰

【篇一:子在川上曰】

江河水者,匆匆过,逝也;伶人戏子水袖舞,止也。——题记

世人皆道光阴无情,一个不经意就偷换了流年,苍老了尘世。不过,或许光阴亦曾留了些许空白,在众人难以察觉的角落,悄悄静止了吧……

暗自得意,似乎我已找到了光阴静止的地方。

这,可得多谢我的外公。

外公是个普通的花甲老人,生活恬淡闲散,儿女承欢膝下,最大的一个爱好便是听戏。不分种类,不分派别。当然,光听怎么过瘾呢,时不时也会唱上一段锡剧让人一饱耳福。

听他字正腔圆、余音绕梁,没有伴奏依旧震撼人心,那声儿绝不似老人;看他八字方步、举手投足,没有彩妆依旧摄人心魄,那气质绝对年轻。外婆说,外公唱的是小生,几十年来从未变过。我怔怔地望着外公的脸,没错,岁月已在他的脸上留下了难以遮掩的痕迹,可我觉得,外公似乎并不曾老去。

连纳兰都会叹“两鬓苍苍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可外公却在奔流不息的岁月中,过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安然。

嘘,时间似乎在宫、商、角、徵、羽中流逝得越来越慢……

因着外公的耳濡目染,我也渐渐对“戏”产生了丝丝点点的情愫。喜欢看美丽的人儿浓妆艳抹、粉墨登场。看那水袖长舞,撩得人如痴如醉;听那曼歌轻起,唱得人肠断心碎……在戏中,仿佛没有时间的概念,演戏的人,投入在戏中;听戏的人沉醉在故事里。在这时,无论岁月再怎么奔腾流转,也是被淹没在悠扬婉转的声儿中,不值一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蓦地,我想起外公,虽然年老,却依旧放不下那个充满喝彩与梦幻的舞台。脸覆彩妆,没有人看得出他的年岁,他依旧是故事里那个不经人世的小生。

是戏,让外公的岁月静止在了最美好的韶华。它能让舞台上的伶人超越年龄的束缚,一曲戏便演完整个青春;它亦能让台下的人忘却时间,一台戏就看完全部人生。不过,故事或喜或悲,终究是他人的故事,起身离去便若无其事。是啊,也只是戏罢了,静止的只是戏中的时间……

渐渐地,觉得戏与禅相近,都有着不可言传的意味。都说人生如戏一生只有一场,戏如人生一场便是一生,一句偈语,千百年来涵盖了多少人生?明明是前人早已经历过而得出的精髓,后人却是痴傻的一次次尝试,无奈的一次次承认……

“青衣水袖半遮颜,台上风光喝彩间。演尽红尘千万事,却为过客未曾欢。”即便台上静止了时间,台下依旧是抵不过流年。曾可笑地认为,台上的戏子永远不会老去,台上的时光永远不会消逝。可我忘了,戏子终究会随着戏的落幕退场,帷幕落下后,时光终究会加倍奉还。

在人生这场戏里,每个人都是戏子,演着悲欢离合,而光阴则是伴奏,所有的欢愉、落寞、忧伤,都会在伴奏中渐行渐远,留下的,不过回忆而已……

就像外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却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其实,我们都似他。

回过神,又看着外公眉飞色舞地讲述他的当年,我说;“外公,再唱一段嘛,挺想听的。”看到外公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光芒,继而又清了清嗓子,缓缓唱了起来。

听外公轻唱:“半世浮萍随水逝,一宵冷雨葬名花。”我轻轻地笑了,既然止不住时间如流水,何不学落花随水,在匆匆流逝中,悄悄静止……

【篇二:子在川上曰】

孔子立在江边,望着滔滔流水。不禁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万事万物都如同这迸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然而这一切真的都会过去吗?

契诃夫在《草原》中为他人物戒指上刻下这样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诚然,万事万物都遵循着自然亘古不变的法则: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没有人可以永葆青春,没有器可以永不销钝。所有的事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殆尽。

但有道是精神不死。物质会转化,但精神不会落下。

纵观渺渺的历史长河,有些人有些事,会被我们铭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份无私奉献,千古传诵;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恶行,遗臭万年;“告别权力”的华盛顿,他的淡泊明志感染了后世千千万万的总统;而“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路易十四,遭万代唾弃痛骂。这些人物,他们有行善的,也有作恶的。无论如何,时间都给出了最公正的待遇,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永远都不会成为过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都彻底粉碎了,还如何进言?魏忠贤放心了,可他却不知道,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啊,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这逝与留的关系正是大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涵也正缓缓流露出它的精华。时光流逝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在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可却仅是作为壁画存在。如今它虽干涸百孔,却饱经历史风霜淘洗,虽有所逝,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还能否让后世回望时寻觅到一些不灭的精魂?

如今,当经典文字的含蓄与意蕴无法满足现代人浮躁的生活时,快餐文化和电子阅读开始兴起,人们总是肤浅地阅读着,麻木地成为信息的收纳箱,沉溺于网络文字带来的感官刺激中,而忘却了传世的经典。更不可能再谈传承与发扬。那曾为“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其情令人动容。可经现代的商业运作之后,古老的经典却面目全非!

在诸多现代改编中,陈士争一版演员选用不计较,布景过于繁杂,在服装舞美等方面无不有刻意迎合西方观众审美的嫌疑,甚至出现杜丽娘身着绣着龙的晚礼服的画面,传统古典之美荡然无存,那本纵贯古今的绵绵真情也被愈渐淡化,传统落入庸俗。

那就让文字的泡沫和商业的包装淡去吧。传承和发扬的应是不朽的文化和精神。

这些都不会过去,这些都应该被我们铭记。

时间的流逝只会将它们雕琢得更珍贵灿烂。

因为一切都不会过去。

热门推荐
1一缕阳光
2那一次,我读懂了那只飞鸟
3纵一刻,也千秋
4交朋友要有选择作文
5生命因你而美丽
6走路比赛
7父亲是我人生中的一盏灯
8风的自白
9三年级新学期努力目标作文
10第一次军训
11朋友你错怪了我
12“机器”人
13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14我希望你快乐
15二十年后回故乡
16小草
17《弟子规》读后感
18我的老师二三事
19福州三坊七巷游记作文
20家的温暖
21聆听周围的声音
22破除旧经验
23我的新朋友——金丝熊
24想一想,蓝色天空的鸟儿
25感恩
26等一等
27学会坚强
28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29那儿,我们遇到了青春
30这也是课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