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时代,我们失去了什么?】
说起搭地铁、乘公交,你最先想到的会是怎样一幅画面?那你又是否记得,十年前这里的景象?短短十年,人们手里的报纸变成了手机,嘴边的闲聊变成了飞速的打字,即使是闭着眼睛的人,耳朵里都塞着一对耳机。
所有的人都不浪费一丝时间,用各种碎片化信息填满每一点空闲。碎片化的生活好像教会了我们如何挤出海绵里的水。
可是,当我们为此洋洋自得的时候,你又是否想过,这些“水”真的派上用场了吗?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人们做的最多的,便是刷微博、刷朋友圈,看看头条新闻的热评,转发某公众号的新文章。那些不同的声音,像不同方向的风,只是将你变成一株摇摆不定的草。它们让你一会向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向前进,一会儿往后退。你感觉自己一直在走,其实最后还是停在原地,并没有进步。
言论的相对自由,应运而生的是各种歪理邪说,各种谣言绯闻。而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正增加了它们的流传方式与接受的易度。它们换上了犀利的言辞,用不可置否的语气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而你拥有的碎片化时间却不足以让你对其正确性进行深思辨别,往往就觉得好像有那么点道理,然后它们便模糊的留在了脑海里,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你的观念。或许你昨天还在为父母听信养生妙招而发笑,今天却把营销号熬的毒药当作鸡汤喝掉。
除了思想上的带歪,即使是一些正确的东西,看多了也会因认知成本的降低导致自身的思维变得狭隘。就像做卷子一样,当刚看完题目就被立即出示了答案,你以为这样轻易就能得到正解岂不是爽歪歪,实际上却一点都没有收获。因为你省略了自己进行思考的过程。况且网上的事物总是将复杂变得简单化,在迎合了碎片化生活对时间限制的同时,也隐去了推理的过程与其同其他事物的联系,犹如一个没有解题过程的答案。
其他还有一系列问题,比如因为信息量爆炸造成无法记住有用的信息;因为刷一刷变成习惯导致沉迷上瘾,最终甚至可能去占用其他时间;因为长期找不到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而变得焦虑……
我们以为碎片化的时间是海绵里挤出的水,但这些水如果无法灌溉出一株绿苗,那它终究也只是在被挤出后自然蒸发掉了,留下一块水渍。
在遇见碎片化生活已经不可避免的的当下,我们又该怎么做?我们无法改变碎片化的趋势,但能改变应对它的方法。
碎片化带来的信息就像是一块块金属,有大有小,有值钱的也有废物。而我们首先应该成为一块强力磁铁,能够吸得到有分量的东西,而不是被细小的尘埃绊住。这就需要先有知识体系的建立,有足够的积累,才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将碎片化的内容用于填补自己的知识网络的漏洞。
信息碎片化时代,既要看清自己失去的,更要找到方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更好地生活下去。
【篇二:什么也是一种养料】
在生活中,你难免会受到有许许多多的伤害,虽然它们千奇百怪。
是啊,不仅仅是树,人也如此。以前一二年级时,我的一直是班上最好的,我还常常以此为傲。可不久后,我们班又冒出了一个尖子,我的劲敌——小孟。见他那么快便登上了这座“巅峰”,我有些不甘心,便更加努力地奋起直追,可我已经一落千丈了。正当我快要气馁时,古文这一方面为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条路上充满了未知与神奇。刚上路不久,“樱桃”和“桑果”这座位两块巨大的“绊脚石”也出现在我的.面前了。这次我并没有跨,而是轻轻地一跃—跳,因为我知道,如果跨,一定又会像上次那样被绊倒。
挫折,往往层出不穷,可它并不是所谓的“坏事”,而是可以对你产生帮助的事。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场里,一位农夫为了方便栓牛,在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铁圈长进了树里。有一年,那个地方的所有榆树都得病死了,只有它还活着。植物学家对它进行了研究,原来,这棵榆树通过那个腐蚀的铁圈,不断大量地吸收铁,便增加了对真菌的免疫力。
这是19世纪50年代,在一个农场里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现在,那棵老榆树还在那个农场里傲然挺立。对植物来说,挫折也是一种历练和养料。
挫折,让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面对,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刚毅,更加富有生命力、活力和意义。
【篇三:什么也是一种养料】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那么一两次痛苦的失败,也不要因此失落,而更应该感到庆幸......也许这些特殊的经历,正是你走向成功的基石。
期中考试后,落寞地看着卷子着令人心痛的分数,我不禁满眼忧郁,黯然神伤地趴在了桌子上。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同学们都在表情严肃凝神盯着自己的卷子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却萦绕耳畔,慢慢向我们靠近,"李梓浩,到外面来一下。"是数学老师的叫声,原本就无比紧张的心顿时频率更快,无奈地从座位上站起,战战兢兢地走向教室外的走廊。
我心神不宁的拿着卷子,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恐惧在心头蔓延......可意外的是,当我把卷子递到老师手中,却没看到老师脸上出现我预想的暴风骤雨,而是满眼关爱的目光:"一次失败并不意味这永远不能成功,努力做好每一天,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考好。"平静的话语使我慌乱的'心情慢慢平复,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了鼻子一酸的冲动,奋斗的力量浇灌全身,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冲破阻碍,奋勇向前。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早出晚归,疯狂地做卷子,及时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我终于迎来了见证自己的时刻。
果然,不出老师所料,我数学轻松拿到了满分。那一瞬间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终于明白,有时批评也是一种养料......
【篇四:碎片化生活带给我们什么?】
大家都觉得这个时代无比美好。科技发达,物质丰富,通讯方便。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宽带,光纤,手机,电脑,给人们带来资讯互通和生活的方便。
科技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把我们的时间和生活都变为碎片。碎片化的生活带给我们什么,是值得我们认真冷静思考的。
纵观人类历史,哪一个重大的科技、人文、文学、艺术、医学乃至军事的成就,不需要长期的、专注的、不屈不挠的努力才能够达成?
中国古代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春秋时代的左丘明编修国史,历时30余年,写出了一部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无独有偶,西汉司马迁历时13年创作了50万字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中国历史。这两部巨著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再看看外国。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天才科学家、画家。他的老师从第一天起,让他每天画蛋,通过画蛋来提高观察能力,能发现每个蛋之间的微小的差别,就能锻炼手眼协调,做到得心应手。坚持3年以后,达芬奇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例子也不少。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毛主席开始夜以继日地潜心写作《论持久战》。他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眠,连棉鞋被火炉烤焦了都不知道。八九天后,5万多字的伟大军事著作《论持久战》诞生了。这部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指出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国军民获得抗战最后胜利。
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当时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科技人员都吃不饱饭,最困难的时期,就拿树叶草籽充饥。就是这些不怕困难、忍饥挨饿的人经过10年不屈不挠的专注科研,终于把原子弹搞出来,创造了奇迹。
上面的事例都说明了成功的秘诀=时间+专注+才能+精神(奉献、吃苦、牺牲)。
现代碎片化生活下,这些成功的要素都不复存在
时间:碎片化分割
专注:人心浮躁,精力分散
才能:没有长时专注,难以成就真正的学者和专家
精神:物质、金钱和享乐取代了奉献吃苦精神
如果左丘明、司马迁出生在今天这个时代,他们还能写出《左传》、《春秋》吗?
今天碎片化生活下的中国,还能够产生中国历史上璨如群星的众多杰出的人物吗?还能为国家和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吗?
人类怎样利用科学技术而不受其害,值得大家深思啊!
【篇五:共享物品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当今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共享物品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床铺…………可它们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吧!现在的上海街头随处可见或黄、或红、或橙、或蓝、或绿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刚出现时,人们都认为它火不了几个月。可是,过了将近2年的时间,马路上依然到处都可以看到骑着共享单车的“上班族”、学生甚至一些老人,成了上海街头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共享单车甚至成了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共享单车的最大优点还是方便。只要用手机下载App,注册账号并支付押金就可以了。当你想要骑车时,只需在街上找一辆共享单车,用手机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骑行上路了。共享单车为我们带来了方便。
虽然每一辆共享单车上都张贴着“未满12岁严禁骑车”的告示,可还是有许多不满12岁的小学生甚至5、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肆无忌怠地在路上骑车。前段时间,“小学生骑共享单车被卷入卡车车轮”、“学生被共享单车车把插入脖子”等触目惊心的新闻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头条。这不仅仅是因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12岁以下禁止骑共享单车上路,更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家长们没有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擅自骑共享单车上路。因为这些原因,才导致了这些悲剧的发生。共享单车为我们带来了悲伤。
共享单车虽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可现在的社会上仍旧会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出现。有的车少了轮子、坐垫;有的车被拆除了脚蹬、车把;还有的甚至被装上了私锁、停放在小区里被人占为己有………在大街上,共享单车也被随意乱停放,不但挡住了道路,妨碍了人们的出行,更有损市容!共享单车为我们带来了羞愧。
我认为,共享单车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更多的是为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共享单车,人们平时可以骑着它在外滩或者公园里享受空闲的时候,既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又强身健体,让人们不再为双休日去哪玩而烦恼;有了共享单车,人们平时可以骑着它去超市购物、看电影、逛街,不再为开车找停车位而烦恼;有了共享单车,以往如果有急事,却常常因为公交或地铁等待时间长、开车堵车而迟到的现象将大大减少,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出行,不再为出行方式与时间而烦恼…………
共享单车的好处有许多许多,它使我们的生活节奏不再那么快,使我们减少了许多烦恼。共享单车,为我们带来了幸福、便捷与美好!
【篇六:共享时代,我们该共享什么?】
生活在随科技的发展愈发舒适,新的想法在生活中逐一为我们带来便利。好比新出现的一个词——共享。身处共享时代,或以为我们正分享着物质,增进人与人的交往,又得到了好处,而隐藏于这些优点之下的隐患也不断浮出水面。最终归结于二个字——人性。
网络世界的发达意味着你可以随时掌握各地的新闻消息,所以便不断地出现共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看到一则又一则共享单车被占为己有,或是被破坏,甚至于一个共享单车公司倒闭的新闻时,心里不觉难过而无奈。
偶然间,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同往常一样去上海市区补课,站在那繁忙路口的公交车站,我看到马路的那一边是一个共享单车站点,然而一辆辆单车倒在地上,有的则是被卸下了坐凳和踏板,一片狼藉,广告版上的“素质与文明”成了巨大的讽刺。来往行人脚步匆匆,不愿多看这里一眼,而这种场面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春天的阳光映在我身上,很暖,可一下子我却有种道不明的寒冷。缓缓地,从远处走来一个乞丐,跛着脚,一摇一晃地走着,头发杂乱,身着一件旧的灰色单衣,袖口破了,脚上的布鞋磨破了前端,看着令人有些不舒服,而分明地发现周围的行人在绕着他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走到那些单车旁边,一手扶着前端,一手拉着坐凳,将倒在地上的单车拉了起来,一使劲,于是又拉了一辆。他神色平静,双手将车子夹在身体两侧,然后又是跛着脚,缓慢地走向停放的地方,摆整齐再去排好下一辆。
眼前的景象着实让我震惊,我怎样也未想到会是这样一个人去整理这些单车。他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专注仔细地完成着并不属于他的工作,这一举动成了道德至高点上的一个壮举,这一来一回之间是他努力的见证。在这一刻,他的素养在所有人之上。我与他相隔着一条马路,却好似可以透过冷漠的人群感受到一种温度,在这初春的早晨,终是感到了温暖与希望,淡然而不至断绝。
共享时代,人们共享着物质,仅仅自私地顾着自身的利益,却忘了我们真正应该共享的是修养与文明的精神。人们创造了文明却没有彻底地做到文明,修养不在其表,更在于一个人的心。是那颗善良而滚烫的心让我领悟到,其实自己的利益无足轻重,真正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奉献的、善良的心,拥有高的素养和文明的精神。
共享时代,我们真正该共享的,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