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范文作文>破镜能“重圆”
破镜能“重圆”

【篇一:破镜能“重圆”】

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即使存在引力但是却超过了一定的距离。这是从科学的角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破镜虽然不能恢复到完好如初样子,但是试想一下,从破镜中任意捡起一片,它是否还保持着反射的功能?透过它,是否还可以看到身后的世界?时间也是如此。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镜子,即使被粉碎,那小小的一片镜子仍然可你被好好的利用。

一年有365天,一个季度有3个月,一个月又有30天左右,被分为4周。而一周又有7天,一天有24个小时,再到一分,一秒……这不难看出,原来时间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它也大大小小的被切割,在被定义。就这样,我们对时间有了概念,生活有了规律。也是因为如此,人们对与几秒,几分,甚至几小时都不会去在意珍惜,这些在长达几十年时间的人生中实在是微不足道。于是,那些被人们遗忘的碎片时间就这样诞生了。

就拿自己举例,我的碎片时间集中在上学以及放学的路上,平时的自习课与课间,和回家后睡前的休息时间,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有两个多小时。然而这还只是我所意识到的,再加上没有意识到,不经意间逝去的时间,一共有三个小时。这样算起来,一年就有1095个小时会被浪费,也就是45天,多么惊人的数字。或许有人说,一天的24个小时,并没有任何的闲暇时间,总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忙碌。这时候,提高自己的效率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了这些碎片时间,我们该如何利用呢?这些时间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选择最合适做的事,才能有效的利用起来这面小小的镜子。譬如你现在只有用三到五分钟,那么可以瞬间让你高度集中,可以随时暂停,随时开始的事情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背诵英语单词,一首诗。如果你利用这些时间去做一道数学的证明题,你的思路就会被打断,这个碎片时间实际上被你浪费了,这时候较宽裕的10到20分钟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当你拥有了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不妨常备一本书。在这个高速运作的时代,阅读是人们很难触及到的事情,俸去书来,落落大满,或许你早早地将心仪,感兴趣的书买回家,却置之不理,导致了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结果。试着沉静在书本中吧,每当我轻轻合上,还在虚拟与现实中徘徊,回味着每一个字,想着这种依依不舍心情还会有几次呢。对我们学生而言,学校早就规划好了时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去遵守,学会如何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就是重中之重的事了。

时间是最容易被遗忘,最不容易被珍惜的一件事,但他却从你出生到死亡一直陪伴着你。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逝,他却是永恒的。生活中,时间渐渐变得支离破碎,试着利用好那一分一秒,试着捡起那片镜子,即使再小,却一定能照到世界的一角,当你拥有无数个碎片时,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整个世界。

【篇二:“破镜”,重不重圆?】

法国作家萨克雷曾将生活比作一面镜子,他强调的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的重要性,而我愿化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生活的原本的饱满与完整。然而,随着社会从传统逐渐向现代过渡,生产力提升,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它们慢慢地在这面镜子上划下一道又一道划痕,到了今天,这面镜子不堪重负地破碎了。大至整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市场、观念,小至我们每个人的社交、阅读、购物,都成了地上的一块块碎片,生活被打上了“碎片化”的标签。

这样的感觉一定不陌生。学生忙里偷闲地看两段小说;白领抽空往购物车里添几件商品;音乐爱好者只能弹奏个五分钟的小曲儿,恋恋不舍地合上琴盖。我们也一定听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挤一挤才能出来,要合理规划每天的任务,将时间利用到最大化。

碎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就我们而言,时间是主要原因。现在每天的工作的总量与种类,与几个世纪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在机器代替人工之前很难减少。除了每天占用大部分时间的主要工作外,我们依然需要顾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见缝插针,把事情分批便于灵活地调整与组合。新闻联播因而有了“联播”一说;网络讯息拟定也简短惊人的标题吸引注意。我们早就对话题的快速转换,任务的快速切换习以为常。碎片化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时间的利用。

但凡读过《娱乐至死》的人,都会对上文新闻的例子非常熟悉,这是碎片化的典型,也暗含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碎片化生活,注意力的集中面临着最大的挑战。生活碎片化,某种意义上也是简单的多任务处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保证其高效性,问题在于“注意力残留”——即把注意力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一项任务时,仍有部分意识停留在上一个任务上,因此很可能造成转换之后注意力分散,降低效率。久而久之,集中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根本无法集中。除此之外,如同盲人无法通过一个个部分还原出大象的原貌,将任务碎片化也有碍于我们获取完整的认知,跳跃的理解与思考,在整合时对记忆力和理解力是极大的考验。

由此看来,碎片化在使我们灵活应用时间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认知和能力提出了要求带来了威胁。不过,既然这是目前无法避免的趋势,还是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从自身寻找应对方式。尽量赋予需要思考的主要任务较为完整的时间段,将次要任务拆为碎片填充空缺;避免重复劳动,筛选剔除不必要的任务;有意识地训练注意力集中能力,做到心无旁骛。“破镜”的重圆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也无需苛求的,对着一块四分之一大的碎片,只要我们左右移动,也不影响我们看清镜中的自己,其他碎片,只要加以小心合理的利用,也还能成为随身携带的便品。

【篇三:破镜,重圆】

破碎,或者说碎片化,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定语。微博、简讯、表情包以及手机不时的振动将我们的生活切成碎片,我们在碎片中不停地被充满又感到无比空虚,在科技的进步中收获又不断失去。我们迷失在破碎中,却忘记了破镜还需重圆。

什么是碎片化的生活?一言以蔽之,即为当今大都市中人们的生活。时不时登高远眺、泛舟绮梁的古人,自然无法理解如“233”、“101”之类的只言片语背后的含义,无法赞同以段子、鸡汤取代诗文的做法,更无法懂得每隔3、4分钟便划几下手机的意义。这样的生活,带着极强的时代感,在历史上确实还是头一遭。

正如其特征为时代,也是时代催就了它。21世纪初,互联网的来临如滔天巨浪,开始冲刷我们固有的生活。最开始,我们不再“望故乡渺邈”,只因家人短讯即刻便到;而后,我们不再阅读,只因“3分钟带你读完XXX”的方便;最后,我们放弃了“行万里路”,只因在家中也可在虚拟的“东西市”买卖“骏马”与“鞍鞯”,看到山河表里,阅尽人间沧桑。这样的怠情与不再读书后引发的理解困难,是碎片化潮流中人们在心态与观念上最大的退化。而二者综合后,当代的人们也更懒于表达,借助惯有的短语与表情包,仿佛能道尽心中百味,却在真正的理解无能中,拉远了各自的距离,将人也隔成“碎片”。

既然碎片化生活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能否逃避它?答案却是:“破”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快节奏、信息爆炸,这些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由于信息快速处理的需要,碎片化阅读和快速甄别成为现代人提高生活效率的利器;而在社交中,最简洁的表述也成为帮助人们“逃脱”信息“渐欲迷人眼”这一乱局的帮手;对于时间的分块规划以及对细碎时间的利用,也符合了这个社会对于“唯快不破”的追求。

但我们终究无法欣赏一朵被解剖后的花,“重圆”恰恰是对已破之镜的最好利用。于个人,我们无法在标签中真正认识他人;于社会,我们无法靠单纯的科技或经济发展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于文化,唯有综合各部分,方可看到其中精髓。完整与全面是审美的必要条件,这用“碎片”的技巧,又从碎片中抽身,有才之士才可物尽其用,优秀的文化才能被人赞美。

破镜须重圆。一味返古是不可求的精神洁癖,盲目逐流则是不负责者的愚昧表现。既能与洪水猛兽共舞,又可纵观江海之去势,才是这个时代可遇可求之品格。

热门推荐
1驾车奇遇记
2我的愿望
3我的艺术密友
4红包奇遇记
5清点你的爱
6我的理想
7塑料瓶流浪记
8生命岂能被痛苦占据
9妹妹我想对你说
10永不泯灭的树苗
11秋天
12以回味为题的作文
13意外
14墙缝里的生命
15如何选择失去
16舞台
17如画张家界
18我的国庆节
19迷茫
20何时才能再相逢
21有趣的实验
22我和爸爸下军棋
23巧克力之味
24优秀记事作文
25获得友情是简单的事
26看见
27喜庆十九大
28啄木鸟童话故事三年级
29你懂亲情吗
30我的完美同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