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静听回声
静听回声

【篇一:静听回声】

当风从我身旁拂过时,我想故乡的门大概在吱呀地响吧。我就静静地坐在那,听着岁月的风声。

九年了,离开故乡九年了。

我的家乡坐落在赣江源头旁的一个小镇,这里没有北上广式的高楼大厦,没有烟雨朦胧江南色彩,有的只是古老的客家古楼和吹不完的风罢了。而我家的老屋便是在镇西北角上的丘陵之上。老屋一面傍山,一面临水,剩下的便是爷爷耕了一辈子的地。

印象里最圆的便是六岁时天上傍着的隐月,月光顺着房晚慢慢的滑下来,在地上铺开了一层亮银。每当这时,我就喜欢在老屋门口吹风。风不大,轻轻拂来,老屋的四周便弥散开了稻香。老屋的门在风中吱呀地响。爷爷依着墙,一边用深邃的目光望向那令他自豪的土地,一边抽着烟。烟头在那孤独的背影里忽明忽暗。

就这样,我与他不言朝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离别的那一天。

车缓缓开动了,带走了远行的我。他把挥在空中的手挪下来,迅速一抹脸上的汗。他的表情渐渐凝固了,下意识的将头偏向一边,揉着揉被风迷住了的双眼。一股酸楚与不舍在我心中蔓延,阳光静静地洒下来,将他的身影定格成剪影,深深地印在了我岁月的驿站上。

风,仍在吹。

光阴似箭,终于那个孤独的背影也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消逝,留下老屋孤零零地站在那儿,任风吹雨打。

后来要拆迁,我与父亲赶回老家。我徘徊在这老屋的门口,岁月的打磨使它失去了以前的光景。房前杂草丛生。风仍在吹。老屋的门吱呀地摇,摇出来的却是一阵悲伤。

再后来,老屋终于消失了。最后一面,我远远地望着老屋的残骸,不敢靠近,生怕触摸那尘封的往事。不敢拨弄那岁月的缭绕,也许往事便是回声,回声那边是过往的人与事。我们聆听回声追着岁月的回声,追忆那些回不去的故事。

月光下,风中,让我静静听岁月的回声罢。

【篇二:静听回声】

悄然步入回忆冥想的殿堂,静静地挖掘着停驻在思海中的断章,无形的手抚了抚我的脑壳,试着唤起一抹七彩的情景。可为何,我想到的却是一幅幅黑白的剪影,唯独剩下的是那一缕缕的绿。

小时候,坐在爷爷的肩头,伸出细嫩的小手去拽拉它身上的叶子,它痛得皱了皱眉。从此,我决定不再欺负它,也许这就是我对那颗老树最初的记忆。

长大一点,我和伙伴两个人把牛皮筋系在老树上,叫来好多人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我们打羽毛球时,把球打到了树上,可我怎么爬也上不了树,于是就用羽毛拍狠狠地拍打树丫。

再大一点,我就搬起小凳子坐在老树跟前,拿着画笔细细描画它的轮廓,用彩笔在心上记录下老树给我讲的故事,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之交。

再后来,外公每次来,都会借由老树计量我的身高,那一条条的印记扎在老树那厚厚的外壳上。老树说:它痛并快乐着,小姑娘在一天天长大。我拍拍老树:哥们,我不会忘记你的。——从什么时候起,它竟也成了我成长最好的见证……

没有一辈子的朋友,天下也无不散之宴席。记得1998年,我们搬了新家。搬家前,我最后一次抚摸了老树,忽而发现原来不仅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它的年迈。我告诉它:我会记得回来看它。老树笑着说:不用,回来看也总是要走的,那就安安心心地别离吧。我也笑了,最后一次点了点那些我成长的刻印,默默地说:哥们,要记得我,就算得了老年痴呆也要记得我呵。老树说:知了,知了。树上掉落一片旧叶,滑过了我的脸颊。我最后一次朝老树微笑,转身后,就任由泪水倾泄,但愿留给老树的是我最坚强的背影。

离开后,我时常回去看看老树,时而回忆起在老家的点滴。儿时的伙伴大多都分开了,而内心总有一种臆想,想着老树不会离开。

然而,爷爷走了,我哭着跑去找老树,可哪儿还有老树的身影,留下的是一个停车场,一辆辆灰黑色的汽车是在讥讽我的无措吗?我静静地站在老树曾生根发芽的地方,任由泪水无尽地滑落。刹那,我仿佛与老树合为了一体,我代替它,我延续它的梦想。以前我一直不懂,不懂为何它轻意地离去,如今渐渐地想通了,原来只是为了以另一种方式植根于世界,只要被记住,那就不曾死亡。

承载着童年的笑声与泪水,又一次传承于他处,天道无言,人心有情,那么就让我用记忆用笔来证明你仍存在。

【篇三:静听回声】

仍旧记得老屋的模样,在记忆深处沉默着。

我在老屋里度过了整个童年,它的每一处角落里都有我的身影,我的每一个回忆里都有那间老屋。说是老屋,其实也没有多老,又或是院中的花草将它衬得年轻了吧——我最爱的便是在院中玩耍。院子不大,角角落落都摆着一盆盆的花草,只留下让人走路的空儿。那可都是奶奶的宝贝,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它们浇水,看看它们是否安好,若是有一片叶子黄了或是一枝花断了,她会心疼上好一阵子。 小时候调皮,有时候嬉戏玩闹间将枝干不小心折断了,也不敢说,偷偷用胶带绑上去,自以为无人察觉,心中还暗自得意。现在想想也觉得好笑,哪是没有察觉,奶奶只是不想责备最心爱的孙女儿,所以假装不知道罢了。

花草中间有一个秋千,是当初我磨了好久爸爸才肯给我买的。雕花的座椅,阳光下金灿灿地闪着光,不过那秋千的材质是铁艺的,硬邦邦的,坐上去直硌得慌,于是爸爸就用旧床单和海绵自己缝制了坐垫和靠背。红蓝两色配在金色的秋千上着实不太美观,不过好在它很实用也很舒服,我终是勉强接受了。于是从此以后的每一个夏夜,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在秋千上乘凉。皎洁的月光从头顶洒下来,铺满整个庭院,秋千、我、每一盆花花草草都象披上了一层轻纱,柔和得如同婴儿的摇篮,我听着草丛间蟋蟀的“摇篮曲”,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朦胧间听见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呼唤,我耍赖地闭着眼睛。爷爷笑骂了一句。把我背进房,替我掖好被子,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穿过满是花草的院子,正面便是客厅,拐角有个楼梯直上二楼。老屋有点漏雨,本来白石灰刷的墙被雨水浸花开来,楼梯旁端端正正地摆着一个摔了一个缺口的紫砂壶,不用说,那也是我的“杰作”。那是爷爷最喜欢的一个紫砂壶,虽然破了,可他仍舍不得扔掉。

再往后就到了后门口——多令人怀念的暖黄色路灯!每当我晚上睡着时,爷爷总抱着我到后门口散步,灯光将人影拉得很长,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路灯和灯下爷孙俩。我伏在爷爷的肩头渐渐睡着了,但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爷爷那温暖的怀抱和带着家乡口音的不成调的摇篮曲。

那载满了我童年无数欢笑与回忆的老屋在后来被推倒了,我们在原址上建了一座更大更新的房子。几年前的冬天突如其来的一场寒流冻死了大部分的花,爷爷缺了口的紫砂壶也在装修时弄丢了,只有那个漆已经掉光了的秋千仍稳稳当当地摆在院中,默默地诉说着我童年的故事。

【篇四:静听回声】

岁月悠悠,往昔在时光中淡忘。轻轻叩开岁月的门,静听回声。

外婆家的瓢,有些年头了。据说是把葫芦劈成两半,掏去里头的瓤,风干成瓢。在塑料水舀还未普及的年代,一个简单的瓢儿,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

瓢的表面,是一片黯淡的黄,上面隐隐约约躺着一条缝儿,恰似皱纹。掂一掂,很轻。我望着它,思绪游入光阴的湖。

要做午饭了,外婆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握着瓢,从那口深褐色的大缸中轻轻舀起一瓢清澈的天水,晶莹的水珠从瓢沿溢出,在半空中似白练飘逸,落在了缸里澹澹的水面上,“哗啦哗啦”,泛起一片片淡淡的涟漪,但很快又归于平静。外婆把瓢中的水向一盆中的青菜倒去,一行纯净的水流从瓢中倾泻而下,顺着青菜的纹理,缓缓流入盆底。外婆将那瓢放在旁边,瓢晒着暖洋洋的太阳。风儿吹过树梢,叶子沙沙作响。外婆的手细致地洗着青菜,时不时用瓢再倒一点水,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闪耀夺目。一个人,一个瓢,一段静谧的时光。

炊烟袅袅升起,外婆正式开始做午饭了,她麻利地从桶中舀起一瓢井水,向锅中倾去,“哗”的一声,水在锅底优雅地打了一个转儿,腾起一片水气,厨房的上空氤氲起温暖与美好,仿佛是世外仙境。下菜了,又是哗啦一声,朦胧的水气中,只见外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得自豪,笑得烂漫。宁静的午后,外婆又开始忙碌,淡蓝的水盆里,带着油渍的碗碟叮叮铛铛,外婆再次拿起它。澄清的水在碗碟勺筷间游走,一双有力的手抓着抹布,带走残留下的油盐酱醋。瓢在一旁,里头深灰色的水渍还未消失,静静倾听手与餐具的交响乐。一个人,一个瓢,一段忙碌的时光。

说起瓢,又有一件事。那年秋,年少无知的我举着瓢,对这个物件很是好奇,不料,脚底一滑,我重重地摔在地上,瓢也咚的一声撞到了地上,裂开了一条缝。我痛哭起来,泪眼迷蒙。是外婆,扶起了我,轻柔的话语似和风抚过柳梢,抹去了脸上的泪。待安顿好了我。外婆捡起地上的瓢,土壤般颜色的手摸着那一条淡淡的痕,目光打量着这个老物件,眸子中凝结着一丝丝对往昔的眷恋。不一会儿,她干裂的嘴角弯起一道惊喜的弧,道:“嘿!还能用。”她粗糙的手指刮了刮我的鼻子,继续干活去了。一个人,一个瓢,一段回忆的时光。

窗外,细雨霏霏,青砖黛瓦,烟柳绵绵。岁月从指缝间溜走,老瓢渐成为了家里不用的老物件,静默无言,却又不舍扔弃。原来,老物件是勤劳、质朴、实用的一段时光的留痕。没有粗制滥造,没有华而不实,坚守着一份朴素,充实的岁月。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悟时光,静听回声。

【篇五:静听回声】

悠远的回声轻轻撞击我的灵魂,最深处最柔软的回忆拉开了淡淡的幕布。

有一个地方,那儿有一处小舍,柴火燃的很旺,炊烟袅袅升起。那儿的院子开着成片的蒲公英,飞絮像白云般点缀星空,那儿还有架秋千,在欢声笑语里,有一个温暖的故乡。

假期回到故乡,我因无聊,便坐在窗边向外眺望。春日微雨渐渐,窗边凉风拂面,于不经意间看见了门前的柳树。我打着雨伞,向它走去,只见它像巨人一样高大挺拔,柳絮在风和雨的鼓动下像小女孩跳舞一样婀娜多姿。想起了小时候在故乡时,我常常搬个小凳子坐在柳树下,坐在姥爷旁,静静地听他吹笛,那声音在我耳边久久不能散去。又想起了夏季的傍晚,每每听着祖母讲故事,给我摇着蒲扇。还有儿时的伙伴常常绕着这棵树转圈,爬上树又摔了个“狗啃泥”的情景。

现在的故乡,一切都变了样。黛青色的瓦墙已被拆掉,换成了新的大房子。门口的那些田地也已被挖平,变成了一条条宽敞的马路。过去的景再无处可寻。曾经会吹笛子的姥爷,摇着蒲扇的祖母,都跟着岁月远去了。小伙伴们也都长大,出去求学。偌大的乡下,再不见了蒲扇的影子,家家都装了电扇空调,仿佛这承载了三百多年历史的蒲扇,从不曾来过。

该走的,都走了。老房子一下子空了。有鸟最后从空中飞过,有最后一缕阳光,落在上面。午夜梦回,全城的人,都听到“轰”一声绝响,老房子倒下了。好在还有记忆,可以收留。曾经,这里有过最后一片老房子,里面,住过最朴实的美好!

我们都已经长大了,都要忙着各自的学业,偶尔在路上碰到也只是相视一笑,便各自离去。

岁月已过,故乡已变,人亦老去,但唯一没变的是那棵柳树。它依旧挺拔,依旧强壮,依旧茂盛,纵使经历了风风雨雨,却没有毁去它的容颜。长大后的我们,还是想回去看看,想回到那个青砖红瓦的世界中。即使是在老屋前坐坐,我们也能找回曾经拥有过得快乐与美好!

长大离开了故乡,忘记了很多人和事,可却忘不掉儿时的旧舍。那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小美好。黄昏时,夕阳揉碎在湖里,拉出一道道彩色的影。星星点点的橘红,小鱼样的在湖面上跳跃着。心里,缓缓流过一泓湖水,悠悠荡荡。

不知何时,鼻翼处突然飘来馨香,缕缕不绝,在冷而湿的空气里飘拂。寻去,湖边处,不知何时,水仙已婷婷,像邻家小女孩,于不经意间,就长成了窈窕大姑娘了。

打开记忆的闸门,仿佛又回到那年那月那时光,仿佛又听见那笛子传来若隐若现的声音,又看见一把轻摇的蒲扇。

这份淡淡的回忆与思念我将珍藏与心。倘若未来有幸再静听它,一定又是一番滋味。

【篇六:静听回声】

徘徊在江南小镇温润婉约的街道,灰蒙蒙的天空飘洒着细细的雨丝,落在润润的泥土之中,河面上泛起一圈又一圈无尽的涟漪,乌篷船静静地荡着,满载江南人家湿湿的愿望。

偶然步入了一条小巷,绵长悠远。猛然想到戴望舒的《雨巷》,他是否就是在这样的雨巷里邂逅了丁香般的女子。倏地记起,故乡也有这样一条长长的小巷。

雨声滴答,敲打着江南人家透明的窗棂,一声声,耳畔传来,是大地对它的回应。

“雨停喽,快出来玩。”小伙伴们相继推开关得并不严实的木门,在小巷里奔跑起来。“沙啦啦,沙啦啦……”那是孩子们跑动中激起的清风,它带动了翩飞的“金蝴蝶”,留下的是满地金黄,叶落枝头,却不会觉得萧瑟。

“今天我们来玩捉迷藏,你们去躲起来,我数到100就来找你们。”耳畔依然萦绕着小胖兴冲冲呼唤大家的声音。就这样大群人马从大街小巷涌出,如涨潮般的浪花,又一下子散开。很快,我就找到了安身之地,那是一棵苍老的榆树,曾经的枝繁叶茂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老态龙钟。几十年过去了,它留给大家的只有风穿过残枝阵阵的回音和那个苍凉的树洞。而此刻我正躲在这个树洞中安静地等待着小胖来找我。可他不会再来找我了,十多年的光阴很快,好像一把利剑嗖得从你眼前穿过,我们都长大了。

小巷依旧。可当年一起嬉闹的人都已离开,只有回忆被彼此落下。

还记得那天,天很冷,直到日落时分都没有任何人来找我。夜很静,只有我和老榆树相望无言。

而现在我又重新回到了这熟悉的小巷,静听回声,心里却觉得空落落的。漫漫光阴似一阵风,吹散了当年嬉闹过的人儿,而留给小巷的多了几份寂寞。

我不愿再回忆,只好在江南短暂的秋季里,泡一杯香茗,捡拾一段朝花。又一阵风飘过,我听见如铜铃般明亮的笑声,我知道那又是记忆的回声在作怪了。

热门推荐
1雨中撑起的那把伞
2搞定自行车
3我学会了包饺子
4仰望那个篮球筐
5神奇的实验
6欢乐的学校
7跟妈妈学做饭
8铁棒变色了
9童年趣事
10泰国之旅作文
11放风筝
12天地之精华,黑夜之静美
13张家界游记
14与名著共呼吸
15给阿公阿婆的一封信
16那一刻,我长大了
17登山路上
18难忘暑假作文
19回顾2022展望2023
20我品尝了友谊的滋味
21我爱春天
22太阳公公快出来
23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24游贵州
25绕道而行
26餐桌上的谜底读后感
27放下残留的美
28森林里的故事
29爱是一个拉链头
30忘带作业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